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刻是一枝花(一):八周正念课程学习感想

 西山古道 2015-07-19

正念理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通常被认为是“佛教禅修的核心”。不过它的根本内涵,即注意力和觉察力,却是普世观念。正念,并非只是一种好的想法,正念实际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在专业的指导之下练习。


想法不是事实


正念课程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去外地出差,由于那边有其它事情要办,需要延迟一天回去,想跟爱人说一声。打了几个电话都沒人接,我高兴地想,孩子刚放假,我爱人一定是陪孩子玩疯了,连电话也听不到了。好不容易打通了,听到的并不是我爱人开心的语气,反而有种被打扰的口吻,显然她在睡觉。我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就睡觉了呢?她的口气不得不让我浮想联翩:她让孩子写作业,孩子不听她的话,和孩子发生了争执,最后搞的双方都不愉快,就很无趣的去睡觉了(这是之前时常发生的事情)。

几天的出差结束了,带着一颗有些担忧与不安的心回到家,爱人开开门笑嘻嘻的说:“欢迎回来!出差几天一定很累了吧!”孩子很着急又开心地向我汇报和妈妈一起玩的有趣经验,还让我品尝她们自己做的美食……原来,她们过的很开心很愉快!

面前的一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清楚觉察到自己是如何因为一个瞬间的信息(电话中的语气)与过往经验结合开始编织自认为合理合情的故事,而且还深信不疑,过程中,身体与心情的感觉也跟随故事内容起起伏伏。回到家中之后真相大白,瞬间领悟到想法的影响力这么强大。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已经很久了,如今能够觉察到,主要是因为参加正念课程的学习。课程中,老师建议我们好奇的看待任何习以为常的事情,并分享了“想法不是事实”的经验。这次正念的学习,让我深深的觉察到未经证实的想法,不论多么的合情合理,充其量也就是脑海中的一个念头而已。“想法不是事实”是这次正念课程带给我的最深刻的体会。


正念进食


饮食是我们每个人最基础的生理需要,同时饮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许多人却往往忽视了饮食本身,而将它简单的视为一个填饱肚子的过程,变成了进食。即便对于很多酷爱美食的食客来说,在享受美食的时候,还是忽略了食品中的很多细节。而正念饮食所提倡的是在恰当的时候,关掉TV,放下手机,止语,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即便在眼前的只是一碗白饭或一个馒头,也可以感受每一口食品的颜色,气味,质地,温度,味道,它们在咀嚼和吞咽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身体感受和想法。同时尝试着不去评价它们,只要注意到,体会到即可。整个正念饮食的过程让我真正感受和体验到食品的色、香、味、质地,温度等。真正感受到在当下的感觉,感受到内在的富足!


火车上的正念练习


有尊严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慢慢的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到的声音上,首先听到是轰隆隆的声音,接着听到广播喇叭的声音,接下来是旁边旅客谈话的声音,有人从我身边走过的声音。慢慢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想法上(转移到想法上有些困难,因为我旁边的旅客谈话声音太大了)这时候好像没有想法,过了一会儿想法来了,想到了下火车后,去宾馆的路怎么走?接下来又想到了宾馆的环境怎样?那边的天气怎样?……接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慢慢的扩散到全身,扩散到整个车厢,扩散到车厢之外更远的地方……


作者/刘钰华 心理咨询师


本文是作者参加领英会八周正念课程的感想,课程由明心工坊薛建新老师带领


转载于领英会公众号:fau201403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