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唯物思想

 非常名5591 2015-07-0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自然规律的“道”是可以说明的,但不是通常的主观理解。自然规律的“道”也是可以给出定义名称的,但不是通常随意的命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研究这个自然规律给出的第一个概念是“无”,是天地运行的起点,第二个概念是“有”,万物从“有”而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因此,从始于“无”归于“无”的研析,是为了了解运动变化的奥妙,从对各种存在的研析,是为了了解运动变化的归宿。)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因此,从始于“无”归于“无”的研析,是为了了解运动变化的奥妙,从对各种存在的研析,是为了了解运动变化的归宿。)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存在)”与“无(运动)”名称不同,但是同一个“自然规律”的两面,而共性的“规律”正是个性偶然的抽象,通过抽象的逻辑推理,就可以打开“众妙之门”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不就象一个音囊吗?充满空气而不塌缩,万物不断地运动而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分析研究的方便,也可以分别从视听感觉方面给起个名字,比如,看不见的是“夷道”,听不见的是“希道”,摸不着的是“微道”,依稀微都是“道”的别名。但是,三方面不能割裂开过于分析追究,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道”是开放系统,其上没有分明的界线,其下也没有遮掩起来。不能准确地给出标准的定义,但最后都能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适用于具体的事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没有具体形状,没有具体物象,“道”的学说可以叫做“模糊”学。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这个东西,是个模糊恍惚的东西,但模糊中有清晰,飘渺中精确;其精确中表达的是令人信服的真理)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从现在上溯到古代,“道”的概念就一直存在,并统揽着万物。我何以知道万物的存在和运行状况?就是依靠对“道”的掌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道”是混沌世界的事物,先天地而生的。那时多么寂静和寥廓啊,“道”是独立于万物而不变的规律,循环运行从不懈怠,因此,可以成为天地的母亲)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道”,这个名字也许太空洞,空洞得好象会消逝一样,消逝在很远的地方,远到极点就又反回来了)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所以,道大得没有边界,天大得没有边界,地大得没有边界,人的思维的天地也是大得没有边界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之万物,万物效法宇宙,宇宙效法规律,规律效法自然)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万物或者自主运行,或者随波逐流;或者收缩或者膨胀,或者强大或者孱弱,或者成器或堕毁,都是由是否遵循“道”决定的。)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正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运用“道”就要顺乎这个规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生“有”,“有”生万物)

道隐,无名。
(道隐藏着,用“无”来定义它)

夫唯道,善贷且成。
(惟有道善于借助表象来成功隐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无生有为“道”,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为阴阳;二生三,为阴阳转化,为“气”运;阴阳转化而生万物。万物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阳上负阴,阴中抱阳,通过矛盾对立的运动贯穿其间的“气”而统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万物,还需要用尊“道”的“德”去养育它,物质表现为各异的形态,运动成就了各种矛盾的转化)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贯穿于万物之中,万物以道德为至上)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德的崇高莫过于生命的自然状态)

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就是道德的极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