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重复无聊的生活,过够了吗?

 汉青的马甲 2015-07-24

本文所属栏目=小河读书

作者魏小河






我没有读过村上龙的书。《到处存在的场所,到处不存在的我》是第一本。去年听骆以军在一次活动上提起它,引起了兴趣,那时还没有简体字版,如今拿到书,读完,确实是我喜欢的。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写了八个故事,八个故事全部发生在城市中经常可见的场所,包括KTV、居酒屋、机场、便利店等地方,而在这些场所并没有发生什么曲折的事件,只是一个叙述者“我”的观察和回忆。


这些观察,你我都深有体会,比如登机之前,坐在位置上等待,看着面前的人,翻杂志,聊天,无所事事。或者是在便利店里排队结账,眼睛四处打量着其他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在打发时间过去。或者是被请去喝喜酒,坐在酒席上一个人也不认得,一边看着新娘和新郎的动静,一边观察同桌的其他人,思绪则想着另外的事。


这另外的事,将存在于场所中的“我”抽离,于是,就成了“到处存在的场所,到处不存在的我”,这真是一种共通的感受,只要在城市中生活过的人,一定能够懂得。因为我们都曾面对过这样的时刻,这样被切割的碎片时光,身处无聊的情境。


据村上龙在后记里说,“在这本短篇集里,我试图为各个出场人物刻画他们所特有的希望。不是社会的希望。是别人所无法共同拥有,只属于个人的希望。”然而,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就会发现,最大的感受绝然不是希望,而是无聊,是无可奈何,是现实的麻烦和碎片,当然,也确乎存在着一些微弱的希望,但更具体和大面积呈现的,是一种事情走到了这个地步,然而却没有办法的无力感。


这种感觉,出现在每一个故事里。《圣诞夜》里的叙述者,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女子,他所喜欢的男人正在国外,无所事事的她接过街边的传单,参加了一场陌生人举办的单身聚会,但她想着的,还是那个男人。《KTV》的叙述者,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他在街边遇见两个年轻的女孩,和她们一起去KTV唱歌。然而坐在包房里,却抽然想起十几年前刚刚工作时的朋友,想起在公交站台上准备自杀的中年男人,想起儿子不工作游手好闲,妻子兼差喝酒晚归,想起自己逃避不了的人生。


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记起曾经的朋友跟他说过的话,那位朋友常说自己被骗了,和大家一样跑来城里工作,可是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发现自己也是一样,“虽然上了大学,在知名家电厂商的零件外包工厂上班,可是这些事情一点意义都没有。”


觉得没有意义的还有《便利店》里叙述者的哥哥,他本来是个好学生,可是突然转了性,成了游手好闲的人,因为他发现一切按部就班,照着大人的指示生活,毫无意义。“明明才二十岁,却已经耗尽了去追寻任何目标的力气。”他告诉弟弟,世界上“真正能够作为支撑的东西就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已。如果不到各地去看看,不阅读各种书籍,不停音乐,就不可能发展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位弟弟也确实准备去圣地亚哥的电影学校读书,他将离开这样的一筹莫展的生活,去一个新的地方,过有意义的人生。


其他的故事里,有一些人也做出了决定,正准备和反复无聊的生活告别,去追寻一点不同的东西。《机场》里,三十三岁,离婚,带着孩子的风尘女子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想要成为制作义肢的人。《居酒屋》中,在一家配送公司负责内勤的女生,决定告诉男友,自己正在画画,甚至一天会花上二十个小时,她要去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城市看看,那是梵高居住过的城市。


在村上龙细腻描绘的文字中,每一个人都处于两种时空,虽然身体存在,看着旁边发生的事情,但思绪在乱飞。他们都是被现实困住的人,他们非常普通,普通到和你我一样。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使得读者能够在读完故事后想到自己的生活,并开始考虑,如何后现代的无意义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