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班出身的戏剧演员收入高于工薪族·台州商报

 窗前有树905 2015-07-23
 
科班出身的戏剧演员收入高于工薪族


  舞不尽生旦净末丑,唱不完人间百世情

  对于台州的百姓来说,越剧是最熟悉不过的戏剧,即便是现在,乡村街道里摆起来的戏台上唱的仍旧是传承至今的越剧。而在出门在外的台州人看来,在异乡不经意间听到的越剧唱腔,似乎也如第二种乡音一般。

  由于演员多由女子组成,而且唱腔婉转,所以相对于铿锵有力的京剧来说,越剧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小桥流水的感觉。尽管现在越剧中也有不少男演员,但是无论是现有的演员结构,还是观众的眼中,越剧戏台仍然是女子的天下。

  刘琴芳,椒江人,资深越剧演员,在戏台上她大多演的是小生。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的角色。反串这种演艺方式在越剧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一期“一人一业”,让我们走进小生刘琴芳的戏台。

  商报记者 陈林建/文

  李昌正/摄

  戏校期间,身高偏高,从花旦转行小生

  和影视拍片现场不同,唱戏不能随时喊“CUT”,所以戏曲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甚至于眼神都要十分严谨。对于每一场戏来说,这些动作和眼神都只有一次,简单来说,就是“你不可能再演同一场戏”。

  所以,一个戏曲演员想要走上戏台,演一个有戏份的角色之前,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刘琴芳17岁进入绍兴县戏曲职业学校学习戏曲专业,从压腿的基本功开始,再到折子戏的排练,每一节课都要扎扎实实,容不得一丝偷懒。

  “我个子有166厘米,在以女子为主的越剧圈里算高了,原本我是唱花旦的,后来老师发现按我这身高以后没法给我配小生了,所以我就改成了演小生,一直就演到了现在。”刘琴芳说。

  “学戏是很苦的,过去跟老师傅,现在我们有科班教学,一般3年制的学校要求入学年龄不超过17周岁,超过年龄就不太好培养了。入学的时候要从身高比例、节奏感、音准、模仿能力这些方面进行面试的。”刘琴芳说。

  “其实,一开始想要学戏,家里是十分反对的。所以我只好‘曲线救国’,先去了金华婺州艺校学声乐,学了段时间后瞒着家里去考了绍兴县戏曲职业学校。”刘琴芳感叹,没想到真的就在戏台上唱了这么多年。

  刘琴芳告诉记者,其实在一些越剧剧团也在着力培养男性演员。“比如说,通过定向招生的方式委托戏曲学校来培训,而且是免学费的。但是那时候我们学校全都是女孩子。”她说。

  观众少的话,就会觉得没有能量

  对于大多数演员来说,在成名之前都要经历跑龙套的阶段,而跑龙套这一词又来源于戏剧,身为戏剧演员的刘琴芳跑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龙套。“上学到第三年的下学期我就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实习,一直实习了2年,演的大多是路人甲乙丙丁之类的角色。”刘琴芳说。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这种官方组建的剧团我们称为专业剧团,一般科班出身的演员都会经历在专业剧团跑龙套的阶段。”刘琴芳说,在绍兴小百花跑了两年龙套之后,她开始接触以盈利为主的民营剧团,从这个时期开始,她才真正在戏台上演出自己的风采。

  离开了专业剧团,进入民营剧团,刘琴芳就开始出演主角。“在戏校时候演折子戏排练没有真正的观众,在专业剧团又没挑过大梁,所以第一次上台演主角还是有点怯场的,看到那么多观众都在盯着自己看,说话都会打结。”刘琴芳说,演了一年,工作慢慢进入轨道,用她的话说,“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学习,现在演出观众少的话反而会觉得没有能量”。

  七分念白,三分唱

  越剧的剧本数量众多,但是对于越剧的观众来说,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还是那些经典的剧本。“比如五女拜寿、孟丽君、梁祝、红楼这些都是常见的越剧剧本,而一般剧团日常演出的剧本也多从里面选出。”刘琴芳说。

  “经常演的戏也就40个左右,每个剧团演的剧本会有一些不同,但是大多也是老戏,很少有剧团会去排新的剧本。”刘琴芳说,现在民营剧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会进行适当改编,比如把戏曲的悲剧结局改成喜剧结局。

  “越剧里有七分念白,三分唱的说法,我们读书的时候,有顺口溜来学念白,也就是越剧语言的发音。念多了,就会说了。就像很多民营剧团里,有一些阿姨不识字的,就是听人家念着念着就学会了。”刘琴芳说。

  现在,刘琴芳演过的越剧剧本有30多个,如果剧团老板要上新戏的话,她就要自己对着录像去学习,而这也是她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之一。

  因为是主角,热晕倒了也要回戏台

  演戏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剧团多走乡村路线。“我们演戏前找个地方,大家一起过去排戏。因为民营剧团人员流动大,可能这次跟你演的人已经不是上次出演的那一拨了,所以要提前熟悉。”刘琴芳说。

  刘琴芳介绍说,到外演出的话,台州一般第一天晚上开始,宁波温州第一天下午开始,后面几天就是下午唱到晚上。“下午1点到4点,晚上7点到10点,每个角色换场后会有休息的时间,就算是主角也不会从头到尾一直在戏台上的。”她说。

  “最辛苦的是冬夏两季,冬天冷,夏天热,戏服还是那个戏服,不增不减。而且剧团的戏服一般一年洗一次,我们休息的时间就往上面喷白酒来消毒去味。头套、鞋袜这些我们一般自备,戏服我自己也备了几十套。”刘琴芳说。

  “小生的服装比较多,再加上灯光打起来,夏天戏台的温度就会很高,我就中暑过一次,到后台休息后继续回来,因为我是主角,咬着牙也要上啊。”刘琴芳说。

  因为,越剧剧团多在乡村表演,在偏远地区表演的时候,住宿就要想办法自己解决。“祠堂啊,戏台啊都有睡过,在偏远地区表演的话,哪里找旅馆去。”刘琴芳说。

  人物名片

  刘琴芳,1983年出生,椒江人

  毕业于绍兴县戏曲职业学校(现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资深越剧小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