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后高血糖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元凶

 健康指南针 2015-07-11

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过程中,以往仅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落了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治疗。所以,在被医生或朋友、家人问及糖尿病的控制得怎么样了的时候,患者可能会说:“不错,每次查空腹血糖都是正常的。”应该说,这种回答最多只讲对了一半。因为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多年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正常范围,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病、白内障、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仍较高。

  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能反应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反应胰岛细胞的存储功能,既进餐后通过食物对胰腺细胞的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果胰岛细胞存储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餐后2小时血糖可下降到接近空腹血糖的水平,即小于7.8毫摩尔/升。一部分患者,胰岛细胞存储功能虽好,但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易被患者忽视,尤其是午餐或晚餐后的血糖。有的患者,平时在家只测空腹血糖,只要空腹血糖不高,便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这是错误的。

  在与广大糖尿病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体检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很理想;但是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却让人大吃一惊,远大于11.1毫摩尔/升。

  餐后血糖升高,对病友的并发症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影响,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病友如果只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血糖控制不良,则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收缩压就越高。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随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升高,颈动脉内膜的厚度随之增加,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同时,餐后高血糖还会进一步一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葡萄糖毒性作用”。长时期高水平血糖可危害到人体的多个重要器官,包括心、脑、血管、眼、神经、肾脏等,这些重要器官受损的结果即时糖尿病的并发症。

  空腹血糖水平相同的人群,餐后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升高19.2%,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则升高15.5%。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越高,非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也越高,其中最主要的是癌症。所以,我们要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使其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其所导致的死亡率。

总之

餐后血糖的监测至关重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的反应进餐与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便于进一步观察药物的疗效。因此,有条件的糖友一定要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监测。

内容来源:《糖尿病监测与运动手册》 解放军第306医院 刘彦君 许樟荣 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