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慧眼”,轻松“传情达意”
俗语说:“题好一半文。”题目就像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好的标题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有利于作文在芸芸众作中脱颖而出。拟题时一定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己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以“准确、精炼、生动、醒目、新颖”为原则,让文章题目闪亮登场,抢人眼球,以收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拟题的能力呢?下面我结合2007年、2008年一些中考试题和学生的满分作文,谈一下拟题的几种方法,以供考生们借鉴。
(一)词语并列,突出重点: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或不相关的的词语并列做标题。这样的题目既显得独特,又容易安排文章结构,突出文章的重点。如2008年江苏省镇江卷材料作文,一考生拟题为《骑车与做人》,采用了并列短语结构,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骑车”与“做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学骑车的过程其实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深深的人生感悟就从学车的小事中娓娓道出,也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再如2007年江西省话题作文“磨炼”,一考生拟题为《沧桑·磨炼·历史曲》,三个词语中,“沧桑”是形容词,“磨炼”是动词,“历史曲”是名词,三个不同词性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丝毫不给人“隔”的感觉,反而让读者浮想联翩。小作者通过行文让读者明白:历史在磨炼中变得沧桑,我们也为着沧桑的历史而心情激昂,心中奏响着历史之曲,也让我们明白了磨炼的真谛。原来,沧桑、磨炼与历史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直现观点,开诚布公:就是直接以文章的观点做标题。这样可以开诚布公,明确主题,给人以观点明确清晰之感。如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的材料作文,一考生以《妈妈,请不要做“渔夫”》为题目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问题,批评了父母中存在的诸如“盼女成凤”“渴求完美”等错误思想,希望父母还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三)恰当引用,展现文采:就是借用古今中外诗词名句、歌词、影视片名、经典广告词或名著题目。可直接引用,也可化用,这样可以展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浓重的文学色彩来。
可以引用诗词。古典诗词往往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如2008年湖北襄樊卷以“坚忍”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题为《千磨万击还坚韧》,巧借郑板桥《竹石》中的名句“千磨万击还坚韧”来架构全篇,拟题新颖,写出了一个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坚忍的母亲形象,深深感染着读者。
可以引用歌名或歌词。不少歌曲的歌名及歌词,魅力十足,脍炙人口,富有哲理;还有些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极具口语化和人情味。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如2008年重庆卷材料作文,一考生巧妙运用歌词,拟题为《阳光总在风雨后》,题目中还包含着比喻修辞,把人生中的“厄运”“残缺”“磨难”比作“风雨”,把人生取得的“成就”比作“阳光”,带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再如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的材料作文,一考生拟题为《都是“贪心”惹的祸》,套用了一句流行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让题目变得典雅大方,妙趣横生,实在是高明之举。
还可以引用名言或古语。在我们同学平时学过的名言或古语中中,有许多是很适合作标题的。如2008年广东省的一个作文是自拟一个包含“脚步”的标题,一考生拟题为《一菊一世界》,化用古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精选了隐逸诗人陶渊明的代表物象“菊”为载体,表达出诗人热爱宁静生活、热爱平等自由的情怀,也让陶渊明这株菊永远地开在了历史的苍穹之下,开拓着他的田园,追寻着他的热爱。
更可以翻新名著。有些考生拟题时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进行机智地修改、翻新,推陈出新,妙趣横生。如2008年浙江省杭州卷的话题作文“日历”,一考生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题目《狂人日记》拟题为《狂生日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一个优等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借狂生的眼光透视学校教育的现实,活灵活现,非常的真实,语言幽默风趣,诙谐调侃,颇有点鲁迅《狂人日记》的味道。
(三)运用修辞,一目传神: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力求题目靓丽新颖,一目传神,使文章锦上添花。如2008年重庆卷材料作文,一考生巧用偏正式的比喻拟题为《生命的镜廊》,由法国的凡尔赛宫里著名的景观“镜廊”联想到在人的心灵深处也设个生命的镜廊,把崇敬的伟人对生命的感悟雕饰其上,题目不仅紧密联系了作文材料,更给人心灵带来巨大的感染。再如河北卷的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一考生拟题为“那一刻,我们破茧成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作者对生活最高层次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作茧自缚,只有冲破了这种茧,才有人生的光明。还有广东卷要求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一考生拟题《昭君的脚步,历史的烙印》,运用了对偶修辞,写出了昭君在和亲政策下迈出的那既轻盈又沉重的脚步在历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还有内蒙古赤峰卷话题作文“细节”,一考生拟题为《细节不细》,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辨证地看待“细“字,挖掘其深刻含义:细节是形细而神巨,小事能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的确不细。
(四)反向拟题,制造悬念:就是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题,着眼于一个新奇的视角、新奇的思路、新奇的体验,力求给人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感受,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令人产生一种非读不可的感觉。
有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2008年天津卷以“——,你好”为题的作文,一考生舍弃了“祖国,你好”这样切口过大的题目,采用了设置悬念法,颠覆了很多人“成功,你好”的观念,指出“失败根本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糟糕,它是一种创造的契机,是一种潜在的创造力的源泉”,并告诉读者,“当我们面对失败时,应乐观地说一声‘你好’”。有的小题大做,运用科幻制造悬念:如吉林省长春卷半命题作文“——的呼唤”,一考生独辟蹊径拟题为《迎着月球的呼唤》,采用了科幻的形式写了中国第一批女航天员乘坐“巾帼天梦号”飞上月球后的独特体验,表达了小作者对月球充满的好奇和向往,尤其是文中人和物的命名,不论是“嫦娥1号”“嫦娥2号”,还是“巾帼天梦号”“嫦娥驿站”,都能很好的体现出小作者的睿智和意愿。还有的用设问制造悬念:如福建省福州卷以“滴水之恩”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题为《为何小偷这么多》,作者用设问句巧妙地设下悬念,起到了以奇句夺目,先声夺人的功效。初看这样的题目还以为作者在抱怨社会风气不好呢!读完才发现,原来小作者通过妈妈、同学、老师在“偷偷摸摸”中表达了对自己深深的关爱之情,尤其是结尾写“我”也愿意当一个这样的“小偷”给他人带去幸福,诠释了悬念,升华了主题。
(五)妙用符号,出奇制胜:巧用数字、公式、标点,出奇制胜,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引人入胜的特点,能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2007年江苏扬州卷半命题作文“吃——”,一考生拟题为《吃在中国?在吃中国!》,题目中因为有了一个“?”和一个“!”号而让文章透着智慧,词序的调整,语气的变化,一问一叹之间,小作者鲜明地亮出了观点。可见,给文题加一个恰到好处的符号,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起到文字难代替的作用。 (六)增补词语,大题小做:就是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让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如2008年浙江省金华卷以“心”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采用因素添加法,拟题为《让追求的心不老》,这个标题不仅使文章的立意更趋明确、更集中,也使文章的切入点更小,选材的范围更清晰,便于考生迅速调动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构思成文。再如湖北荆州卷作文题目“为了心中的——”,根据此题特点可以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可在文体上填上“约定、家园、秘密、目标、那份爱、那眼守望、同一个梦想”等,这样的拟题就让心灵的意念有了具体可感的载体,写作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厚充实。一考生就选用了奥运这个热点,拟题为《为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先声夺人,真切地抒写了对“同一个梦想”的渴盼之情。
(七)嫁接术语,耳目一新。就是把各行各业、各学科的专用术语巧妙的引入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08年内蒙古赤峰卷话题作文“细节”,一考生拟题为《万能细节说明书》,小作者完全采用了实用性文体“说明书”的形式,运用了专业的术语,独辟蹊径,将“细节”物化为金属芯片,还让它“万能”,这是一种充满爱心和苦心的产品,作者使用物化手段,化无形为有形,构思奇特。
(八)具体事物,以小见大:就是以具体事物入题,让主旨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2008年吉林省长春卷的作文是以“认识”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题为《落叶,让我警醒》,初看貌似平平,但细看富有寄寓,引人联想:“警醒什么?”那暗含的“认识”需要卒读全文才能知晓,那就是:自己的故事远比那些虚幻的故事更值得阅读,用自己的双手去编织那属于自己的故事,切莫做那一片早落的叶。另外,叙事过程中出现的“落叶”,也可以看作是“我”的象征,并与“我”构成物我同化的境界,很耐人玩味。
(九)抽象事物,含蓄蕴藉。就是化具体为抽象,去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2008年江苏省镇江卷“父亲教儿子学骑车”的材料作文,一考生拟题为“一路向北”,让文章霎时变得含蓄蕴藉起来,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多了份惹人玄思的美来。题目中还包含着象征手法,把人生比作一趟列车,把人比作车上的乘客,目标专一,一路向北而去,前方也许崎岖,也许漫长,也许是一路劳累,经历苦痛才能达到。可是所有的磨难终会过去,只要不惧怕重点就有前方。 有了以上的拟题方法的指导,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考场上拟出一个个既新颖形象又有文学色彩的标题,让你的文章题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