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种人工气道气囊充气方法的比较

 anda0108 2015-06-29



气道管理是ICU常见的技能,而气囊的合理管理是你的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的内容。毕竟你希望病人上机顺利,而脱机后能够气切伤口愈合良好,减少后期的气道狭窄吧!规范操作,精心护理可能才会让人工气道留置得更久些! 

来源:《广东医学》


  人工气道气囊分为3种:低容高压型气囊、高容低压型气囊、泡沫气囊。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对气囊充气的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是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inimal occlusive volume,MOV)、最小漏气技术(minimum leak technique,MLT)、气囊压力表测量(cuf pressure measurement,CPM)和触摸判断法(tou.ch judge method,TJM)。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为入住ICU时符合以下两条者:


  (1)无自主呼吸、已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无肺部系统疾病的外科术后患者;


  (2)入住ICU时气管导管气囊测压压力不在25~30 cmH2O之内的患者。


  对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即MOV组、MLT组、CPM组和TJM组,共126例患者,男73例(57.9%),女53例(42.1%),年龄为(42.1±22.7)岁,各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重新进行气囊充气,在充气前先给予3 min纯氧通气呼吸机通气,指定专人根据分组采用相对应的充气方法进行气囊充气,各组的充气方法如下:


  (1)MOV组: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充气,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再以0.1 mL/次气体注入数次,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2)MLT组: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充气,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再抽空气体,以每次0.1 mL开始重新注入气体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3)CPM组:气囊接口连接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表(mallinekrodt medical,athlone,ire—land) 上的充放气装置,使用10 mL注射器向气囊充放气,使气囊压力调整到25~35 cmH20。


  (4)TJM组:用注射器从气囊外接的压力指示小气囊进行充气,用手指感觉小气囊内压力,以气囊的软硬程度与正常人鼻尖相似为宜。


研究结果


  4种不同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方法中,在充气操作时间上,由短至长的顺序为TJM组< CPM组<MOV组<MLT组(P<0.05),其中TJM组的充气时间仅为10.9 S,而最长的MLT组为62.1 S。


  在充气的气囊内压力,CPM组最佳,而TJM组则明显高于标准压力(P<0.05),MOV组、MLT组气囊内压力则明显偏小(P<0.05)。


  在充气后的气囊的密封程度上,用听诊法确定的CPM组、TJM组无漏气发生,而MOV组和MLT组漏气率则分别为30.3% 、43.3% ;


  用呼吸机检测吸气和呼气的潮气量差也得到类似结果,CPM组、TJM组较MOV组和MLT组的潮气量差值显著减少(P<0.05)。见表2。


研究讨论


  在建立人工气道时,气管导管的气囊必须保持适宜的压力,从而使气管和套管间不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同时适宜的压力可以防止气体从上呼吸道漏出,保证有效的通气量;适宜的气囊压力也是减少气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气囊压力应为能有效地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一般应保持在2.45 kPa以下。若气囊压力过低,则不能有效地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过高则易造成气管黏膜变性坏死,导致气管狭窄。另外,理想气囊内压力应小于患者气管黏膜动脉的动脉灌注压,正常成人气管黏膜的动脉灌注压一般为40.8 cmH2O,因此原则上套囊内压力不应大于40.8 cmH2O,否则易使气管黏膜供血不足而导致损伤。国内学者 研究认为,人工气囊压力25~30 cmH2O为最适范围,高于30cmH2O气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低于25 cmH2O误吸发生率明显上升。临床推荐套囊压力大于20cmH2O,一般维持在25~35 cmH2O。


  目前临床上对气囊的充气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是MOV、MLT、CPM和TJM,笔者对临床上常用气囊充气方法进行比较,旨在总结和选择最佳气囊充气方法。在本研究中发现MOV和MLT方法充气花费时间最长,但气囊内压力低于标准压力,且漏气率、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吸气、呼气差明显增高。这显示MOV和MLT方法既费时,效率又不高,因此在临床气囊护理过程中使用已渐渐变少。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法为TJM方法,该操作方法为操作者用手捏与气囊相通的外露小气囊以估测导管气囊内的压力。此估测法因受个人经验及指感的影响,测压准确率较低,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导管气囊的实际压力,另外为避免出现漏气和误吸,操作者往往会采用偏高的套囊压力,这在本研究结果中也得到证实,其操作时间平均为10.9 S,在4种方法中用时最少,但气囊内压力却是标准的压力1~2倍,在如此高的压力,尽管漏气率是0,但其往往会影响气管内膜的血液循环,严重地造成气管管壁黏膜坏死、穿孔等并发症 。最后一种方法为CPM,本研究显示,其操作平均时间为19.2 S,约是TJM方法的2倍,但其气囊内压力为标准要求压力,同时漏气率为0,其呼、吸的潮气量差最小。是目前临床气囊护理中推荐的方法,采用专用套囊测压计精确监测气囊压力,其是较科学的充气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气管套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要求医疗单位有专用套囊测压计,目前该设备尚未广泛普及,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方法中,气囊压力表测量法最佳,是一种科学的、标准的、操作简便的、安全的充气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