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哲学的先驱:波尔扎诺与弗雷格

 优雅a 2015-06-30
分析哲学的先驱:波尔扎诺与弗雷格
2015年04月27日 0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27日第731期 作者:高松 

  【核心提示】反对逻辑心理主义的一种有效策略便是以某种非物理和非心理之物构成逻辑学研究领域。这正是波尔扎诺和弗雷格共同采取的策略。这场逻辑学的保卫战最终导致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范式转变。

  波尔扎诺和弗雷格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作为数学家都试图在数学中汲取资源来变革传统的逻辑学,是坚定的反逻辑心理主义者。

  心理主义产生的原因与近代哲学的基本概念“表象”相关。表象的本义是“将某物放置在眼前”,后来又衍生出“将某物放置在心灵的目光之前”的含义。近代对心灵的理解还以一种表演隐喻为基础:心灵是一个封闭的剧院,里面上演着关于外部世界的戏剧,“演员”只是与外部对象在感性上相似的诸表象或观念。本该是通向外部世界窗户的心灵,被牢牢地束缚在自己的内在表象之上,无法超越它们通达真实的外在对象。

  19世纪兴起的心理学加固了近代对心灵的表象论理解。事实上,如果心理学能够更有效地研究作为基本心理活动的表象,甚至可以取代作为表象论的整个哲学。有鉴于此,反对逻辑心理主义的一种有效策略便是以某种非物理和非心理之物构成逻辑学研究领域。这正是波尔扎诺和弗雷格共同采取的策略。这场逻辑学的保卫战最终导致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范式转变。

  区分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意义取代表象成为基本概念,无论从分析哲学还是现象学的立场看都是如此。波尔扎诺着手反驳心理主义时,只能对已有的表象概念作些改造,提出所谓的“表象自身”作为逻辑学的研究客体。表象独立于心理学所研究的表象活动和主观表象,它是后者的“材料”。表象活动和主观表象是因人而异的心理之物,具有现实性;然而心理活动的材料则是非现实之物,不为一切现实所触动,即便没有任何人在进行表象,表象自身也独自存在着,这种强柏拉图主义的立场保障了逻辑学相对于心理学的独立性。然而,一种原则上可以不被表象的表象自身是个悖谬的概念,表象的动名词性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

  波尔扎诺明确指出,表象自身就是语言符号的意义,但意义并没有成为其著作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类似于自洛克以来的意义理论,意义被还原为了一种表象。只有在弗雷格那里,对立于主观表象的语词意义才正式作为主角登场。弗雷格规定,表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意义则构成逻辑学研究的“第三领域”。从客观表象到意义的转变并非简单的术语变更,其背后隐藏着心理学分析向语言分析的范式转换。客观表象依然处于表象和被表象者的认识论模式之下,而意义——尤其是在分析哲学传统中——则首先是语言符号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波尔扎诺首先提出的是另一个概念——命题,认为它要优先于表象。他将表象定义为可以成为命题的部分、而自身尚不能构成命题的东西。这个定义具有创造性,因为传统逻辑的基本单位是表象,由表象的联结获得命题,再由命题的联结构成推理。表象对命题的优先地位也保障了心理主义入侵逻辑领域的合法性。因此波尔扎诺对命题结构的分析也是反心理主义的。弗雷格后来把这一分析方式明确化为著名的“语境原则”:必须在句子的语境中研究语词的意义,而不是个别地询问语词的意义,以防止人们将个别心灵的表象当作语词的意义。

  弗雷格首次提出语境原则,强调语词只有在句子的语境中才意指某种东西,因此重要的是说明含有一个数词的句子的意义。有些语词不能引起相应的表象,但是含有这些语词的句子却有一个意义。如果人们改变这些语词,那么相应句子的意义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这些语词必定对句子的意义具有贡献,这些语词作为句子的部分,也必然具有意义。人们在一篇遗稿中发现弗雷格将语境原则与他对真的关注联系起来,只有句子的意义即波尔扎诺的命题才有真假。

  弗雷格对语境原则的说明可以在波尔扎诺的著作《科学论》中找到共鸣。《科学论》以发现客观真理(真理自身)为己任,进而说明其承载者是命题,然后再通过对命题的分析得出表象。但是相较于弗雷格,由于缺乏语义的维度,波尔扎诺并没有清晰地提出语境原则。在反驳别人对其命题优先的质疑时,他只是说整体先行于部分是很常见的。此外,波尔扎诺将所有的命题都还原为“A具有b”这种形式。诸如“苏格拉底具有智慧性”这样的表达比“苏格拉底是智慧的”更能表现命题的逻辑结构。这种做法让他对命题的分析远离了语言分析,经这般改写的命题形式相较于日常语言更会令人同情表象论,因为名词比形容词更容易激发人去寻找相应的表象。相比之下,弗雷格的函项模式非F(x)更接近语言分析的成果,因为概念及其意义的不完整性完全源自概念词之语言形式的不完整。

  除了构成逻辑学的研究领域之外,在弗雷格的语义学中,意义还被视为指称对象的方式,这是现代语义学中重要一步。虽然波尔扎诺也将与对象的关联视为表象的本质特征,然而他没有发掘出关联的含义。

  需要指出的是,弗雷格对语言转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终其一生都在抱怨日常语言对思想(句子的意义)的掩盖。然而,弗雷格的逻辑学和哲学实践表明,他的确是通过研究语言来辨识隐藏于语言现象之后的思想本体。只不过他始终将研究语言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即便如此,分析哲学所谓的语言转向的确肇始于弗雷格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