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玲老师回复九个最常见的育儿问题

 汲书阁 2015-07-15

九个最常见的育儿问题



儿子不适应幼儿园

Q:儿子2岁半,每天上半日幼儿园小小班,2个多月了依然不适应,老师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哭,我接他时看到他的眼睛是肿的,嗓子都哭哑了。我本意是想让他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他却说我是不要他了。我该怎么做?


A:很多家长有这种想法: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或是早些学习交往,而让孩子早入园。问题是,孩子的生长就像植物的生长,有他自己特点的时间和规律。提早,孩子各方面发育没有到位,不但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反而会妨碍正常的成长节奏。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入园的最佳年龄是3岁。在此之前,孩子的自理、语言、情绪管理等等各方面发展尚未做好准备,他的大脑神经发育决定了他此时就是会有这些表现。3岁前,他在心理方面的主要任务不是独立和与外界交往,而是跟家长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通过学习自理来形成基本的自信。

当然,如果实在家里条件所限,不得不把孩子送园,家长要在前期多做准备工作。比如,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发展语言表达,教给孩子各种情况都可以怎样说;带孩子熟悉环境,了解幼儿园一天的日程;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让孩子从心理一遍遍地“上幼儿园”;告诉孩子,老师都是比妈妈更会玩的人,专门会带领小朋友做游戏;我们是因为长大了才上幼儿园,这是成长的标志,妈妈为你自豪;让孩子多跟不同家人玩,逐渐适应跟他人接触;开始上半天,或提前上一些早教课,让孩子对集体环境有个了解,等等。

在孩子已入园但非常不适应时,家长要酌情处理。比如,可以改成上半天或几个小时,降低难度。如果家里有条件带孩子,也可以等一等,满3岁再上。如果幼儿园非常好,老师可以很耐心地陪伴孩子适应,也可以给孩子更多机会,同时家长多做努力,帮孩子适应。



爱说谎的女儿

Q:我发现4岁的女儿经常说谎,哪怕很小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小便过后是否自己擦屁屁,她也会说谎。她说怕做错了被我批评,但是我很少严厉地批评她,每次都尽量和风细雨讲道理。我该怎么帮她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呢?

A:泛泛地说,孩子说谎,基本反应的都是家长跟孩子的互动方式需要调整,家长需要多正面教育,少一些批评、纠错、指责和惩罚。

在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可以跟孩子就事情认真沟通,但不要马上指责批评。另外,要跟孩子一起调整规则或办法,让孩子也认可接受这种安排和解决方法。

有些家长会惩罚说谎的孩子,这并不能杜绝孩子说谎。更根本的办法是:恢复沟通的顺畅、重建相互的信任。

您的女儿可能是非感非常强,凡事都渴望做好、做到完美,不希望有一点被纠错批评的孩子。建议家长平时对事情多关注过程,多一起分享、开始,少关注结果。

另外有时,幼儿并非有意说谎,他只是本能地说出自己渴望的理想结果,把愿望和事实混淆了。所以建议您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多给她一些空间。不必问太多细节,因为很多询问暗示着不信任,孩子的回答冒着被挑剔的风险。

对孩子的了解,可以通过自然随意的聊天获得。平时跟她多一些玩笑嬉闹,少一些说教纠正,跟孩子沟通尽量平等、真诚。比如,互相讲述自己今天的经历和感受,家长对自己的点评中,也有反省、自嘲,示范对待失败和错误的正确态度,消除孩子对被批评挑剔的担忧。

其实说到底,孩子的习惯都是家长教养方式的结果。家长调整了,没有了因,孩子不好的做法自然就消失了。


男孩不“男孩”

Q:我是全职妈妈,我老公的工作很忙。现在儿子2岁了,几乎对爸爸没有什么感情,出门只找我牵手或抱着,在家连我洗澡他都跟着,一会都不跟爸爸玩。慢慢地我发现他的性格也很女孩化,细腻敏感爱美,胆小不敢冒险,缺乏男孩子的活泼好动,而且他只喜欢跟温柔乖巧的小女孩一起玩。如何避免他长成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很“娘”的男生?


A:父亲角色缺失是目前很普遍的情况。想要改善,首先需要妈妈爸爸一起努力,比如争取爸爸能多安排出一些时间来跟孩子相处。有时爸爸对孩子不了解,沟通起来孩子容易抵触,可以尝试全家一起玩,然后妈妈逐渐撤出。

平时妈妈带孩子时,不必过于呵护和细腻,可以多一些粗旷、玩闹和运动,比如,跟孩子玩抢东西、玩打仗、枕头大战、跟孩子一起在地上爬等等。另外,要找机会安排孩子跟更多人接触,比如可以跟小区里其他家长一起带孩子玩,多带孩子接触你的男性亲友,跟熟悉的保安叔叔等多一些互动……接触的人多一些,孩子观察到更多,适应力也得到锻炼,这对孩子的情感、心理发育都有好处。

此外,可以留心找一些能鼓励探索、勇气、坚韧等品格的故事绘本给孩子讲。很多科普、恐龙、探险故事,都是男孩的最爱。在虚构世界里,满足男孩本性中对探索和英雄形象的渴望,疏导攻击性。

当孩子表现出任何你认为“不男孩”的迹象时,不要责备他。你心中的不接纳情绪流露和表达出来时,孩子能感知得到。请记住:孩子最初的自信,来自父母的接纳和支持,然后,才来自他自己做事的成就感。妈妈可以暗中调整生活的安排,但不要在心里给孩子贴任何标签。



把“不要”挂嘴边的女儿

Q:我女儿快2岁了,最近她超级爱说“不”“我不要”之类的话。每次我跟她说什么,她都说“不”,让她吃饭、睡觉、看书,她都这么说。有时候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的“不”就已经说出口了,感觉她根本没有在听,只是下意识地回答。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要到来吗?


A:这么大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是完全正常的表现。家长不必为此跟孩子较劲,甚至训斥她不听话。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平时逐渐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和自主权,多尊重她的意见,多认同她的感受和情绪。给孩子空间——包括自己做决定、直接感受生活而不是听大人的叙述获得二手感受、自己承担一些后果。家长不要事事操控。孩子无非是要表达自己在长大。家长可以先说:“看来你真的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是小宝宝了,妈妈真高兴!”然后启发孩子思考,提出他的选择或解决办法。

2、家长改变说话方式,比如,多说正面语言,少否定:“吃完饭我们就可以吃这个”;把“可不可以”这样的问题,改成简单的选择问题;无需征求她意见的事就不必问她,该坚持的家长要坚定温和地坚持,要保有家长的主导掌控地位。

3、有时可以跟她玩说反话的游戏,通过游戏,满足她这种反抗大人意见、坚持自己主见的需求,也增加了乐趣,化解了对立情绪。

4、有机会跟孩子一起回顾她的成长,比如,翻看相册,讲婴儿时的故事,让她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儿子为什么如此冷漠

Q:我昨天带着儿子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我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可是4岁半的儿子却在一旁冷冷地看着我,毫无反应。这让我的心痛大于身体的疼痛,他这么小怎么竟如此冷漠?事后我问他每次摔倒时妈妈是怎么关心他的,他不说话。是我平时对他爱的教育不够,还是他本就是个情感冷漠的孩子?


A:对于孩子的行为举止,家长首先要少下结论,少评判。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当时所处阶段和状态不同,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只能细心观察,去发现事情的真实情况。在幼儿眼里,家长无比强大,他们认为家长是有力气撑起整个天的,越是年幼的孩子,越坚信这一点。在他们心里,家长还没走下“神坛”,所以他们很难去代入。同时他们各方面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安全感,遇事第一反应是防御心理,常常无力向外给予。所以,对于小幼儿来说,您讲的这种现象很常见。

平时当然要注意同理心的教育。比如,引导孩子看到他人的感受,多尝试站在不同角度去理解事情。但,这些都要在遇到具体事情时,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并且,说教的效果是有限的,说多了会适得其反。比较好的办法是,带领孩子去做事。比如,给孩子机会为家人做事,为家庭、幼儿园和所生活的社区做贡献。另外,给孩子讲相关题材的绘本故事,也是很好的办法。



女儿也是坏脾气

Q:我的脾气比较急躁,有时对孩子会缺乏耐心。我女儿快3岁了,我发现她在发脾气时像极了我,为此我很内疚,觉得是我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她,现在我比较注意了,但是有时看女儿发脾气时我还会忍不住生气,我该怎么尽快帮孩子改正呢?


A:我倒是觉得,您首先要注意的应该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哭闹时,家长的平和、镇定有两层作用:帮助孩子冷静平复下来;给孩子一个情绪管理的好榜样。

情绪源于认知。孩子闹时,家长要做到能保存平静,是基于家长对孩子有这样的认识:“她是个孩子,大脑神经尚在发育,情绪控制能力很弱,她有情绪不知可以怎样表达出来,我相信她会逐渐成长起来,学会理性表达,我相信,每一次哭闹都是我俩学习管理情绪的好机会!”而且,偷偷告诉您一个秘密:其实很多孩子到4岁以后情绪就会稳定多了。

当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时,你就会更理解她,就会更有耐心。家长的理解和接纳,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来源——被理解,她就会更有安全感,能更大胆表达,能协商合作。家长的催促、训斥和威胁,都只能使得孩子更快地陷入绝望,触到底线——发作、哭闹。

所以,我建议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情绪管理知识,比如:识别情绪、怎样疏导负面情绪、怎样宣泄、怎样多品味美好、多关注正面、冥想禅修……家长提高了,才可以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



“怕怕”儿子怎么办

Q:儿子的幼儿园组织去看木偶剧,小朋友们都看得认真又投入,可我儿子却从一开始就哭,一会说怕黑,一会说里面有坏人,平时他看故事书时也是如此,书里不能有长相丑陋可怕的角色,也不能有坏角色。他今年3岁2个月,身边的小朋友没有像他这样的,他是怎么回事?


A: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性格,首先要接纳。比如,有的幼儿语言和思维发育早、性格内向,很容易对事情考虑过多,一点小事就会被他们放大,就导致害怕较多。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要贴上“胆小”的标签,因为这只能使他越发认同这个标签。

其次,家长要有平常心。敏感的孩子也有他的优势:更有安全意识、思考有深度、想象力更丰富、很多艺术家文学家心理学家小时候都是这样的性格。所有的孩子,都只是从自己先天性格出发,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走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学着放开、大胆;外向大胆的孩子,学着收敛、拓展深度。

该如何帮助他呢?建议您大体上顺从他的要求,不强迫他,偶尔可以略微挑战一下他的尺度。比如绘本,如果故事内容温馨有爱,有时孩子会接受形象上的夸张。另外,孩子在成长,他的能力在提高,同样的东西,过一段再尝试,又会有不同结果。

此外,在平时跟这类孩子的互动中,家长不必太细腻,可多一些玩闹玩笑、粗犷风格;多给孩子机会跟不同家人、外人和小朋友接触;多带孩子做户外体育运动;做能刺激身体感官的活动,比如游泳、玩沙子、玩水、做陶艺、种花种菜、多接触大自然。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发展。

不必过于担心,要相信,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在这方面会越来越好的。



做错了就急躁的女儿

Q:5岁的女儿每次做错了事或者答错了题,我和她爸爸帮助提醒她时她就会气急败坏地嚷:“你别管我!”并且赌气不理我们。我们已经很注意语气和态度了,她还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


A:3至5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常常高估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超出能力的那些事情。这种高估有利于他们学习新东西、大胆尝试。当他们实际没有做到或做好时,他们自然就会感到意外、懊恼、沮丧,所以你女儿的反应不足为奇。

那么该如何帮助她呢?

1,可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即:先肯定她做到做好的地方,然后指出哪里可以稍微改进一下,最后展望可以达成的好结果。

2、提醒或指导时,跟孩子站在一个立场、从帮她的正面角度去说,而不是站在对立面去批评。

3、很多事情交给孩子独自去做,家长少去围观、追问、催促、评价结果。我们不必对每处细节都纠正,很多小错误,是孩子可以在以后的尝试中自己发现、自己改正的,家长干预太多,孩子就失去自己探索发现的机会了。

4、把大任务拆开,给他稍努力就能做到的事。

5、跟孩子一起为错误失误欢呼喝彩:“看来我们要有巨大进步了!”。平时家长自己犯错时,也不要发脾气,可以用自嘲、戏剧化夸张,演示接纳态度。

6、找一些情绪表达和管理的相关绘本、童书跟孩子一起阅读,用故事力影响她。

放心吧,这不是缺点,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相信只要家长做的不是很糟,心里淡定,每个孩子都会逐渐超越出来的。



一两岁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Q:儿子1岁多了,已经会自己到处走去找小朋友玩,烦恼也随之而来。我发现他的攻击性特别强,经常先动手打别的小孩,抢人家的玩具,抓人或推人,弄得小孩家长都不敢让孩子跟我儿子一起玩。我们也反复教他该如何表达情绪,但还是如此,这难道是他的天性吗?该怎么教育呢?


A:一两岁的幼儿如果特别爱打人,可参考“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医生的建议:“训练孩子拍球、爬山、玩土、玩水,不要弹跳,用毛巾被把孩子裹起来压压,用大塑料球压孩子,用吊网把孩子吊起来摇”。

此外,父母要多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教给他各种情况都可以怎样用手势或语言去表达。平时随时告诉孩子各种界限也很重要。比如,用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对方同意等等,只要能听懂话,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些。

另外,家长看得紧一些,在他冒犯别人时,家长要及时把孩子抱开,这样孩子可以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有些孩子打人是因为自己对人多的交往环境缺乏安全感,平时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看到大家互相帮助、友爱的一面,让他感到其他小朋友和家长都是很友好的。有的孩子天生是运动型的孩子,他们喜欢肢体接触、碰撞,表现出来就是推、打。家长可以一方面带孩子做消耗体力的运动,同时也给孩子机会玩一些需要专注的游戏,比如积木、拼图、找不同等等。





如果您对育儿和心灵成长感兴趣,请关注罗玲的微信!微信公众号:luoling_2013;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87078661;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联络邮箱:luoling_qna@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