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灵藏阁 2015-07-04

一、爱德华·汉斯立克

 

二、 19世纪奥地利最杰出的音乐家、评论家,同时又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美学家。生于布拉格卒于巴登。早年在布拉格和维也纳学法律和哲学,获博士学位。曾系统地学过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 1856年起在维也纳大学讲授音乐史和音乐美学,1870年升为教授。八十年代是汉斯立克活动的高峰,名声远超奥地利国界,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头衔。其音乐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形式主义的。认为美的事物本事就已是完美的,不需要产生情感效果。


三、主要著作有:

《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改良刍议》 (1854)

《维也纳的音乐会史》2卷(1869、1870)

《现代歌剧》9卷(1875-1900)

《我的生平》(1894)以及大量评论文章。

 

四、 “音乐不表现情感”——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认为:“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对象,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

 

五、《论音乐的美》中的基本观点:

 

音乐美就是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美的本质与情感无关。

《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了 “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的观点。在我们日常的观念里,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可以是表现爱情,友情,忧伤,欢乐等等,而形式则是不同风格的音乐,比方说流行乐啦,交响乐啦之类的。这两个概念如何等同起来呢?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的内容不在于它表现什么感情,而在于它是如何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又一个音符的排列顺序构成了音乐的内容,也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不太好理解是吧?他后来有个比方,写的不好,但意思对了,我按我的意思写出来。他用玫瑰和森林做比方,玫瑰发出芳香,它表现芳香,但你不能说芳香就是玫瑰吧?森林阴凉,表现出阴凉的摸样,但你不会以“阴凉”来作为森林的内容吧?玫瑰的内容是玫瑰这支花,而森林的内容是一棵棵树木及他们构成的空间。这就很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观点“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他这个论点让我想起有关哈姆雷特的那句话,“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就是每个人会根据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来体会艺术,而这些体会不是艺术的内容,只是一厢情愿的牵强附会。哈姆雷特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文字,段落,和它本身的结构。这是从一个纯粹的角度看艺术,也是汉斯立克提倡的。他提倡的音乐美欣赏的关键不在于其中的情感,那是外在的主观的东西,他提倡的是音乐的本质,乐音的运动形式。

 

 

六、音乐自律论与他律论

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自律论概念,是由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思·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的概念,并在1929年在自己编写的《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的。

音乐自律论是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中的两大流派之一。另一个流派是他律论音乐美学。这两个流派是对立的。

音乐自律论这一流派以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为代表,主张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与其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无关。

七、自律论的主要观点:

1.音乐的美既不在于情感,音乐的内容也不是情感的表现。

2.“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3.音乐是自律的,音乐的音响本身便是目的与对象,他们本身便是内容。

4.“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5.他认为音乐不表现任何的概念性的事物,只表现他们自身。

自律论美学则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不是来自音乐之外,而是在音乐自身当中;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理解,只能从音乐的自身去把握音乐。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决、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现象的艺术。它的内容不是外来的,不是独立存在于音乐之外的什么东西。它既不是情感,也不是某种语言、映象、比喻、象征、符号。音乐的内容只能是音乐自身。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因此,音乐完全是自律的。

 

八、而音乐他律论者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它受某种外在规律——人的情感的制约。而情感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持他律论观点的主要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们。

他律论美学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也就是说,音乐是受某种外在规律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他律的。这是因为音乐本身体现着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即是说,音乐总是标志着纯粹音响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内容。正是这个内容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同他律论美学相反,

他注重音乐的形式美,反对以情感作为音乐的表现内容,音乐的美存在于其自身完美的形式之中,他明确的表示“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艺术的职能”

“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既不描写确定的情感,也不描写不确定的情感。我们更坚决的反对下列意见,即认为情感的表现能提供音乐的美学原则。”

他又不得不承认“一切艺术毫无例外地有影响情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地影响我们的心情……谁在痛苦激动的情绪下听到或演奏音乐,那音乐会像创伤里加上醋一样地影响他,没有其他艺术能那样深刻尖锐地刺痛我们的心灵”

作为自律论美学观点的扞卫者,汉斯立克坚决反对把情感的表现看做是音乐的内容。他认为情感的表现,这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从根本上说是无法表现情感的。音乐情感的明确性是与具体的想象和概念分不开的,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形范围之内。音乐既然不能重现概念,因而也不能表达情感,那么音乐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汉斯立克认为: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的固有方式充分表现出来。那就是一切与接受音乐的器官有关的,听觉可觉察到的那些力量、运动和比例方面的变化,即增长和消逝、急行和迟疑、错综复杂和单纯前进等一类观念。音乐所能表现的这种纯音乐性的“观念”实际上不过是乐音进行的各种不同形式,汉斯立克认为这就是音乐的内容。“乐曲的内容除了听到的乐音形式之外,别无其他东西;因为音乐不仅是通过乐音来说话,它说的也仅仅是一些乐音而已”。对此汉斯立克为音乐的内容下了一个自律论美学的经典性的意义:“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在汉斯立克的观念中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同一个东西。


他指出了他律论音乐情感美学的通病,即情感美学往往只专注于研究音乐中的情感问题,并宣称音乐的美便是音乐能够引起听众心灵上的情感共鸣。 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既不描写确定的情感,也不描写不确定的情感。我们更坚决的反对下列意见,即认为情感的表现能提供音乐的美学原则。”

不应该是必须把情感作为表现对象,也不应该是必须把情感的表现作为音乐的内容。

 

九、汉斯立克观点的局限性:

首先他没有考虑到与文学因素的关联。而是将他们忽略不计。他不仅故意不讨论这些填了歌词的音乐作品,而且故意把标题音乐和那些具有特定标题的音乐作品排斥在讨论范围之外,仅仅认为器乐曲才是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这就是他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还局限于纯粹的器乐曲。

其次,汉斯立克他支持狭隘的“德奥音乐中心论”,其最高的优越感,使他对其他民族音乐价值予以否定。

“音乐不表现情感”这一观点否定了音乐中包含任何音乐之外的内容,排除音乐同音乐之外的思想范围有任何关系,把音乐看成是绝对自律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割断了作为精神、思维现象的音乐同客观存在的现实之间的关系。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只能来源于人的主观精神的创造,而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客观现实。

 

十、影响:一本小册子引发的风暴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1854年初版)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性着作之一。这本小册子在当时即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许多人的重视,并引起了不断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他的观点,在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中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的观点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引起了来自对立方的猛烈攻击,在当时的音乐界引发了一场风暴

因此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成为了西方音乐美学方面的巨著。

它的问世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两个流派并存的思想局面,树立了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激励了美学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