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分析哲学上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1-28

第一节分析哲学概况
.1
一、分析哲学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 生于本世纪初的英国剑桥,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 哲学界长期居主导地位,本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
分析哲学的形成是本世纪初西方哲学家反叛绝对唯心论运动的重要结果, 英国哲学家摩尔和罗素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们各以不同的分析方法重 新规定了哲学的性质和基本方法。摩尔的分析方法侧重对日常语言表达式的意 义分析.他认为概念独立于使用者的心灵,概念的意义只与概念的表达有关,而 与概念使用者的心理活动无关.哲学家的任务是把复杂概念分析为简单概念,阐 明后者之间的关系a这种分析方法通常被称做“日常语言分析”或“概念分析”,它 对后来的牛津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直接影响。罗素的分析主要根植于19世纪的 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a他首次明确提出,哲学问题经过分析都是语言问题,归根 结底也都是逻辑问题。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可以解决一切通常所谓的哲学问 题。罗素的方法通常被称做41逻辑的分析''
虽然分析哲学以逻辑和语言分析方法为主要标志,但它的各个分支流派和 主要代表人物对其又有不同理解,并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分析哲学 由此呈现为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纷呈的思潮.但它们之间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分析的方法^分析哲学家都关心如何把复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 部分.罗素等人认为哲学分析的对象是实在或构成实在的事实,分析的任务就是 揭示世界的终极成分和由此构成的事实的最一般形式;摩尔认为分析应是展现 不依赖于心灵的概念结构和构成客观实在的命题;维特根斯坦认为分析的内容 是人类的思想和语言,而分析的结果则是揭示思想的以及语言的形式必然反映 实在的结构;维也纳学派把分析归结为语言分析,而且是科学语言的逻辑句法; 牛津日常语言学派则只肯定日常语言分析&但各家各派在使用分析的方法而不
是综合的方法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肯定:哲学的任务是澄清语言表达式 的意义,无论这种表达式属于逻辑的语言还是Q常的语言。
第二,反心理主义。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 中分离开来D 19世纪后半叶逻辑研究受到了心理学的严重侵蚀,逻辑被看做是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逻辑规则也被看做是对人类思维规律性的描述D德国哲学 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首先对此提出了挑战,明确地把逻辑与心理学区分 开来,并把这一点看做是他的哲学研究的一条基本原则。他因此被看做是分析哲 学的奠基人。罗素和摩尔也明确地反对这种心理主义,他们对绝对唯心论的批判 正是清除了逻辑中的非逻辑因素,使逻辑建立在真正形式推理的基础之尽管 后来的一些哲学家(如后期维特根斯坦)并不完全坚持反对心理主义,但他们的 T.作却是基干对逻辑规则的客观件的承认,基于对传统的认识论的排除。因此. 反对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始终被看做是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抛弃形而上学。分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先 天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单独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抛弃形而上 学”的口号首先由维也纳学派提出。罗素和摩尔激烈反对绝对唯心论的思辨形而 上学,维特根斯坦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意义的,他后期更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形 而上学。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家们同样坚决排斥形而上学。到 分析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一些哲学家表现出了某种向形而上学回归的倾向,部 分地承认形而上学在概念形成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斯特劳森提出“描述的形 而上学”,蒯因提出“本体论的承诺”。但他们心H中的“形而上学”已不再是传统 的思辨形而上学,而是作为探究思想结构和槪念形成的方式。因此他们绝不是简 单地恢复传统形而上学,而是对形而上学作了新的解释。
第四,语言分析的重要性&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描述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 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重要标志,因而/‘分析哲学”通常也被称做“语言分析 哲学”。弗雷格就已强调语言对哲学研究的重要性。罗素和摩尔更是把一切哲学 问题都归结为语言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则把思想的界限也划在了语言的范围之 内。随着维也纳学派的兴盛和逻辑经验主义的发展,语言研究已经成为哲学研究 的代名词。
重视语言因素在哲学研究中的作用并不是分析哲学的特有标志,整个20世 纪的西方哲学都以语言研究为特征,并由此与近代和古代哲学相区别。分析哲学 不同于其他哲学思潮之处在于它把哲学研究归结为语言研究。
分析哲学的各个分支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他们 之间只有某种程度的“家族相似性''严格地说并不存在对它们都能作出解释或 描述的共同特征6以上共同特ft:只是大体上适用于其主要流派,随着分析哲学
248
二、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 的头十年,这是分析哲学的形成时期,以弗雷格的逻辑思想、摩尔与罗素等人反 叛绝对唯心论和提出哲学的分析方法为标志;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年代一40 年代,这是分析哲学得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维也纳学派的形成为标志;第三个阶段是在50年代之后,这是分析哲学从欧洲 大陆移师美国之后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分析哲学开始从鼎盛走向衰退的阶段· 主要以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为标志。
弗雷格的逻辑思想是当代分析哲学的发源地。弗雷格在他的《箅术的基础》 中为自己的逻辑研究规定了三条基本原则: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 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分开来;在句子的关系中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语 词的意义;注意概念和对象的区分。这三条原则对分析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罗素酋次把弗雷格的思想介绍到英语国家,他在逻辑分析上所取得 的成就也推动了分析哲学的形成和传播。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在推动分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 作用,书中对逻辑语法的肯定和建立逻辑语言的要求对维也纳小组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向逻辑实证主义方向转变。维 也纳学派是分析哲学初期阶段的主要代表,逻辑实证主义是这个学派思想的主 要内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由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政治迫害,迫使维 也纳学派的许多成员逃离奥地利,一些人去往英国或北欧,更多的人则前往美 国。随着维也纳学派主要成员卡尔纳普等人移居美国,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也转 移到了美国,并逐渐演变为逻辑经验主义,最终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 r以蒯因为代表的逻辑实用主义。
蒯因既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也是分析哲学的终结者。他于印年代提出 的反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即反对分析与综合的区分和还原论主张,直接摧毁了 分析哲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既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看做是与经验命题无关的 纯粹分析的,那么,分析哲学自诩能够通过分析(无论是逻辑的分析还是日常语 言的分析)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理想就破灭了。同时,蒯因提出“本体论承诺”和 “翻译的不确定性原理”又为分析哲学的发展出路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克里普克、普特南、戴维森等人的工作,分析哲学 进人所谓“后分析哲学”时代。尽管他们对分析的理解和哲学观念已经不同于罗
249


素、维特根斯坦以及逻辑经验主义者们的思想,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和讨论问题 的思路,例如对语言意义的精细考察和对真理、实在、逻辑、命题等问题的深入思 考,仍具有分析哲学的特征D
分析哲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所讨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过 时.相反,当今的任何哲学家,只要是讨论与语言、意义、真理、逻辑命题以及实在 等问题相关的内容,就一定要受分析哲学的洗礼。分析哲学的影响也早已不限于 哲学领域,它所提倡的分析方法和追求语言精确意义的精神,对文学、历史学、法 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政治学等学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其他 方面,如对经济状况的分析、计算机科学的推进以及一些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学科 的发展等等,分析哲学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a
三、分析哲学与“语言的转向”
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哲学的“语言的转 向”,使哲学研究从认识的内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从心理概念转向了语言形式. 由于这种转向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主题从近代走向了现代,因而在西方哲学界被 称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分析哲学的产生依赖于现代数学的发展和数理逻辑的建立。弗雷格的逻辑 体系首次把量词、约束变项以及否定、蕴涵、同一等概念引人逻辑,对数学归纳进 行了逻辑分析,提出了命题函项和命题演算的概念,这标志着现代数理逻辑的开 端。同时,他用这种逻辑方法分析语词的意义,并根据他的三条基本原则,确立了 翠辑研究在哲学研究的核心地位罗素则根据现代数学的发展,把数学中的逻辑 技巧直接用于分析命题的形式,并把这种分析扩展到对传统哲学命题的重新解 释,从而建立了最能体现他的哲学特征的“逻辑原子主义''正是借助于现代数学 和数理逻辑的方法,哲学家们才能够在本世纪初对传统哲学做出一番重新淸理, 提出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解释,从而形成了以逻辑分析为特征的分析哲学思潮。
但“语言的转向”的产生却不仅仅依赖于数学和逻辑的方法,而是在于看清 逻辑自身的本质。早在20世纪30年代,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石里克就明确地指 出了这一点:“这个伟大的转变并不是依靠方法本身,而是依靠一件完全不同的 事,即看清逻辑自身的本质。这件事虽然是靠这种新方法才成为可能的,是这种 新方法所引起的,却发生在更深得多的层次上,①在这里,所谓“看清逻辑自身 的本质”就是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d壬何认识都是一种表达,一种陈述,最终都存 在于语言之中,因而,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知识的本质,也就是要揭示逻辑和语
0)石里克:《哲学的转变载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K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7页6
言的本质。正是由于对逻辑性质和哲学任务的这种认识,才导致了当代哲学中的 “语言的转向”。
从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看,“语言的转向”的发生在时间上晚于分析哲学 的产生,它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分析哲学的重要结果。弗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 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但他们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弗 雷格首先确认哲学的基础和开端不应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而是现代诞生的数 理逻辑;哲学研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对个人感知的心理分析,而是具有客观性和形 式特征的逻辑分析g罗素运用逻辑手段对命题和语词意义的分析和摩尔凭借常 识对概念的剖析,都把哲学家引向了哲学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对哲学命题的逻辑 分析重新建立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显然并没有完全摆脱试图为知 识提供最后支柱这一传统哲学观念的阴影,这表明,分析哲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 “语言的转向”的真正出现,
根据石里克等人的看法,“语言的转向”正式开始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 论》并通过维也纳学派的传播和食挥而得到当代哲学家们的认同,而完成这个转 向的则是受到维特根斯坦后期著作影响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转向的重要结果 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语言哲学”(UngiiiStiC Philosophy)。
分析哲学与通常所说的“语言哲学”(phi[as〇Phy of Language),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以及“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有所不从学 理上看,分析哲学是一种包含了各种不同流派和理论观点的思潮;后面三者则是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是在分析哲学思潮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分析哲学家正 是在运用分析的方法中形成了他们的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因而很难 把他们在这些领域中的思想与分析哲学本身区分开来,严格地说,分析哲学正是 由哲学家们运用分析的方法对语言、意义、真理、实在、指称、证实、言语行为、逻 辑必然性、可能世界、心灵等等问题的探索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潮a
第二节分析哲学之父——弗曾格
一、弗邐枏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历程
弗雷格(Gottob F代ge,lS48—1925)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亭和哲学 家,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 1848年生于德国的魏玛,父亲 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 1869—1871年间,他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 学,随后转学到哥廷根大学,1873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返回耶拿大 学数学系任教,1879年起担任数学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他一生的教学生涯
都是在耶拿度过的。
弗雷格最尹作为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时闻名于世。他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 使高斯以来建立的数学体系更趋精确和完善,确立了算术演算的基本原则。他的 哲学活动开始于对数学哲学的研究。
弗雷格的数学哲学基于三个主要原则,这也是他毕生遵循的哲学信条:第 一,否定数学来源于经验,强调数学真理的先天性;第二,数学真理是客观的,这 种客观性基于数学的非经验的基础,而客观性是思想的必要条件;第三,一切数 学最终都可以化归为逻辑,数学概念可以定义为逻辑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数学公 理可以从逻辑原则中得到证明。这条原则后来被罗素作为逻辑主义的基本主张 而广为传播。从这三条原则出发,弗雷格认为哲学首先必须是一种逻辑,后者不 是某些特殊的逻辑系统,而是一种关于思想的哲学。这种哲学不同于对思维的哲 学描述,而是一种对思维的逻辑表达,是一种建立在意义理论上的真理理论。对 逻辑的探讨首先就是对语言意义的探讨f而对语言意义的分析就是哲学研究的 主要任务。弗雷格对哲学任务的这种重新规定,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开端,
弗雷格的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S79年至1890年,他主要从 事逻辑和数学研究,出版了《概念文字:K1879)和《算术的基础》(1884)。前者是他 后来所有著作的基础,其中第一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包含量词、变项以及否定、蕴 涵、同一等概念的逻辑系统,建立了一阶谓词演算体系,明确阐发了从逻辑推出 数学的逻辑主义纲领D《算术的基础》应用《概念文字》中的方法解释数的理论,把 算术表现为一种公理理论,提出可以用逻辑所需要的概念来规定算术的全部概 念,用逻辑所需要的原理来证明算术的全部法则。1890年以后、特别是在1890 年至1892年期间,弗雷格连续发表了《函数和概念K1891)、《论概念和对象》 (1892)和《论意义和意谓K1892)三篇重要文章,明确区分了概念和对象、意义和 意谓。这些重要观点标志着他思想的成熟,并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形成产生了决定 性的影响。
二、反心理主义
弗雷格对分析衍学的最初影响是他的反心理主义观点。在《算木的基础》中, 他开宗明义地提出/他进行哲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始终 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地区别开来,① 弗雷格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不以做出判断的人为转移;思想不是思维的主 观活动,而是思维的客观内容。他强调必须把语词的意义和与此相关的观念区别
①弗笛格:《箅术的苺础》,牛津1953年英德对照版,第7页。
开来,把被判断的内容和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判断区别开来。前者是客观的,不 以个人的思维活动为转移;也是公共的,可以为不同的个人所掌握;后者则是主 观的,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人那里是不同的。由于思想是客观的,因此也 是自足的。逻辑并不研究主体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判断,它只是 研究客观思想本身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
弗雷格对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的区分,在分 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现在;其一,这使逻辑研究摆脱 了传统的心理学影响,使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从而确立了其独立地 位;其二,他把语词的意义和被判断的内容看做是客观的、公共的,可以为所有的 人所掌握6这不仅保证了这些思想内容的可理解性,也为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逻 辑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三,承认思想内容的客观性,意味着就确认了数学和 逻辑对象的客观性,这为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在科学的基础上建 立哲学的理想提供了思想前提6
弗雷格之反对心理主义重新为哲学研究确立了起点。古代哲学以形而上学 为起点,本体抡成为哲学的核心;近代哲学则以认识论为起点,建立在心理学基 础上的认识论成为哲学的核心,弗雷格则认为哲学应当从研究逻辑着手。如果 不掌握逻辑这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就不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任何进展。认识沦在 哲学上并不具有优先地位,一旦我们要想寻求认识论问题表达的可靠件和精确 性,我们就容易看到,对语言的逻辑形式的研究才是哲学的真正开端。因而研究 语言表达的形式即对逻辑的探讨,本身就成为哲学的重要内容。
弗雷格之反对心理主义也为数理逻辑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他认为以亚虽士 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有两个明显缺陷:根据判断者的主观地位决定判断内容 的真实性;把主谓形式的判断看做是一切判断的形式。前者基于传统哲学中的心 理主义影响,后者出于传统逻辑未能摆脱主谓词区分。他认为传统的谓词逻辑不 能用于处理表达关系的判断,如“A大于也无法解释两个命题经过主谓词互 换后的逻辑内容。
在弗雷格建立的逻辑系统中取消了主谓词的区分,引人了“卜-”这个判断符 号作为共同的谓词&他认为,传统逻辑中对主词和谓词的区分是说话者为了引起 听话者的注意并使其产生某种心理上的影响而采用的,面在他的逻辑系统中则 不需要这样的区分,因为它完全排除了心理因素。正是由于判断的内容与逻辑有 关,而判断活动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作用与逻辑无关,所以,逻辑就与心理 学完全区别开来。同时,由于主谓形式的判断实际上来源于判断者的主观地位, 因而传统逻辑就无法处理表达关系的判断,特别是表达多重关系的判断&而弗雷 格的逻辑体系则提供了对这种关系判断的客观分析,并把逻辑推理的过程确定
为以判断为起点,而不是像传统逻辑那样以概念为起点&正是这种直接进人对判 断与判断之间关系的研究,即进人推理的研究,更充分地显示出逻辑这门学科的 科学性质。现代数理逻辑的发展就是根据弗雷格的这种思想,先是构造命题演算 系统,然后再构造谓词演算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三、语境原则
弗雷格的逻辑系统把判断作为逻辑推理的起点,这是根据他的三条基本原 则中的第二条,sr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语词中,才能找到语词 的意义”。®这条原则后来被称做“语境原则”,并在分析哲学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成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原则。
从弗雷格的思想发展来看.这条原则是为他的第一条原则服务的t坚持语境 原则就是为了区分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4他在谈到一个语词的内涵和关于 这个语词的表象之间的差别时,特别强调了语境原则的重要性:“我们单个地考 虑语词,询问它们的意谞,然后我们就把一个表象看做是它们的意谓。因而,我们 如果对某个语词没有在内心形成相应的图像,好像这个语词就没有内涵似的。然 而,人们总是必须考虑完整的句子.实际上,只有在完整的句子中,语词才有意 义.这时,我们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内在的图像,而它们并不必对应于判断 中的逻辑成分。如果句子作为整体有一个意义,这就足够了;这样,句子中的所有 部分也就得到了它们的内涵这就是说,语词的内涵不同于关于语词的表象, 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而造成混淆的主要原因,就是孤立地考虑语词,试图根据 语词的表象寻求语词的意义&
语境原则强调在逻辑推理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在确定意 义的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语词。使用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 达思想或做出判断,而孤立的语词或词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在某些场合,表面 上不成句的语词或词组也能够起到一个涪句的作用,但这是因为它们处于一定 的上下文关系之中。尽管语句的意义也是由它的组成部分(即语词或词组)的意 义决定的,但当我们要解释一个语句及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时,我们就必须求助于 整个语句的意义,也就是语句成真的条件D因此,我们应当研究一个语词出现于 其中的那个语句的最一般形式的成真条件,而这个语词的意义就在于,它在确定 这个语句在被说出时产生什么样的特定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
语境原则的核心是判断或句子,判断或句子在先,而概念或语词在后!判断
①弗雷格算术的基拙》,第7页,
②同上书,第59—60页,
或句子的意义决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语词的意义.概念或语词没有独立的意义+我 们只能在判断或句子中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意义。弗雷格把这种语境原则推广到 对数的分析,认为它具有普遍的意义.他说:“我认为,这种观点可以用于说明整 整一系列难解的概念,其中包括无限小的概念,而且它的应用范围也不限于数 学。”①对此.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弗雷格研究专家达米特也指出:“《算术的基 础》阐明的语境原则,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的意义与含有它的语堍的一般关 系;它找出了作为句子的整个语境相关部分,因而使句子在语言中有了一种特殊 的独特的作用。”©弗雷格后来的《算术的基本法则》中又提出了“完全定义”概 念,作为对语境原则的补充D “完全定义”是指每个谓词、关系词或函项词都应当 可以用来定义一个对象U在自然语言中,大多数谓词都只能用来定义某些种类的 对象,如“有野心的”这个谓词只能用来定义“人”这种对象,而“等边三角形”则只 能用来定义“三角形”这种对象6如果把一个谓词用于一个它不能定义的对象,那 么得出的结果便是无意义的9在弗雷格看来,这是自然语言的缺陷.而用他的完 全定义,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即每个谓词、关系词或函项词都可以用来定义对 象。弗雷格把能够包含这种完全定义的语言称做“逻辑上完善的语言”,并认为应 当用这样一种人工的理想语言取代自然语言,这样就可以克服自然语言由于自 身的缺陷而无法对语词和句子的意义做出逻辑的分析。他认为,他在《概念文 字》中建立的形式化逻辑系统,就是这样一种逻辑上完菩的语言^
弗雷格的语境原则经过维特根斯坦的应用和发挥,如今已经成为分析哲学 和语言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援引了弗雷 格的思想:“只有命题才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联系中名称才有指谓,③用以说 明他关于意义的图像论。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在解释“意义”一词的用法 时,又使用了弗雷格的这个原则:“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正 是由于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对分柝哲学发展的影响.弗雷格的这条语境原则 也就随之变成了分析哲学家研究语言与意义、真理与实在、理论与观察等问题的 一个重要标准,并形成了在当代分析哲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整体论思想。同时, 弗雷格关于自然语言缺陷的观点和建立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的理想,则对 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①弗笛格:<算术的基础》,第60页,
©达米特八弗霍格哲学解释>,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370页。
③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S页,第3 ■ 3条,按惯例T以下 凡引此书,均在引文后直接标明为T,并注明条目号,如此处为:T,3 * 3。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站年版,第31页,按愤例,以下凡引此书,均 在引文后直接标明为PL并注明部分和节号,如此处为|1,1, § 43。
四、意义与意谓
弗雷格对意义(含义)与意谓(指称)的区分,是他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他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他发表于1S92年的〖论意义与 意谓》一文被西方哲学界奉为当代分析哲学的经典,被认为开创了分析哲学对意 义理论的研究方向。
弗雷格首先是从区分两种相等命题人手和传统哲学认为这 两种命题的逻辑地位不同= 是一个分析命题,可以先天地得到证明,没有 给我们提供新的知识,不具有认识上的意义广a = 则是一个综合命题,表达了 一个事实,传达了新的信息,必须由经验加以证实。弗雷格对传统哲学的这种解 释提出了挑战。他指出,这种解释并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a = b”这个命题为什 么会比“a = a”这个命题提供更多的知识?他用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暮星和晨星都 是指同一个星体,那么为什么说“暮星就是晨星”这个命题就比“暮星就是暮星” 这个命题提供r更多的知识?他的回答是,因为在一个命题中,除了名称及其所 指的对象之外,还有第三种因素,这就是名称的意义。一个名称之所以能够指称 它的对象,就是由于具有这种意义d命题“暮星就是晨星”之所以比命题“暮星就 是暮星”提供更多的知识,就是因为暮星和晨星虽然指的是同一个星体,但这两 个名称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弗雷格由此明确地把名称的意义与它所指的对象区 分开来。
根据弗雷格的分析,一个名称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符号构成,他把它称做“专 名”,其中包括了指称单个对象的普通专名,如“伦敦”、“丘吉尔”等;也包括了摹 状词,即带有定冠词的表达式,如“那个穿蓝衣服的人''专名所指称的对象就是 专名的意谓,如“暮星”的意谓就是它所指的那颗行星,专名的意谓只能是一个特 定的对象,而不能是一个概念或一种关系。他写道一个专名(词、符号、符号的 结合、表迖式)表达它的意义,意指或表示它的意谓.我们用一个符号表达它的意 义,表示它的意谓。”①那么,什么是专名的意义呢?弗雷格认为,专名的意义是它 所出现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的一部分,因此,专名的意义借助于句子的意义来说 明。他指出,专名应该表示对象,但是它所表达的对象并不是句子的组成部分,闶 此,“一定还有一些东西与专名结合在一起,它们与被表达的对象不同,并且对于 含有这个专名的句子的思想至关重要。我称这样的东西为专名的意义。由于专 名是旬子的一部分、因而专名的意义也就是句子思想的一部分''②他还用了一
①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第95页。
②同上书,第219页。
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神意义与意谓的关系。当我们用远镜观察月亮时,月亮 本身就是意谓。月亮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而我们的观察则是以望远镜内的物镜所 显现的真实图像和观察者视网膜上的图像为中介的。弗雷格把望远镜内的抅镜 所显现的图像称做意义,而把视网膜t的图像称做表象或直观。他认为,望远镜 上的图像虽然是片面的,但却是客观的,因为它可以为许多观察者便用,但视网 膜上的图像却完全是主观的,每个人的眼睛构造不冏,因而在不同的人那里不可 能得到完全一样的图像。因此,专名的意义是客观的、固定的、不依赖人的主观意 识的,可以为许多人所把握和共问使用。
关于符号的意义与意谓之间的关系,弗雷格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符号、符号 的意义和符号的意谓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是这样的:相应于符号,有确定的意 义;相应于这神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相对于一个意谓(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 符号,①例如,“暮星”和“晨星”这两个名称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有着相同的意 谓。这表明,两个具有相同意谓的专名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专名的意义与 意谓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即使是同一种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甚至在 同一种语言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在理想的情况卜,代表一个专名的语词应 当只有一个意义,但由于自然语言的不严密,通常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能满 足于在同一个语境中的同一个语词具有相同的意义。同时,一个代表专名的语词 也可能只具有意义,而没有意谓,例如“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个专名就显然具有 意义,但却不一定具有意谓。因此,我们在掌握一个语词的意义时,不一定能够同 时掌握它的意谓。
弗雷格还把符号的意义与意谓的区分用于对句子的分析,他认为每个句子 都表达了一种思想,这不是指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思维的客观内容,是能够成 为许多人共有的东西。句子表达的这种思想就是句子的意义,而句子的意谓则是 句子的真值D弗雷格论证道,假定某个句子有一个意谓,我们把这个句子中的一 个词换成另一个意谓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那么,这并不影响这个句子的意谓, 但却使句子的意义即句子表达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例如,如果我们把“晨星是一 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换成"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那么,这两个句子 所表达的思想即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但对句子的意谓却没有影响,因为任何人只 要知道晨星与暮星是指同一个天体就都会明白,如果前一个句子是真的,那么后 一个也是真的。因此,弗雷格断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只能是句子的意义,面不是 意谓,只有句子的真值,也就是句子的对错才是句子的意谓。
弗雷格指出,对于一切表达事实的句子来说,它们都具有意义和意谓。因为
①弗雷格:《弗霄格哲学论著选辑》,第92页。
这些句子中的专名都有意谓,因此包含了这些专名的句子也都必须具有意谓,也 就是说这些句子必须有对错。但他同时也指出,有些句子,特别是神话和文学作 品中的句子,可能只具有意义而没有意谓。例如,“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 里”这个句子就只有意义,而没有意谓,因为这个句子中的“孙悟空”和“铁扇公 主”都是虚构的人物,这些词本身没有意请,因此这个句子也就没有意谓,无所谓 对错而言。但它一定有意义,这就是这个句子表达的思想。
关子句子的意义和意谓.弗雷格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认为追求句子的意谓 才是科学研究的g的。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它所表达的思想,但我们通常并不会 满足于仅仅知道这种思想,更重要的是关心句子的真假对错,因为只有确定了真 假对错,我们才能说得到新的知识。可见,要想追求句子的真假对错,我们就必须 从句子的意义到达句子的意谓&然而,如果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意谓,那么,所有 真的句子就会有相同的意谓,而所有假的句子也有相同的意谞,这样,在句子的 意谓上,所有的细节都消失了。所以,弗雷格指出,“我们决不能只考虑句子的意 谓,但是纯思想也不能提供知识,而只有思想与其意谓即它的真值一起才能提供 知识D判断就可以理解为是从思想到它的真值的推进
弗雷格区分意义与意谓的思想,的确是对当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重要 贡献,它不仅澄清了传统哲学在语词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上所存在的混乱认识,而 且为后来的意义理论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弗雷格杷意义研究看做是哲 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并把意义理论看做是哲学的基础部分,这种认识为当代西方 哲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直接导致了以语言研究为哲学核心任务的分析 哲学的产生。
第三节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一、罗素的生平与思想发展过程
伯特兰.罗素(Bemand Russell,1872—1970)是本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数 学家、逻辑学家1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72年 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时考人剑桥大学,随怀特海学习数学,也学 哲学等其他学科& 1910年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1916年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被取消讲师资格。1920年到苏联和中国访问a 20年代一40年代主要著书立 说,涉及包括哲学、宗教、政治、伦理、教育和科普等众多领域。1931年继承
①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第99页。
伯爵爵位,1944年任剑桥大学研究员,1949年获英国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50年代一60年代,主要参加许多进步的政治活动,享有广泛的国际 声誉。
罗素的思想渊源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 传统,而他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弗雷格的逻辑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反对从语法结 构方面把句子的逻辑形式归结为主谓词形式,主张用现代的量化逻辑加以分析; 认为可以对句子所表述的思想进行不同的、但在某些意义上又是相同的逻辑分 析;认为逻辑分析与把句子恰当地翻译为逻辑符号是存联系的;认为那些在传统 上被看做指示事物的词,只有在句子的语境中才有意义;认为可以把这种观点运 用到哲学问题上,等等&
罗素一生关注着当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自己的反应.他的哲学 思想也因此而不断变化u —般说来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3 年之前的“新黑格尔主义”时期,主要是受到布拉德雷等人的思想影响,信奉黑格 尔和康德的学说;第二个阶段是1904年一1920年的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主义 时期,这是他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他在这段时期内写下的著作为后来分析哲学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1910—1913)和 于1905年发表的重要论文《论指示》集中提出了分析哲学一些重要的基本观点; 第三个阶段是1921年之后的“中立一元论”时期,他的思想从二元论或多元论的 实在论转向了以中立材料为本体的一元论,这时期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行为主义、 实用主义以及休谟经验主义的特征^
尽管罗素的思想发生过多次变化,但他在晚年承认,最能够代表和体现他哲 学思想精华的还是逻辑原子主义思想,他本人希望人们把他的哲学称做逻辑原 子主义,由于逻辑原子主义对分析哲学的产生带来了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下面将 主要介绍他的逻辑原子主义
二、逻辑分析方法
罗素对分析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他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他在自己整个思 想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 分析,即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着重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 命题,以求得出准确的哲学结论。
罗素认为,日常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都模糊不清,经常把人们引人迷途. 在词汇方面,当一个词最初被用于某些或多少有些相似的事物时,人们并没有想 到这些事物是否具有同一性^可一旦把某个词固定地使用于某个对象,我们就会 受到这个词的影响,以为它一定表示了它所代表的对象的存在.这样人们对事物
和观念的认识就倒向了柏拉图式的多元论。哲学中经常使用的某些抽象名词更 是歧义丛生,它们无法成为严格科学的一部分6在句法方面,陈述的句法形式或 语法结构往往成为我们思想的桎梏,而主谓结构的句法形式以及把谓词等同于 属性的形而上学联系,更是成为妨碍我们正确思维的绊脚石。为了消除日常语言 的同汇和句法的这些消极影响,罗素认为需要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之进行分析 和改造,并由此建立一种理想的人工语言。
罗素在当代哲学中最早强调了逻辑分析的重要性。这种方法主要是一种下 定义的方法,包括“实在定义”和“语境定义''“实在定义”是指,被定义的对象是 非语苫的,或不以语R的使用方法为转移的复合物或事实,它涉及的是语言符号 所代表的事物、它们的某些特征及其关系。这种定义具有真假特性,它们由经验 的综合命题来表达/‘语境定义”是指被定义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它是用一组语 言符号取代另一组符号;它没有真假可言,是由先天的分析命题来表达的。这两 种定义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一定的复合物的不同成分进行分析,最 终是为r澄清这个复合物的模糊不清之处。罗素在他的逻辑分析中主要使用的 是语境定义的方法。他写道定义是这样一种陈述:某个新引人的符号或者符号 组合的含义,与我们已知道其意义的其他某些符号组合的含义是相同的g可以看 出,严格地说,定义不是它出现于其中的主词的一部分。因为,定义完全与符号相 关,而不是与符号所象征的事物相关,而且,它无所谓真假,它是意志的衷现,而 不是命题。”①罗素将逻辑分析方法广泛地运用于哲学的不同方面:在本体论中, 他以之分析某些终极范畴,如“心''“物”、“个别”、“一般”等概念,通过列举各种 心理学的或常识的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澄清它们的确切意义;在认识论上,他 以之分析各种经验命题和科学命题,结合实在定义和语境定义对例如“时间”、 “空间”、“经验''“事件”等概念做出了精确的分析,对之给出完全的语境定义; 在抽象的宇宙论中,他以之分析本体论范畴在其中被组织起来的那些抽象模型, 考察在实在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显示出来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组织方式,也 就是说,他撇开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中立的等问题,对进界做出抽象的 考察^
罗素把这种逻辑分析方法称做形式分析方法,并在本世纪初用它来批判布 拉德雷等人的绝对唯心主义一元论,提出他的心物二元论或多元论,后来,他又 用这种方法提出他的中立一元论。在《数学原理》和《逻辑原子主义哲学》中,他用 这种方法对本体论问题进行了抽象的研究,构造出了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他还把 这种方法用于分析数学基础间题,后来扩大为对各门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运用逻
①罗索:《数爭原理》第1卷,第】1页。
260
辑分析的方法对逻辑中不完全符号和限定摹状词的分析,使他提出了后来被誉 为“分析哲学典范”的“摹状词理论”。可以说,罗素在哲学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都是他充分地和娴熟地运用这种逻辑分析方法的结果.
罗素希望通过使用逻辑分析方法建立一种能够克服日常语言缺陷、包含了 正确的逻辑句法的理想的人工语言,这种语言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基础,能够对哲 学命题做出准确的表述和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这种哲学理想正是后来的逻辑 实证主义奋斗的肖标,它直接促成了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 为代表的“理想语言学派”。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命题意义的精确、推理过程 的严密和最终结论的坚实可靠,直接影响了后来分析哲学家,并在当代语言哲学 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由 他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共同创建6罗素在《数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其基本观点, 随后在《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中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罗素公开承认他在 这方面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启发,但两人之间又有明显区别D
逻辑原子主义的提出与罗素的外在关系说密切相关。后者是罗素在本世纪 初为了反对布拉德雷等人的内在关系说而提出的。内在关系说认为,任何一个表 示关系的事实,都是一个所涉及的词的性质的事实。例如,“A在B之上”这个命 题表达的是一种关系。裉据内在关系说,这并不表示在A和B之间存在某种关 系,而只是表示"在……之上”是A的一种性质,而“在……之下”则是B的一种 性质.这就杏认了关系具有任何独立的意义,而只承认存在一个包罗万象的实 体,即所谓的意识的统一性。布拉德雷正是根据这种内在关系说而提出了他的绝 对唯心主义一元论。而罗素则对这种内在关系说提出了最严厉的批判,认为关系 应当具有一种不以它的关系项为转移的实在性,因而关系并没有进入关系项的 定义之中。在“A在B之上”中,并没有任何钲明可以表明A和B具有某种“在 ……之上”或“在……之下”的性质,这里的关系与A和B的性质无关,是外在子 这两个关系项面存在的,因而是独立的、实在的。逻辑原子主义正是在这种外在 关系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根据外在关系说,关系是独立于关系项而存在的.因而实在是由多元的事实 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事实的存在都不依赖子其他事实,由此就构成了常识中的 多元世界,这种多元世界观就是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他写道,我所提出的哲 学可以称为逻辑原子主义或绝对多元论,因为它肯定了存在着许多个別事物,并
否定了由这些事物构成的某种统一性。” @这种观点与布拉德雷等人的一元论截 然不同.与此相关,罗素相信逻辑在认识世界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我认 为哲学中最根本的是逻辑,反映一个学派特点的应当是它的逻辑,而不应当是它 的形而上学。我自己的逻辑是原子的,而我所要强调的正是这个方面。因而,我 宁愿不把我的哲学描述为‘实在论、而将其描述为‘逻辑原子主义7,——不管有 无前缀修饰语虽然罗素一再强调逻辑的作用,但逻辑原子主义体现的正是 他的本体论思想。其核心在于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事实构成的,拿实是使命题或真 或假的东西;最简单的事实是原子事实,而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与 复杂事实相对应的是分子命题;分子命题是由原子命题构成的,这些原子命题的 真假决定了分子命题的真假;原子命题之间相互独立,既不相互推论也不相互矛 盾;原子命题是由命名了个体的专名和表示属性或关系的谓词构成的,它所包含 的词是通过与经验的事物相关联而获得意义的,而且它所涉及的事物不可能再 分解为其他更简单的事物,它是其他一切命题的基础和根据;原子命题与原子事 实、分子命题与复杂事实具有同构关系;整个宇宙就是建立在原子事实之上的逻 辑构造,而与它对应的则是一个理想的逻辑语言体系。
在这样一个理想语言体系中,借助于原子命题以及它们的真值函项组合,我 们就可以表述一切知识。其中分子命题是原子命题的真值函项的一种组合,是对 原子命题进行逻辑演算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运用数理逻辑的方法,还可以对原 子命题做出更为复杂的逻辑演算。罗素认为,任何关子世界的复杂陈述句都是由 原子命题的各种组合构成的,因而,我们首先是确定原子命题的真假,然后将各 个原子命题的真值代人复杂陈述的命题函项,最终就可以知道复杂陈述的真值, 并由此得知全部关于世界的知识。
可见,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的构造,研究 世界的终极成分,研究这种世界的构造和终极成分与语言中的命题之间的对应 关系。而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 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这种哲学理想和分析方法 对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卡尔纳普的代表作《世界的逻辑构造K1928) 就是在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a间时,罗素对命题意义所做的 逻辑分析,也直接导致了维也纳学派主要思想的形成。
四、摹状词理论
罗素一生提出了很多哲学主张,但他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却主要不是这些主
(1)罗素d神秘主义和逻辑》,1兆1年英文版,第11页。
(2)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93页。
张而是他研究哲学的方法,即逻辑分析的方法。首先,他提供了符号逻辑这种从 事分析的工具t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懂符号逻辑,就无法从事分析哲学.其 次,他自己为从事这种逻辑分析的实践提供了典范。这里特别著名的是他的“摹 状词理论''
摹状词理论缘起于罗素试图解决哲学史上的这样一些困难.首先是虚拟事 物的存在问题,即自然语言中的句子主语是否都表示逻辑命题的主项,这就是著 名的“金山难题''例如,当我说“金子的山不存在”时,有人若反问,不存在的是 什么?”我就会说那是金山,这似乎就把某种存在賦予了金山a类似的情况还 有“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顶”,无论回答是或不是秃顶,都蕴涵了当今法国国王的 存在&简而言之,我们如何才能用严密的逻辑语言避免上述自然语言把存在陚予 非实在物的尴尬情况?这是面临的困难之一9
其次是关于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弗雷格在罗素之前就指出了这一 点。如克林顿是美国现任总统”这句话就表达了专有名词“克林顿”与短语“美 国现任总统”的同一性。既然具有同一性,则二者可替换,于是,原话就成了“克林 顿是克林顿”,变成了同语反复,没有意义,然而,原话是有意义的,它指出了一个 事实.那么,这里的问题何在?同一律是否还有普遍性?
再次,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甩“存在”一词时所陷人的混乱和长达数千 年的思辨。过去把“存在”当做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 在”一一虚无一-变化的思辨。
鉴于上述以及其他一些困难,罗素创立了摹状词理论,以澄清问题,从而重 建逻辑上完善的语言D首先,罗素研究了个体词的逻辑作用问题。他将个体词分 两类:①专名,如:克林顿、上海、爱因斯坦。②摹状词,如:美国现任总统、中国最 大的城市,相对论的创立者等&摹状词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并且诙 对象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摹状词理论,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 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命题主项D它的逻辑作用 *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某种性质譬如,用摹状词理论分析“金山问题”,应表述为, 就X的一切值而言,X是金的且X是一座山这个命题函项是假的6这样就不再 賦予金山以实在性了。再如,对“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顶”可作如下分析:至少有 一个X是当今法国国王,至多有一个X是当今法国国王,X是秃顶a这样,赋予 “当今法国国王”的实在性就在分析中消失了。
在上述分析中,摹状词(当今法国国王)已不再是主词,而是谓同了,这就剔 除了自然语言造成的困惑,重建了精密化的逻辑语言。这清楚地显示出自然语言 的语法结构不一定同其逻辑结构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正是造成前述困难的根源0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专名”和“華状词”的逻辑地位根本不同,搴状词不能作 命题主词,只能作谓词,只有专名才能作主词。一目专名作主词出现,其指称物的 存在也就不言而喻地蕴涵于其中了。因此,在严密的逻辑句法中,专名与“存在” 不能联在一起,即“存在”不是谓词。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历史上把存在作为谓词 的根本的谬误存在”根本不表示一种性质或动作。由于“存在”不能作谓词,罗 素由此认为.科学史上所有关于“存在”所做的思辨统统是错误的,而且是严格意 义上的错误,这是把存在看做一种性质、视为谓词所产生的。在罗素看来,这种谬 误应当一劳永逸地送进历史博物馆&
搴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 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了专有名词是实 体的灵魂,突出了罗素关于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基本论点^我们从这里也可窥见 罗素的逻辑分析手法和风格。不仅如此,蓽状词理论作为一种逻辑理论,已经被 现代逻辑所采纳.同时,由于它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了命题中的语词与现实中的对 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排除那些例如“上帝”这样的虚假概念,促使概念更加明 确,意义更加清晰,因而被分析哲学家们誉为“哲学分析的楷模''
第四节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
_、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与两种哲学之分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ngenstein,18S9—1951)是当代最著名 的奥裔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中提出的两种哲学对分 析哲学在本世纪初的形成和在本世纪中叶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许 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他既是实现当代哲学中“语言的转向”的第一人,也是完成这 种“转向”的终结者。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他在1889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 是奧地利的钢铁巨头,母亲是一位极富音乐天賦的虔诚的天主教徒。他14岁前 在家中接受教育,随后在柏林学习机械制造,190S年去英国曼彻斯特学习航空 工程,1912年到剑桥拜罗素为师,学习哲学和数理逻辑。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完成《逻辑哲学论》。战后到奥地利南部乡村小学任教,还在维也纳附近的 修道院做过短时间的园丁。1929年春,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次年任三一学院研 究员,1939年接替摩尔任哲学教授,同年被授予英国国籍。二次大战期间,曾在 一家医院实验室任实验员。1946年起继续在剑桥授课,次年提前辞去教授职务。 1948年起开始隐居和漂流生活,其间曾去美国短期访问,年病逝于英国牛
津。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维特根斯坦属于反传统型的哲学家6他自称自己不属 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主流,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处处 表现出他与现代社会的格格不人。他没有系统读过哲学史,对以往的大多数哲学 家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但他却从圣*奥古斯丁■■叔本华、克尔凯郭尔、陀思 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帕斯卡尔等人那里得到了主要的思想来源,维特根斯坦 性格有些怪异,生性多疑,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后人对他思想的理解和阐
样0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萌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a本世纪的头20年是他的 前期阶段,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 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K1921)。30年代之后他的思想 发生重大转变,他部分地受到摩尔、莱姆塞以及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毛特纳 等人的影响,注重正确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s 代表作为《哲学研究K1953夂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两种哲学都对分析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J逻辑哲学 论》的基本思想被维也纳学派所接受,经过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的工作而最终 形成了强大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哲学研究》中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日常语言学 派那里产生了强烈共鸣,并使整个分析哲学在本世纪50年代之后进人了一个新 的阶段.
二、图像论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所阐述 的关于命题与世界关系的“图像论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必须存在于原子事实的空间之中,世界 上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g与罗素不同,他所谓原子事实不是指简单 的对象本身,而只是对象的存在方式或者说逻辑结构.它在逻辑中成为一种图 像,后者描述着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图像与它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共同的逻 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不仅是原子事实的存在方式,而且构成了逻辑图像的本 质。图像本身是无意义的,但它们可以播述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以反 映原子事实的真与假,由于图像是在逻辑空间中描述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因而 图像就是现实的模型,图像中的组成要素代表了现实中的对象,而图像中的各个 组成部分必与现实中的对象或事实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图像就 是一些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起来去播述现实事实的逻辑形式,所以,每一种图像 都是逻辑图像,逻辑形式是逻辑图像的本质特征。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种逻辑形式表达了事实的逻辑结构,即简单对象在事实 中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结构或关系就是“思想”,而在逻辑中表达的思想就是命 題。因此,命题是事实的逻辑图像,而思想则在命题中得到表达。命题反映的是 事实的逻辑结构,它以词的连接方式反映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连接方式。命题作 为一种逻辑图像与事实的关系是投影与被投影的关系,也就是说,词在命题中的 连接方式对应着对象在事实中的连接方式^正是由于具有相互对应的组成结构 以及相似的组成部分,命題才能作为逻辑图像投影着事实,
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主旨,在于把命题看做是关于事实的逻辑图像,通过分 析命题来最终揭示世界的逻辑结构,因此,对命题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逻辑哲 学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主要部分&
三、真值函项理论
由于命题是对应事实的逻辑图像,因而它必然在结构上与事实具有相同的 对应关系:事实有原子事实和由原子事实构成的更为复杂的事实之分,命题也有 原午命题和更为复杂的命题之别。原子命题对应着原子事实,而由原子事实构成 的更为复杂的事实则是由分子命题表达的。维特根斯坦通常把原子命题称作“基 本命题”,认为它们是最基本的或最小的命题,在所有的命題中总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它们描述的是独一无二的原子事实。
基本命题的句法结构是:它由名称构成,是名称的连接方式,维特根斯坦称 其为名称的函项,用个别的字母x,y.z来表示a而把基本命题写做“Fx”或“伞U, y)”,在这里,F”和“中”是表示关系的函数。要了解基本命题的句法结构,首先就 要弄清作为基本命题组成部分的名称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接受并发挥了弗雷格的语境原则,认为名称只有在命题中才有 意义。但他进一步区分了名称和一般符号,认为名称的意义是对象,作为代表对 象的最简单符号在命题中起作用;而一般符号则不代表任何对象或事实,它在命 题中的意义或作用由它在命题中的连接方式所决定,它本身只是构成命题的逻 辑要素,是命题中的变项这些命题变项的意义取决于它们在命題中的作用和逻 辑地位,而不是它们与事实或对象之间的关系。
弗雷格和罗素首次把数学中的函项关系引人逻辑,创立了以命题演算为基 础的数理逻辑。其中命題不是用于简单描述对象如何,而是用于表达命題中所包 含的函项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所有的逻辑命题都应当被看做是表达了这种函 项关系的表达式。维特根斯坦接受了这个重要思想,同时把命题的这种函项关系 用于解释日常语言的命题,提出了他关于基本命题真值函项的理论g这个理论的 内容是:由于所有的命题都是关于事实的图像,是对事实中各种对象之间关系的 266
描述,因而所有的命题也都应当被看做是表达了对象之间的函项关系;既然如 此,就必定存在作为自变量的命题,其他命题的真值都是由这些命题的真值确定 的,这些命题就是基本命题f由于所有的命题都是由基本命题构成的,因而,所有 的命题也就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关于命题的真值函项理论是由弗雷格和罗素首创的,维特根斯坦在这方面 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他首次使用了真值函项表来表示一个作为其他命题真值 函项的基本命题的真值条件,也就是表明基本命题的真假与其他命题之间的真 假之间的关系f第二,他把这种真值函项关系用于说明日常语言中的命题,根据 真值函项失系把这些命题都还原为符合逻辑形式或逻辑句法的逻辑命题,而凡 是不能实现这种还原的命题就被看做是无意义的命题予以抛弃6
维特根斯坦的这个理论虽然谈的是逻辑问题,但他的着眼点却不是逻辑本 身.而是为他心目中的世界概念划定范围,用逻辑的脚手架构造关于事实的命题 图像。在他看来,“世界”概念并不仅仅包含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包含一切逻辑 上的可能世界,即可以用逻辑命题表达的、符合命题逻辑形式的世界,而现实S 界只是所有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种而已—旦有了这种对世界概念的清楚认识, 我们就可以用逻辑的标准衡量和判断日常语言中的命题,发现在日常语言表达 中隐藏的思想的逻辑形式,并由此确定语言表达的界限。他在《逻辑哲学论》序言 中明确指出,本书想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是为思想 的表达划一个界限:因为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我们就必须能够想到这界限的两 边(这样我们就必须能够想到那不能想的东西X因此,这界限只能在语言中来划 分,而处在界限那一边的东西就纯粹是无意义的东西①这样,我们就被带到了 维特根斯坦甜期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分。
四、可说与不可说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逻辑问题,而是通过对语 言的逻辑分析,解决语言如何能够表达和描述世界的问题,他在对语言表达能力 的分析中发现我们使用的语言存在许多问题.就自然语言而言,它表面的语法形 式掩盖了它内在的逻辑形式,因而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往往误导了我们对它的 便用。例如,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常用同一个“是”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或作为连 词,或作为符号,或作为“有”(存在)的同义词“旦在逻辑上,这个词出现在不同的 地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a他认为整个哲学都充满了这种由于语法形式的误导 而带来的混淆,而要根除这种混淆,关键就是要避免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符
①维特裉斯坦逻辑哲学论》,第23页。
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用符合逻辑句法的语言。弗雷格的逻辑符号体系即“概 念文宇”和罗素与怀特海在《数学原理》中建立的逻辑沣系正是这种语言。它的基 本要求是,每个简单对象都只有一个名称,它的意义是由它在所出现的命题中的 关系确定的;包括名称在内的符号的意义,在命题中并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命题 的意义只是在于对逻辑结构的描述,罗素在他为《逻辑哲学论》所写的长篇导论 中把这种语言称做“逻辑上完善的语tr%而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正是对这种 语言的阐明。
但维特根斯坦并不认为建立了这样的语言就可以令人满意地描述世界和表 达思想了6因为在他看来,包括逻辑语言在内的一切语言都是有限度的,我们只 能表达能够表达的东西。这就意味着一定存在着不可表达的东西a他认为这些 东西包括了构成命题本质的逻辑形式、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命题、伦理学命题和 美学命题等。它们之所以不能表达,是因为它们超出了语言逻辑的范围,属于逻 辑无法达到的领域D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看法,一切能够表达的东西都是能够用逻辑形式描述的 东西,但逻辑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表达一切东西,逻辑形式本身就是无法用逻 辑表达的。但无法表达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意义或虚假,而只是说它们超出了逻辑 的范围,我们也许可以用“显示”方法等其他的方式处理它们&这种“显示”是由不 可说之物自身完成的,就是说,不可说之物是通过显示自身而为我们认识 的。
k分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之后,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弄清了 语言的逻辑结构,我们就可以说出一切符合逻辑语法的东西,但这对哲学来说却 并不重要,因为如果这样,我们k需要研究逻辑就行/\但对不可说的东西就没 有如此简单,因为它们是不可说的,而我们的理智本性却总是有一种想要说出它 们的冲动6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实地承认它们不可说。传统形而上 学的错误正是试图说出这些不可说的东丙,要避免这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对 它们保持沉默。《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个主题,也是全书的最后一个命题:“对于 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就表达了维特根斯坦用这整本书所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这也是他前期思想的宗旨和核心内容。
第五节逻辑经验主义运动
一、逻辑经验主义概况
逻辑经验主义(又名“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 r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其核心是由石里克所创立、以卡尔 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以赖欣巴哈为代表的德国经验哲学学会(又称“柏 林学派”)、以卢卡西维茨和塔尔斯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莱姆 塞和北欧的约根森、冯*赖特等人也是其重要代表。广义地说,逻辑经验主义运 动是一种以逻辑分析为特征、以经验主义传统为基础、在欧洲大陆以及北美各国 C特别是在英语国家)广泛流传的哲学思潮。
1924年,维也纳大学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教授石里克创建了一个关于经验 科学哲学问題的讨论小组f专门讨论逻辑和认识论问题,主要成员有卡尔纳普、 纽拉特、克拉夫特、考夫曼、魏斯曼、费格尔等人,后又有数学家哥德尔、物 理学家伯格曼、弗兰克等人参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维也纳小组'' 1929年, 这个小组发表了纲领性宣言《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小组》,标志着维也纳学派 的成立。
维也纳学派继承了休谟和马赫的经验主义传统,接受了弗雷格、罗素和维特 根斯坦的逻辑分析思想,强调以科学为模式、以逻辑为手段、以物理学为统一语 言,彻底改造哲学,使哲学完全成为一种科学的哲学。这种哲学理念最初被称为 “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以区别于孔德的第一代实证主义和马赫的第 二代实证主义。后来,一些逻辑实证主义者更愿称这种理论为“逻辑经验主义”, 以强调其经验主义特征.
逻辑经验主义经过了一个从形成、鼎盛到衰落的过程。20年代是它的形成 阶段,以维也纳学派的成立为标志30年代是它的全盛时期,维也纳学派编辑出 版了正式机关刊物《认识》和"统一科学丛书”,并与欧洲各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 召开了五次国际科学统一大会,实施《M际科学统一百科全书》的编辑计划;到 4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石里克被刺身亡,主要成员移居英美等国,维也纳学派 已不复存在,美国继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f 50年代以后,作为一种哲学思 潮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基本结束.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中,学派林立,人物众多,观点庞杂。代表人物中既有哲 学家和逻辑学家,也有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研究领 域。即使在对相同或相近问题的研究中,他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学派 和人物的观点最终大都统一到“逻辑经验主义”的旗帜之下,因而形成了被看做 能够反映这种哲学思潮本质特征的一些基本观点和主张。
2.通迚对语言的泛辑分析拒斥形而上学
拒斥形而上学是近代实证主义的传统。作为新实证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在
269


继承这个传统的基础之上,首次把形而上学问题看做是语言问题,而不是事实问 题。他们认为形而上学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而是因为形而上学问 题本身就没有认识意义。
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主要工具是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用 数理逻辑手段严格区分了分析命题利综合命题。他们将有意义的命题分为分析 命题和综合命题两类。分析命题也就是逻辑命题,包括重言式和矛盾命题,它们 的真假取决于它们的形式本身,与外在实在无关;综合命题则是经验命题,它们 对实在有所陈述,其真假也必须由经验加以检验。而形而上学命题既不属于分析 命题也不属于综合命题,因而是一些没有认识意义的伪命题。这种命题的出现是 错误地使用日常语言语法的结果:或者是句子中包含了一个被误认为有意义但 实际上并没有意义的词,例如“存在”、“物自体”等;或者是由有意义的词构成但 却违反了逻辑句法的句子,例如“拿破仑是5”这种句子。这祥,逻辑经验主义者 相信,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就可以从根本上清除一切形而上学&
他们还认为,形而上学不具有认识意义,但却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6传统形 而上学哲学家的错误正是混淆了形而上学的这两种不同意义,用情感意义解释 和充当认识意义。而产生这种混淆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形而上学命题具有一般命 题的外表形式,似乎对实在有所断定*提供了关于实在和世界的知识。所以,只要 严格区分了不同的命题形式,使一切命题都符合逻辑句法,我们就会很容易地从 一切命题中清除形而上学a
3.经验证实原则
逻辑经验主义者用于判定命题意义的标准是著名的“经验证实原则”,即一 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这包含了两个要点:一个句子的意义是由它的 证实条件决定的t当且仅当一个句子在原则上可以被证实时,它才是有意义的0 经验证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者(主要是维也纳学派)的一个基本理论支 柱,被他们用作拒斥形而上学和建立可靠知识体系的有利武器。他们认为,形而 上学命题之所以被判定为没有认识意义,正是由于它们得不到经验的证实。而只 有经过经验证实的命题才可以被看做是有意义的,所以,一切有认识意义的命题 都必定是能够得到这种证实的命题,而建立在这种命题之上的知识大厦才是确 定可靠的.
然而,由于这个原则过于强调证实的经验性,因而自20年代提出后就不断 受到来自各方而的批评和反对,为此,卡尔纳普等人对它做了修正补充,试图通 过弱化证实的可能性和强调逻辑推浪的作用使这个原则日臻完善^但随着逻辑 经验主义运动的结束,这个原则最终被放弃,哲学家们转向对归纳逻辑中概率论 的研究。
4.哲学的任务是逻辑分析
卡尔纳普等人把传统哲学分为彤而上学、伦理学、心理学、认识论和逻辑等 部分a他们认为,由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命题没有认识意义,心理学又属于经验 科学,因而它们都应被排除在哲学领域之外;而认识论则是心理学和逻辑的混合 体,排除其中的心理学,在哲学领域里就只剩下逻辑。所以哲学的惟一任务就是 要对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哲学活动也就是逻辑分析活动。
强调逻辑分析是哲学的惟一任务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但 逻辑经验主义者更重视分析语言的逻辑句法。在他们那里,这种逻辑句法是指一 种关于语言的形式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中的逻辑规则、定义、句子由以组成的 各个符号的种类和排列等,而不涉及这些符号或句子的意义。这种句法理论包含 了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句子的恰当性做出判断,并要详细说 明如何从恰当的句子中引出它们的逻辑结论。后来,卡尔纳普等人又把语义学研 究引人这种逻辑句法理论,从而建立了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体系。这种研究直接 推进了当代语言学和语义学的发展。
4·物理主义和科学的统一
逻辑经验主义的一个重要主张,是试图用科学的语言推述知识,把一切知识 都建立在一种统一的、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但应当使用什么样的科学语言作为 基础,在逻辑经验主义的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20年代,哲学家们大 多主张以关于感觉材料的语言为基础,如“我眼前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彤”,这通常 被称做现象主义语言&但由于感觉材料的主观性和不可交流性,因而这种语言很 快就被许多哲学家所抛弃。30年代后,哲学家们提出用物理语言取代现象主义 语言&
物理语言是指可以把某些可观察的特性归之于物质事物的语言,如“这个三 角形是红色的''这种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主体间性”(mter-subjectivity), 就是说,用这种语言描述的事件从原则上说是能够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观察 到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是由许多有效的并可以为大家所理解的句子构 成的,而一切专门科学的语言都可以在保持原意的条件下翻译成物理语言,一切 专门的科学命題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命题,因此,物理语言就可以成为科学 的普遍语言;他们还希望能在这种物理语言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统一。这种观点 被称做物理主义。
实现科学的统一,可以说是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宿愿,在逻辑经验主义者 看来,过去之所以未能实现,是因为缺乏数理逻辑这种有力的工具,现在借助于 这种工具,通过对各种科学语言中的命题进行逻辑句法的分析,就可以杷一切科 学语言都还原为物理学的语言,并最终把一切科学都还原为物理学,这样就可以
达到科学的真正统一。
逻辑经验主义的这种努力尽管在40年代以后就基本上破灭了,但实现科学 统一的理想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并仍然对后来的分析哲学家 如蒯因和塞拉斯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卡尔纳普的逻辑句法和归纳逻辑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逻辑经验主义的集大成 者,也是20世纪30年代一50年代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深受弗雷格、罗 素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而他的思想则被看做是集中代表了逻辑经验主义 的基本主张。在逻辑经验主义者中,卡尔纳普提出的最具特色的思想是他在30 年代对逻辑句法的分析和在40年代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他在这两个领域的工作 所取得的成就,被看做是他对分析哲学的主要贡献,
卡尔纳普提出逻辑句法问题,是基于他对语形学和数学形式化问题的思考, 他所谓的逻辑句法,是指一种关于语言形式的理论。他认为,不仅演绎逻辑的一 些概念(如可证明性)是纯粹的句法概念,可以用逻辑句法表述它们的意义;而且 一切哲学上的争论都涉及到是否可以用一种精确的语言来表述的问题,就是说, 所有这些争论不过是语言内部的问题,即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问题。而究竟选择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则取决于个人的意愿。他写道让我们在做出断定时要谨慎 从事,并且批判地检验它们,但在允许使用语言形式方面却要采取宽容态度 这就是所谓的“宽容原则''
卡尔纳普逻辑句法的出发点是区分语言构架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 “内部问题”是指对象在语言构架内部的存在问题,它们可以根据对象的性质(是 逻辑的还是经验的)而用逻辑或经验方法解决。“外部问题”则是关于对象整体的 存在问题,无法用逻辑或经验方法解决,这种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应当 把它们看做是形而上学的问题而加以抛弃。这样,一切命题(包括科学的、经验的 以及哲学的命题)都与提出这些命题的语言构架有关,是人们采用不同的语言构 架或说话方式的结果,而不涉及外在对象的存在问题,在这里,语言构架只是无 限多个有规则的语言表达系统,它们之间的命题可以互译互换而不影响命题的 意义,而对语言构架的选择和接受则完全没有认识价值。逻辑句法就是一种确定 语言构架恰当性的理论6卡尔纳普写道,对于想要发展或使用语义学方法的人 来说,决定性的问题不是关于抽象对象的存在这种所谓本体论问题,而是关于抽 象的语言形式的使用,或用专门的术语说,是超出事物(或现象材料)变项之外的
①卡尔纳普^经验论、语义学和本体论》,载洪谦主编 < 逻辑经验主义K上卷第101页6
变词的使用对语义分析的用途即交流诏言(特别是科学语言)的分析、解释、阐明 或构造是否便利和富于成果的问题。”①
卡尔纳普在40年代之后转向对!H纳逻辑的研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经验证 实原则面临的困难,提出一种较为宽容的意义标准。
在证实原则提出后,关于如何确定证实的可能性问题,一直是逻辑经验主义 者费力解决的难题。赖欣巴哈曾提出一种概率理论,认为如果能够在一定观察基 础上确定一个句子的权重,就可以认定这个句子是有意义的;如果两个句子相对 于各种可能的观察都具有相同的权重,这两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但赖欣巴 哈把槪率概念解释为在一个较长的序列中一种特性相对于另一种特性的相对频 率,这就把概率概念归结为经验科学的范围,而无法解决经验科学自身的逻辑基 础问题D卡尔纳普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依赖于逻辑的概率概念,因为只 有这样的概念才能为经验科学方法论提供一个精确定量的解释。卡尔纳普的归 纳逻辑就是这样一种关于逻辑槪率的理论。
根据卡尔纳普的观点,所谓逻辑概率是指一种假说相对于一个证据陈述来 说的验证度。这种验证度并非依赖于统计槪率的经验概念,而是一种作为归纳推 理基础的逻辑概念,它不基于对事实的观察,而是立足于对假说的逻辑分析。基 于这种逻辑槪率建立起来的归纳逻辑体系可以推广到科学语言的全部领域,由 此成为统计推理的逻辑基础;同时,在相对概率不完全以致必须依据对相对概率 的估计来做出抉择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归纳逻辑作为实际抉择的证明。卡尔纳普 相信,归纳逻辑在解决证实原则的困难和确定完善的意义标准中起到了重要作 用。他的归纳逻辑体系为归纳逻辑后来成为数理逻辑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奠定了 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