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扇

 飞云阁0811 2015-07-18

1

基本概况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龚扇      龚扇


2

发展历史 

竹丝扇始于龚氏,故俗称“龚扇”。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自贡著名的小三绝之一。 清光绪年间,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在继承其父龚爵五技艺基础上创制而成。在1886年四川劝 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赛宝”会上一举夺魁,选送进皇宫,光绪皇帝赐名“宫扇”。

“龚扇”制作选料之精,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誉为“天下第一扇”。“龚扇”选用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以特制工具加工出来的竹丝,透明莹洁,薄如蝉翼,再按名家书画行丝走蔑,精心穿、吊、镶、破,巧妙结构,再现原作神韵,扇面竟似绫绸。敲打扇把有如鼓声。使观尝者误认为素丝织锦。采用白牛角做扇把,饰以丝质“流苏”,更显质地高贵,色纹柔和统一,即大增风彩。这种用自然物质制作的民族文化题材、形式、风格朴实、细腻、潇洒、技艺高超的竹丝制品正是东方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品的极好代表。著名文学大师、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初认竹丝扇误认为是素丝织锦,赞叹为“真是巧夺天工”。

自贡“龚扇”被誉为“中华第一扇”,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的民间艺术品。

“龚扇”发源于四川省自贡市,产于清朝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30 多年的历史。“龚扇”发明人系龚爵五,现已传至第五代。光绪末年,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孝怀为振兴工商业在成都建劝业场举办劝业会、赛宝会,征集各州县手工艺品。龚爵五以竹丝编制一床重仅几两的蚊帐,连同竹编团扇参加赛会,周孝怀将团扇转呈慈禧太后,慈禧大悦,并奖给“金牌”一枚,赐名《宫扇》,从此“龚扇”(亦称“宫扇”)闻名遐迩。

“龚扇”的第二代传人龚玉章将“龚扇”工艺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不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还是行草书法、蝇头小楷,都能编制在仅有六寸圆的小团扇上,而且不失原作之韵,时人叹为“此扇只应天上有”。

“龚扇”的第四代传人为龚玉文长子龚道义和次子龚道勇及龚长荣之女龚菊芬,第四代传人将竹丝直径从0.025 毫米缩小到0.01~0.015 毫米。

“龚扇”的第五代传人为龚道义之女龚倩和龚道勇之女龚瑶妤以及龚菊芬之子龚平。年轻的“龚扇”第五代传人继承并发扬“龚扇”技艺,精品不断。

3

产品工艺 

龚扇制作工艺复杂,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6厘米,选用阴山岁竹为原料。从备料制丝到编织都是一双手和一把刀的全手工操作。龚扇用薄0.01--0.02MM的竹丝对照名家字画,用700--2000根以上的竹丝,形神兼备地将图案跃然于扇面之上。扇面内容取材丰富,有山水人物、传说故事等。除编织画面外,还要编织边条,上木模,缝锁扇边缘和上胶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龚扇被誉为“中国一绝”,其秘诀是:龚扇从开始到完工分为五个步骤,由制作大师一人完成,而其最大秘诀在于精益求精。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嫌竹丝粗了,打制了一套刮刀、尖刀、拨针等专用工具,然后用开、减之法,将竹丝刺成绒毛状在画面上表现麻雀的老嫩,用开、破的编织技巧将状如发丝的竹丝再行局部刺破,来处理画面人物的眉毛;用青、白竹丝本色来巧妙处理画面、书法、图案的明暗。这样,细微处见神韵,明暗间见匠心,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书法花卉,皆“活”于扇面。据说,曾有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这个看似无理的要求,龚玉璋经过呕心沥血地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第三代传人龚长荣编制的《貂蝉拜月》,巧妙地运用龚扇向光、逆光的不同特性,让扇中缕缕轻烟似有若无,含蓄神秘。

4

产品特点 

龚扇一向以薄似蝉翼著称,所以又曾被赞为“蝉翼扇”。扇面仅几钱重,龚扇采用四川特产的一年青慈竹,以无竹花心,无黑黄斑纹,竹质老嫩适中者为宜。竹丝细如发丝,薄似蝉翼,能透光显影。

龚扇是工艺竹编扇,呈桃形,直径约25厘米,扇面质薄如绢,柔似绸绫,光滑如镜。用象牙或牙骨做扇柄,饰以丝制“流苏”,玲珑剔透。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人物忽隐忽现;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更为难得的是轻叩扇柄,有悦耳鼓声,令人玩味不已。这样的扇子至少能保存百年。

5

相关荣誉 

“龚扇”作为艺术艺术珍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1953年赠送前苏联领导人,同年参加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获兰色纪念章,1972年赠送英国元首,1991年“中国一绝”专题片中央电视一、二合播出。台湾多家媒体曾先后几次拍摄和播放了“龚扇”制作的全过程,并被《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工人日报》和各级地方媒体多次详细报道和赞誉。曾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称颂。

“龚扇”这朵艺术奇苑,在第四代和第五代的潜心继承和钻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具炉火纯青,出神如画的境地,她独有的民间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6

相关人物 

龚爵五

龚扇始祖龚爵五是清末自贡盐场的挑煤工人,贫寒的生活并没有使他舍弃对美的追求。一年夏天,龚爵五在盐场看见一个从乐山来的商人手里拿着一把漂亮的竹扇,他羡慕不已。龚爵五琢磨着自己编,他用划得细如发丝的竹丝在扇面上编出了花鸟虫鱼、人物山水。渐渐地,从自流井到乐山五通桥,乡绅官宦都以手握一把龚扇为荣。

龚玉璋

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子承父业,将龚扇发扬光大。龚玉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玉璋呕心沥血反复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在画稿上,他采用名家书画,提高扇面画品风格,他的代表作《仙山古松》被国家列为民间工艺美术珍品,永久保存。

龚长荣、龚长生

第三代传人龚长荣、龚玉文(原名龚长生)也颇有建树。龚长荣所编的《马尾松石》扇获得“斯大林艺术奖章”、《嫦娥奔月》等作品在美国费城展销,被誉为“中国第一扇”。

龚道勇和龚菊芬

第四代传人龚道勇和龚菊芬,把竹丝的直径从0.025毫米缩小到0.01~0.015毫米,编织的扇面更轻薄,更透明。

龚道勇,四川自贡人。1962年出生,“龚扇”第四代传人。1999年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龚道勇先生出生于“龚扇”世家。从十多岁起随父学艺。在父亲的精心教导及严格要求下,技艺深得其父真传,在从事竹编30多年的生涯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竹丝的厚度由0.025mm降至0.01-0.015mm比 头发丝还薄,竹丝的宽度也下降了30%。并打破传统只编团扇的常规作法,发展为团扇、方屏、微型等扇型、使该作品在质地方面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龚道勇先生制作的作品《梅花仙子》2000年获杭州西湖博览会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系竹编类最高荣誉)。2001年《茶花仕女》方屏获该会第二届精品会铜奖。《喜鹊仙子》2004年获四川省优秀旅游纪念品金奖。同年《梅花仙子》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箜篌图》于2007年1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龚道勇先生作品,蜚声国内外,享有天下第一扇之美誉。是观赏和收藏的极佳珍品。现在他们的工作室在四川自贡花派制衣厂

龚倩、侯鑫和龚瑶妤

“龚扇”已传承第五代龚瑶妤。第二代龚玉璋先生1953年出席中国第一次艺人大会,1955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9年中国群英会上受到朱德元帅接见,其作品被列为国家珍品收藏。第三代龚长荣、龚玉文先生分别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第四代龚道勇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和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父(龚玉文)父子均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实属全国罕见。龚道通制作的《箜篌图》已于2007年1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龚扇”技艺是龚氏的荣耀,更是国之骄傲,中华灿烂文化之绝技,如今有后来者。年轻的龚扇第五代,龚菊芬之子侯鑫(艺名:龚平)、龚道义之女龚倩、龚道勇的女儿龚瑶妤已经开始继承发扬龚扇技艺。侯鑫(龚平)师承其母,代表作有《貂蝉拜月》、《啼鸟》、《熊猫图》;2005年8月,创作的《飞天》龚扇,获四川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奖。9月,获第七届中国“三品”博览会金奖。2008年,龚瑶妤编织的《昭君》竹丝扇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示会上获铜奖。2008年,龚倩手工作品《红线盗盒》在参加2008世界手工艺大会暨第16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大会中,荣获亚太地区青年手工编织技艺大赛二等奖。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民间绝艺,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龚扇的扶持,2002年10月,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成立了龚扇竹艺有限公司,由龚倩出任经理,招收10名学员传授技艺。

编龚扇,需要很长时间的耐心,还有专心的技艺研习,与现代青年心态反差较大,所以在招聘工人的时候大费周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中8人。

已经编了11年扇子的龚倩说:“爸爸在我16岁时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嘱托我一定要将龚氏手艺传承下去。我也曾经烦躁过,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一种责任感驱使着我要坚持到底。”

7

相关典故 

据龚扇第三代传人,龚氏健在的最高长辈、84岁的龚长荣老人介绍,龚爵五是[清末]盐场的挑煤工人,每天把煤从煤厂挑到盐场,所得仅能糊口。有一年夏天,满头大汗的龚爵五在盐场看见一个从乐山来的商人手里拿着一把非常漂亮的竹扇,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扇子,心里羡慕不已。没有钱买扇的龚爵五于是就琢磨着自己编扇。没想到,这一琢磨,竟编出了后来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龚扇”;

天资聪颖的龚爵五用划得细如发丝的竹丝在扇面上编出了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乡绅官宦都以手握一把龚扇为荣。1886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征集全省民间工艺品到成都参加“赛宝会”,龚爵五捧着自己精心编织的扇子到成都参赛,人们交口称赞,一致推举龚扇为“赛宝会”魁首,获得光绪皇帝颁发的金质奖牌。1908年,龚扇被选进皇宫。后宫嫔妃的纤纤细手上握着一把玲珑剔透的龚扇成为御花园新添的一道美景,龚扇从此名声大震;

自龚爵五起,龚扇编织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传经五代。一把龚扇在龚家五代人手中越编越精,终于成为“中华第一扇”。龚爵五的儿子龚玉璋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编扇,成为龚扇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在父亲编扇工艺的基础上予以发挥。图案更加复杂,人物更加传神。1944年,大盐商余述怀重金请龚玉璋编织了一把玉柄山水画竹丝扇,龚玉璋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编织完毕。余述怀将这把扇子送给蒋介石,蒋十分喜欢,终日把玩不已,这把扇子至今还收藏在庐山博物馆;

经过龚氏五代传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龚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人们的青睐。1982年,龚扇作为四川出口工艺品赴美国费城展销,参观展览的美国友人连声惊呼“OK”,一位美国友人称赞道:用这样细的竹丝编出如绢一样薄的扇面,还有如此美丽的图案,真是不可思议!

龚扇这朵艺术奇葩,在第四代和第五代的潜心继承和钻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出神如画的境地,独有的民间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