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作文的特点误区及策略

 江山携手 2015-07-10
  话题作文的特点误区及策略—2005jqp
  
  2005年5月
  话题作文张扬创新与个性的大旗,是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培养素质的一种相当有益的尝试。话题作文的宽松、开放、灵活,既能发挥学生所长,又能考出学生水平。话题作文体现了当今作文命题放开束缚、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改革趋势。在话题作文的导向下,今后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具活力,更为广阔的天地。以话题作文为代表的宽松作文将是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作文命题的首选方式。
  不明了话题作文的特点,作文辅导何从谈起?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
  人文性和教育性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中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很多作文试题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让学生在作文的材料和提示语中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如以“美德”为话题,提示语是“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待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规,探索创新;善待自然,……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这极具文采的提示语,让学生具体感性地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在笔端自然能流淌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2、选材立意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写作才情的空间,呈现了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在平时积累,贮存的素材库或生活实践中,依据题目特点,筛选出最佳的素材,立意构思,表达成文。如以“自信”为话题,提示语从多个角度解说了“自信”的种种表现,这个试题针对当代中学生自信心不足,感情脆弱,易受挫而动摇的心态,提示学生审清题意后,从身边的生活中选出最能触动人心的素材来写出自己的经历、见闻、故事、体验、感受来;也可以写出对“自信”这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此题立意是多样的,可多角度来表现的:可写成“我”应该要有“自信”;也可写成“我”在别人的开导与帮助下怎样树立了“自信”;更精彩的是写“我”帮助别人树立了“自信”。因为这个立意新颖别致,易显个性。
  3、形式体现多元性,表达更具灵活性。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形式呈现多元性的特点:如既有话题作文,也有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总趋势是话题作文占了“大”壁江山,所占作文命题形式的比例越来越大。但仍有几种形式长期并存的可能,有一点可以预料,命题中的提示语(要求)会越来越富有人情味,会拉近考题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从写作时的望而生畏,到易产生创作冲动,充分体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照常理,这么一种作文形式应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我却发现以下的一些误区,常令我们感到头痛:
  1、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混淆。话题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不要误将导语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开篇就引入文中,然后才开始或编述故事,或展开议论,这样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文章的一大败笔。
  2、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学生往往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不伦不类,文体不清。
  3、立意不深,缺乏创新,过于平淡。有的考生拿起话题就写,根本没考虑“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有的考生疏忽了立意,作文中反映丑恶的事物,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致使影响了中心的表达。有的甚至老调重弹,毫无创新。
  4、选材单一,内容空洞。只会举正面例子,却不会举反面的例子;只知有古,乃不知有今。选材不具代表性、多样性和典型性。
  5、强化话题,虚拟故事情节,无真情实感。学生习作有话可说,但缺乏生活真情实感,所列举的事例漏洞百出,虚假成分多。
  认识了话题作文的特点,也觉察到了学生话题作文存在的误区,我们在备考作文评讲时,就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把握以下的一些策略与技巧:
  一、注意辨清话题与材料。
  传统的观念容易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混淆。最为典型的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给出了阅读材料,一些学生无法区别,有的学生甚至将两者等同。一旦将话题作文当材料作文来写,思想束缚后文章就很难得高分;而把材料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得分就更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区分这两类作文: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而材料作文相反,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把话题当作文题,范围必然把握不准确。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话题与提示写作角度的作用,而材料作文则一切以材料为依皈。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材料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话题作文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对于材料,是可用可不用,最好是不用。受限于材料,一不小心便写成了材料作文。所以在辅导中,我提倡一般不用。
  3、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
  话题作文中引用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则“千篇一律”,即所给出的材料。目的不同,方式不同,其实更大意义上是引导我们关注作文写作范围的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写作内容进行命题。
  4、材料的切分不同。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所引用的材料大同小异,无法切分。但话题作文同一个话题,内容上却千差万别,从材料和命题上的切分也自然各有风骚,异彩纷呈。比如同是要求“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我班六十五位同学的文章的题目分别有:<<老师,至高无上不是您的专利>>、<<真爱,让尊重开路>>、<<一个巴掌拍不响>>、<<拾回我的自尊>>、<<心灵的对话>>、<<师者,航行的灯塔>>、<<我以真情换真心>>、<<爸妈,我们应该是朋友>>、<<尊重父母>>等二十多题,也有的学生干脆就以<<尊重>>作为题目。应该肯定的是,学生对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还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我更赞赏的是他们对话题的切分准确而自然。但是,从他们的作文来看,围绕话题行文,对文章的主体的把握却有失偏颇。我们知道,不同的命题,作文的中心自然也就不同,写作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但他们对这一点把握不是很好。因而我们在习作评讲中,可以抓住同学们习作中的命题和内容进行切入点的比较,从以上的题目中进行归类。一类是写上一辈要尊重下一辈的:有<<老师,至高无上不是您的专利>>、<<爸妈,我们应该是朋友>>;一类是写晚辈要尊重长辈的:有<<师者,航行的灯塔>>、<<尊重父母>>;一类是写平辈之间要互相尊重的:有<<我以真情换真心>>、<<拾回我的自尊>>、<<心灵的对话>>;另一类是写其他的:有<<真爱,让尊重开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一比较,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话题作文与传统命题的不同,也清楚地意识到,要写好话题作文,主要是要对话题进行切分,找准切入点,且在题目中要体现这种切分的意图,这样,不仅使学生与传统的命题形式结合起来,而且在把握话题作文特点的基础上更使学生明白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即尊重的对象是谁,怎样才算是尊重,从而明确了选材与话题的关系,进一步透彻地理解了话题作文的审题与选材。
  二、注意体裁的运用。
  学生习作常见的误区之二是: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其实,同一个话题的作文,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同,立意与选材上的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体裁也肯定各不相同,如同样以“尊重”为话题的作文,有写成议论文的,有写成记叙文的,也有写成夹叙夹议相结合的抒情散文,甚至有的写成了说明文的。因此,我们在评讲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文体的文章分别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各类体裁的特点。如同是<<尊重我们的老师>>这道题目,记叙文重点评议能否以情感人,其中叙事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恰当,一句话就是能否用生动详实的事例写出对老师的尊重;议论文重点评议以理服人,其中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论证的运用是否恰当,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和看样尊重老师的道理讲明白了没有;夹叙夹议抒情类的散文则重点评议叙与议的结合是否恰当,即流露的是否真情实感,能否自然流露。这样的分类评讲,对写成不同文体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提高,无形中也比较了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如同是记叙这一表达方式的运用,在记叙文中则要详细具体,生动形象;在议论文中则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总之,叙是为议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必有格,淡化文体并不是说不要文体,学生对于以前写的“四不像”文章也有深刻的理解了。这样的比较,更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技巧,加深文体知识和运用,从而避开“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的误区。
  三、注意立意的深度和新颖。
  缺乏立意与创新是学生习作最常见的又一大误区。话题作文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够写,但要写得好,立意上能有创新而又深刻的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评讲作文时,我们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看谁的立意更新,看谁的立意更深。如同是“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强调水是要钱买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有的学生强调“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资源的宝贵,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有的学生强调要保护母亲河,指出了水的污染严重性,所以环保问题刻不容缓;有的强调水既有利又有弊,所以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有的学生写到在经济建设中,水就是财富,财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就看你怎样去创造,但千万别因此“落下水”;有的写到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有的写到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立意的高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能力水平高下的体现。立意上的比较,使我惊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丰富,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为师者只有惊叹了。
  从立意的比较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立意是作文的“灵魂”。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在比较教学中,我发现在作文指导时,有必要让学生强化一些意识:
  1、展示自己,让文章更有个性。
  还是以学生熟知的命题作文为例,没有新奇的立意,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而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正是立意独特的前提。而这恰与学生的知识衔接紧密联系。比如以“渴望”为话题的作文,本来可写的题材很多,可是一位同学题为《我渴望有个后妈》的作文,真可谓“一鸣惊人”。小作者深知父亲生活的不易,希望有个后妈能够关心父亲,为父亲分忧。这篇作文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父亲的深情,而小作者懂事、乖巧、善良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这篇作文,以已为文,以已为题,真情实感自然而来。
  但我们也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有的文题看似很浅易,但学生实际把握并不如我们所愿。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挖掘内涵可以让文章更有深意,比如,在一次“感受生活”的话题作文训练中,有一篇题为《理想的生活》,我给了他高分。小作者通过两次自己与父亲写“理想的生活”,引出老师两次的评价,最后小作者若有所悟,表达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一深刻的生活哲理。生活以平淡为贵,这个道理人们都懂,但以这样的一些小事来体现则更显真情与亲切。理想本是一个大大的范畴,本文的题目也不见特色,但以其内蕴的深厚、人情的至纯却赢得高分,这也应不是我一人之独解吧。我们常说,以小见大,其实以小见大正是话题作文的首要原则。
  2、放飞想象,让文章更有创意。
  现在的中考作文形式比较灵活,大部分已经不再限制文体,同学们发挥的空间很大。就上面提到的话题作文“感受生活”,有一位同学就借用了古希腊神话的外壳,选用“戏剧”这种体裁,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以《天使人间行》为题,借天使巡访人间并一次次被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新颖奇特,富有戏剧性。学生天性展现的火花这在这一传统模式的突破中得以点燃。没有想象,大概也就只能是一个“白衣天使”吧,也就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吧。但这一同学不同,他关注了伊拉克战争,他看到了非洲的饥民,他想到了日本这样的一个侵华魔鬼,他更想到了世界大同的种种“天使”。没有想像的翅膀,何来情理的升华!
  四、注意选材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材料单一,内容空洞,是学生习作的又一误区。立意的高下并不决定一篇文章的成功,选材的优劣使我意识到,如果不注意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培养,也就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从我比较教学的意义出发,我尝试着从选材上使学生在话题作文上有所突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同样的话题,同样的习作要求,不同的选材,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同是以“尊重”为题,同样是写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从选材范围来看:有的用身边的同学或家人的事例来写;有的用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事例来写;有的用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事例来写。从选材角度来看:有的只会举正面例子;有的只会举反面例子;也有的正反例子巧妙结合。又从选材的时间跨度来看,有的目光盯住眼前;有的目光盯住过去;有的目光盯向未来;也有的目光纵横古今,展望未来。单从选材上就可以看出谁的文章更丰满,谁的文章选材更具有代表性。只会从正面选材,而不会从反面取材,这样的文章未免太“单薄”;如能正反材料结合的,这样的文章肯定比较丰满。如能穿越时空范围的,目光自然深邃。通过以上不同角度的比较,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到选材的重要性,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选取典型事例,特别是要有代表性事例,才更有表现力。这也无形中让学生理解平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五、注重深入生活实际。
  强化话题,虚拟故事情节,无真情实感是学生习作中的又一大误区。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现实也告诉我们:“能找米者方为巧妇”。作文中的“米”从何来?答案当然是从生活中来。现在中考作文在稳中求变,更能体现语文新课标人文性的新理念。结合以上分析,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学生话题作文的水平,深入生活实际,从平凡中撷取写作素材乃是根本:
  1、要学会观察、感悟、整理、积累生活。
  生活始终是我们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愁善感”,体悟生活,并积累素材。我们同学要在美不胜收的自然现象中体味美感;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练达情感;在丰腴的文学作品中滋养文化底蕴。狭义地说,学生的生活不外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尤以社会生活为要。现在中考命题一般都会直面学生的社会生活,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长心眼,“两耳多闻窗外事”,拥抱生活,感悟生活,勤于交流,善于发现“人人心中有,却又人人笔下无”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于平谈中了现真情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同学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那么上考场为文就能“学问多多”,才情就能“显山露水”,精品佳作就能“浮出水面”。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号准时代脉搏,披沙拣金,引进时代活水,激活同学思维,让“时尚、科技、潮流”都注入同学的心田。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政新闻、国内外大事。在引入时代活水时我们同学要学会去伪存真,分清良莠;选准角度,鲜活表达,写出佳作。
  2、流淌真情实感,创意地表达“真我”。
  语文老师大概最反感的莫过于弄虚作假、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等不良文风。因此,作文的要求就是要我们同学有真情实感。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文章不是无情物,“落花水面皆文章”,学生作文的内容能否渗入真情实感,情感体验的深处,能否引起读者共鸣,往往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我们同学在平时要积累生活素材,积累情感体验“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文章成为自我感情流淌的载体与宣泄的窗口。同学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均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来,文章就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活画卷式的作文就能打动读者。现在中考的话题作文开放性强,同学们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抒写情怀,不必拘泥作态,矫“情”造作,“以我笔写我心”有创意地表达“真我”,敢于亮“丑”,敢于解剖自我!敢于准确生动地评判事物及他人,文章就有了哲理韵味。这样的作文肯定能叩人心扉,令人击节。我们要鼓励、提倡这种求实质朴的文风,更要提倡、鼓励这种淳朴的民风。
  素质教育是教育之必然归宿,对学生的教育也必将是终身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师者如能教会学生以方法,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则教育之大幸矣!我将竭力而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