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香禅境:篆香

 东方竹马 2015-07-15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李清照《滿庭芳》


静室一炉香,虚窗一杯茶,再加上聆听一曲古琴。一炷香燃而不浊,清香无垢,似乎已经能呼吸到山野的清香了。《夢梁錄》云:“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

品香,有一種凝神清雅的方式,喚曰“打香篆”。篆,是取了篆文的意。自唐代起,人們將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種以篆文為花樣的香篆裏。香粉一點點填、一點點輕壓緊實,在宋人的筆記裏,稱此為“印香”。印香是一個細巧的過程,印得太過緊實,燃香時會因空氣不足而滅,印得過於疏松,亦會因缺乏後繼而滅。必要定息凝神、心無旁騖,才能印出一款疏密適宜的香篆。

古時的香篆,曾經用作計時。印成篆文形狀的香粉一氣呵成地燃,從頭至尾恰是算計好了的時辰。《宣州石刻》中記載,曾有人制出百刻香印,一副香篆分為一百個刻度,循序燃盡便是一個晝夜。叫做“百刻香印、以準昏曉。”
香篆大美
在爐中鋪上底灰,輕壓平整、不疏不密。香篆置於其上,從香罐中舀出香粉一點點填印。心需靜、氣需沈,穩穩的心方能把握住穩穩的手,才能維護填印的過程中,香篆紋絲不動。填入的香粉要細細抹平壓實,工具是一柄形如禪杖的香鏟,成敗則關乎沈靜的心。提起香篆的那一刻,所有的心愫都放下了,眼前印香一爐,或祥雲、或禪蓮,螢火一點如豆,忽明忽隱地、迎合品香者潛藏的心緒起落。篆香或字或圖,皆回環連綿、貫通始終,講求百轉千回、持心惟一,幽香彌散而盡,殘灰卻仍是筋骨猶在。


香,終歸是一件極清妙的事。它來的時候無形無影,散的時候不著痕跡,這一份“無”,打動天下多少人為之歌頌。古畫中常常見香,詞闋中更是縈耳不絕。李清照曰“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納蘭有詞曰“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一爐篆香,有如一道時光的縫隙,叫人暫且恍夢離俗,翩然妖嬈。室香怡人、愁思裊裊,也幾近成為古時文人生活的一種意象,超越了現世、超脫光陰。

今日之盤香,便是由香篆簡化而來。簡是簡了,但身心忘物的沈靜,卻是尋不見了。
四般雅事
曾有香道四句偈曰:“鼻觀妙悟,心靜神閑。爐煙匪是,香光莊嚴。”焚香雖然只是鼻觀之事,然而通神明,和五臟,最能靜人心神。最好的香氣乃是我們每個人的修養品德,也就是《尚書》裏說的“明德唯馨”。香,就是我們的福德;光,就是我們的智慧。只有身心清靜了,才能夠真正領悟到這一爐妙香,而非僅僅辨爐器、別香材。

時值末法,人心粗劣,環境污穢。真的能夠靜下心來焚一爐香,飲一甌茶,則善莫大焉。正如俗諺所謂的:“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我們的生活真的富裕了,文化真的歸復了,身心自然就會清淨,可以修習這四般雅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