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情况是:你跟一个人对视,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也没少遇到“对视”的情况,这种“对视”的结果是引发双方的会心一笑呢,还是凶狠对峙?其背后又是什么心理在操作呢? “对视”源于本能 也许很多人都经历过,当你盯着一只也正在看着你的狗(不是你家滴)时,多半它会冲你狂吠。因为“对视”这个动作,在动物(包括人类)的潜意识里,是一种危险信号,有着攻击性暗示。就好像两只老虎在林子里相遇了,总要先用眼神来威慑对方,观察对方的反应,再作出自己的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有人盯着你,就算你一开始没发现,不用多久你就会意识到哪里不对劲,会开始寻找目光的来源,并与之对视。这是你对周围警觉的生物本能,历史上那些不够警觉的生物都被残酷的自然界所淘汰了,它们安逸淡定的基因没有能流传到今天。 看就看呗,为啥又要笑呢? 大家肯定都好奇,为什么大多数“对视”都是以“微微一笑”收尾呢? 笑是一种很直接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而在“对视”之后的一笑,可以被称之为:大脑在遇见冲突时的应急措施。如果在长时间对视的情况下,双方都没什么动作和反应,至少会有一方先意识到对方是没有威胁的,会感到轻松、安全,于是便用“笑”这个动作来缓解尴尬的局面,表明自己卸下了心理的防备。而另一方——相较之下更谨慎的一方,看到对方的笑容,收到了对方不会发动攻击的信号,自然也会下意识地放松,同样感到轻松、安全,所以也会笑。 我们可以想象对视双方的内心独白: 咦,奇怪了,我跟TA既不互相喜欢,又没矛盾,干嘛要这样盯着对方啊,感觉有点小尴尬唉,要不然笑一下吧~ ta ta ta怎么笑了,应该没有什么恶意吧,我也应该友善一点笑一下。 利用好“对视”,收获多 抛开人类本能不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视”(目光接触),其实它也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 无论是东北银民的“再瞅削你”,还是敌人的“用眼神杀死你”,都是希望通过目光接触,让你明白TA强硬的态度,使你向TA屈服。所以说,“相视而笑”只是“对视”最基础的结果,咱们还可以从“对视”的过程中,获得对方更多信息。 这种通过“对视”(目光接触)来了解对方心理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被归结为“心智理论”。心智理论假说是指个体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图、期望、思考和信念等,并藉此信息预测和解释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这么强大的能力,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真是妥妥的啊! 就像我们现在知道了,“相视而笑”是一种缓解尴尬气氛的行为,也表示对方的“对视”没有恶意,那这种小伙伴就可以考虑“深交”一下~其实,不只是眼神,语音语调、身体动作、表情等等非语言符号,都是我们理解他人情绪、心理的好帮手。 图文源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