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气囊压力监测的这个小知识,ICU护士你看了吗?

 新用户87902397 2021-05-17

导语

我们都知道气囊的作用是妥善固定,预防脱管;封闭气道,防止漏气;防止误吸,减少肺部感染。而且气囊压力要维持在25-30cmH2O,那如果气囊压力过低或者过高会有什么危害呢?

(一)若气囊压力过低,则易导致微误吸,而套囊上滞留物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而且还会导致气道漏气,降低机械通气质量,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二)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研究结果显示,气囊压超过30cmH2O(1cmH2O=0.098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囊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

那如何监测气囊的压力是合适的?

图片

(一)指触法,根据经验判断充气是否足够,但此种方法往往会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而且结合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断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二)听诊法:最小闭合技术、最小漏气漏气技术,此种方法是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

(三)气囊压力表测压法,因此种方法可靠、测压准确,操作简单,所以在我们临床上广泛使用。

(四)自动充气泵持续测压法,此种方法可持续监测气囊压力,预防气囊压过大或者过低。

使用测压表测压,你真的会吗?我们每次充气在理想值25-30cmH2O时分离,马上再测发现气囊压力又低于理想值了,这是为什么?我们每次应该充气多少?我们常规需要多久测一次?

(一)因为每次刚好充气在理想值时,分离测压管的时候泄漏了,导致气囊压过低,而且因气管导管的品牌不同、每个人的监测手法不同,导致分离测压管时,泄漏量也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充气,可连续两次监测,得出两次监测之间的泄漏量,则每次充气时:理想值+泄漏量。

(二)进行负压吸引吸痰时,气囊密闭性降低,负压越大,泄漏量越大;增大气囊压可减少泄漏。因此,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恢复。因ICU危重患者需Q2h改变体位,则建议Q4h监测一次气囊压。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3: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四)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推荐级别E级)

但也有人说我每次再测时气囊压力在理想值,但还是漏气,这是为什么?

(一)因为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除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配、气囊的材质和形状、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等。如果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住声门处,声门的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于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道,此时需要将导管进一步送入。

(二)当气管导管型号较大,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隙,造成漏气和误吸。而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于完全封闭气道,造成泄漏。

(三)所以当气囊压足够且位置合适,仍存在漏气或误吸时,应考虑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

(四)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级)

来源:RICU护理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