分享

多食易饥皆因胃热论

 清茶清清 2015-06-29
     多食易饥,《内经》称为“消谷善饥”;《伤寒论》称为“消谷喜饥”;《杂病源流犀烛》称为“好食易饥”。其意义基本是一致的,是指病人进食量多,且易饥饿的一种症状。
     多食易饥可见于消渴、瘿病、阳阴病等多种病证,然其根本病机不离乎胃热。正如《灵枢·师传》所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景岳全书》也说:“善食而疲者,多因有火。”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中阳热盛,气化作用就强,水谷的腐熟则快,因而食入于胃,其消化过程缩短,而出现多食易饥。所以无论何病,只有具备胃火亢盛的病理,才能出现多食多饥。
     消渴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为临床特点。根据三多症状的主次,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上消在肺,以燥热伤肺,肺阴不足为主要病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伴有咽干舌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等津亏的表现;中消在胃,以胃热炽盛,津液损伤为主要病机,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为特点,伴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热盛的表现;下消在肾,以肾阴不足,固摄失职为主要病机,临床以多尿为主症,伴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虚症状。可见,消渴病之多食,只见于胃火炽盛之中消,而肺热之上消和肾虚之下消并不出现。
     瘿病是指以颈前正中或喉结旁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及各种甲状腺炎等疾病属于瘿病范畴。其中唯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可出现多食多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按中医辨证理论,可分为阴虚阳亢、肝郁痰结和胃热脾虚等证型。其中,只有胃热脾虚型出现多食易饥,并伴有便次增多,便粘或稀,形体消瘦等症状,即所谓“能食不能化”。胃中热盛,气化太强,腐熟功能亢进则多食易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故便多而粘或稀。其中,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类似消渴病之“中消”,但消渴病有口渴多饮,小便量多等;本病则有怕热、汗出,情绪易激动等。可见,二者虽有共同点,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另外,《伤寒论》记载阳明病也可见多食易饥。如《伤寒论》第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阳明病出现多食易饥,是以热邪入里,热客于胃,胃中火盛所致。此人体内多有瘀血,邪热与瘀血互结,故病人可见“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等症状。这是与消渴病、瘿病之多食易饥的鉴别点。
     总之,消渴病、瘿病,阳明病等,病因病机各不相同,然出现多食易饥的机理则一,即胃热亢盛。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无论何病,只要有多食易饥一症,就要考虑从胃热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