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间房 一句话 一辈子

 超越梦想之上 2015-07-20

一间房 一句话 一辈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7-19 10:12
分享

  7月3日,我们到河南省长葛市督导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途中,多次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议论一个人:去世后,全村老少甚至附近工厂的人都来给他送行,哭声此起彼伏……

  这是怎样一个人?燕振昌,生前是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书记。2014年12月12日凌晨,累倒在村委会办公桌前。

  “他不但‘勤’,带着大伙儿把一个穷村变成了富裕的明星村;而且‘廉’,村民找他办事,从来不用请客送礼……”听了长葛市纪委同志的介绍,我们立即驱车前往水磨河村。

  宽敞的街道两旁门店林立、路灯整齐,整洁的社区、美丽的校园、安静的养老院,甚至还有银行、医院、公园!这是“村”吗?俨然一个小城镇!

  带着惊叹,我们来到村委会,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一串数字:村里只有4600多口人,却有50多家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吸引上万外地人前来打工。“出门能挣钱,一月两三千。”这是当地流传的民谣。“这都是俺们的老书记燕振昌领的好啊!”现任村党委书记郭建营说。

  “怎么个好法?”我们充满好奇。

  “俺怕讲不好,要不你们看看他的日记?他当书记44年,记了94本工作日记。”

  燕振昌的日记,有记事,有感悟。日记中显示,1962年,20岁的燕振昌高中毕业,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1967年,他被社员推选为八队队长。1970年,凭着肯吃苦、有文化又有突出业绩,他当选为水磨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这94本工作日记,记录着一个村干部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心路历程和工作轨迹,比如“一间房”、“一句话”、“一辈子”的故事。

  燕振昌1976年的日记中,提到为改变村子的面貌,领着村民搞新村建设。郭建营说,在新村建设和后来的新社区建设中,燕振昌曾两次拒绝“一间房”。

  当年新村建设统一规划盖房,1000多户人家的老宅子要拆迁,其中不少户住在村里最繁华的十字街,包括燕振昌的岳父家。水磨河村是附近一带的“枢纽”,十字街更是做生意的风水宝地,很多人家都不愿搬。燕振昌就从岳父家入手,老宅拆迁终于开了头儿。

  新宅子建起了,大家都争着要门面房,特别是原十字街的老户。

  “燕书记的老伴张改真跟他商量,让他要一间门面房,但他没点头。到了2012年,建新社区时,老伴又问,‘这次能要一间了吧?’燕书记却讲起大道理:‘在群众眼里,咱党员是一面旗,我这书记更是扛旗的人。村里门面房紧,咱是村干部,怎能跟大家争这个?’直到今天,村里300多个门店、500多间门面房中,燕书记家没有一间。”

  燕振昌的日记里,有个“六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烟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村里的工程亲戚不沾边。这是对他自己的约束,也是对村干部的共同要求。

  说起这“六不沾边”,与老燕共事几十年的村委会主任张汉卿接过话茬:“他总说,坏规矩的事别找我,咋说都不中——这句话是他坚持了40多年的‘铁规’。”

  张汉卿说,老燕当村干部几十年,家人没跟着占啥便宜,亲戚朋友更没沾上光,为此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1994年他的小女儿结婚时,有个本家亲戚没来道喜。为啥?当年新村规划时,这家人想多盖一间房,老燕怕影响整体规划,坚决不同意,从那以后两家几乎就断了来往。还有哩,前两年,他的一个表弟听说村里要建新社区,就提着礼物来请他帮忙把水电安装的活儿揽下。没想到老燕当场就回绝了,‘村干部咋能带这种头儿,让别人说闲话?’他还让人家把东西拿走,听说他这表弟再也没来串过门。”

  看到燕振昌最后一本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时,我们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2014年12月11日晚的这篇日记,他写了几项工作安排。前3项都写得极清楚,第4项只写了一个数字“4”,就没了下文……当时,他突发心梗,再也无力写下去。那手握钢笔的镜头,就这样定格……

  他的老伴张改真强忍泪水:“那天晚上吃罢饭,我见他脸色很红,就问他是不是血脂稠,他说欢吃欢喝的,能有啥病?又说村里的事还没忙完,晚上要加班就住在村部了。我也就没拦他。谁知这一去,他就再也没回来。我真后悔当初没劝他去看病,更没想到,他这一辈子留给俺的最后一句话,是‘村里的事还没忙完’……”(李俊瑶 张晓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