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氏宗祠赋

 临泉书屋 2015-07-18

  杨氏祠堂赋

(原载中华辞赋二零一三年第二期、总第三十二期)

包公故里,丰腴之地。杨姓之多,甲于一方。合肥杨氏“四知堂”,元末明初,始迁祖垂远公,由开封启(杞)县八里湾,迁居庐州府大兴乡杨大郢。历尽艰辛,发愤图强。耕者耕,读者读,商者商,人之众,业之旺。三修宗谱,缅先祖,怀宗祠,诉衷肠。不量自力,有感为赋。

美哉杨氏祠堂!十六世先贤志士,村之东隅,兴建宗祠(一九二零年),坐北面南。占地五千平方,前后五间两进。天井大院青石地,东西两间各厢房。粉墙黛瓦,柱梁合抱。雕梁画栋,溢彩流光。斗拱飞角,气势恢弘。昂首五岳朝天,低头四水归堂①。格子花窗,腊梅迎春。内廊白壁,扼虎救父②,五子登科,瑞鹤呈祥,糜鹿嬉祥云,仙鹤戏松涛。大门描金,石鼓雄狮护两旁。门楣上方,“杨氏宗祠”横匾高悬,肃穆端庄。门前三千多平方,练功比武身手显。操场连着青龙庙(宗庙),气宇轩昂,香火绕梁。庙门沟,细水长流。杨千圩,稻菽千顷碧波,菱藕万朵沁香。依偎南淝河,河水泱泱,舟帆竞扬,旱涝无忧。正北紧连黄泥塘,芦苇密密,菱红藕洁,饥岁救荒。东北有丁井,汁乳千年,迎来送往。北方近邻大兴集,商贾云集交易地,满目琳琅。人杰地灵,鱼米之乡。天赐福土,地贡宝壤。历经五十载,方圆数十里。无人不晓杨大郢,众人褒奖杨祠堂。

礼哉杨氏祠堂!族人议事之场所,祭祀祖先之殿堂。维系血缘之纽带,搭建宗族联络之桥梁。制定族规守祖训,奉先思孝不逾矩。“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息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③”言者谆谆,听者入脑!

哉杨氏祠堂!嗟韶华易逝,叹世事无常。杨氏宗祠,历经沧桑。解放之四年,宗祠为校舍④。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会场,六十代初作粮食加工厂。继而又作小学课堂。七十年代初,风云突变,祸起文革⑤。异姓握权柄,武断吓令毁祠建校。梁摧而碎瓦,砖断而圮(pǐ)墙。春花残败,秋草荒凉。天灾人祸,殃及祠堂。气势恢宏的宗祠,瞬间轰然倒塌,青龙庙建成仓库,黄泥塘填为操场。宗祠礼乐声远逝,青龙庙香火隐藏,黄泥塘再不见菱藕花。

祈哉杨氏祠堂!杨氏之根,祖德之培。枝繁叶茂,子孙其昌。幸逢盛世,国泰民强。工农兵学商,百业皆兴旺。惟有三祈愿:一祈愿杨氏后裔,发扬祖先优良传统,讲科学求和谐开拓创新,为国为家作贡献,名鼎鼎报先祖;再祈愿杨氏后裔,继承先辈自强不息精神,为社会为人民创佳绩,功赫赫耀门庭;三祈愿杨氏后裔,尊祖敬宗建祠堂,为乡邻搭建新农村建设交流平台(兼作村文化中心活动中心),杨氏谱册留芳!

韶华易逝,机不可失。修谱建祠,寻根问祖,宗族和睦,民族和谐,神护吾邦,天佑华厦,地久天长!

 

注释:

①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前者系指防火的马头墙。一般房屋与房屋之间均有高低错落的防火墙,它像几座山峰一样朝天耸立,故名“五岳朝天”;“天井”是徽派古建筑形式的核心。两侧厢房与一面高墙围成的长方或正方形天井;有一面厅堂与三面高墙围成的庭院式长方或正方形天井;天井,用于采光、通风、排水,天井四周是坡面屋顶,雨水顺水枧(音剪)而下归于一堂,这种形式俗称“四水归堂”

②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父亲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被列二十四孝图之中。

③康熙皇帝曾颁布谕旨十六条。

④一九二零建成。一九五二年,为《肥东县新民初级小学》。

⑤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口号;后来文革《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杨氏祠堂拆于一九六九年秋。

二零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