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写文章的叙事方法有顺叙法、插叙法、倒叙法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加鲜明的突出主题。同样,在历史教学中我也感受到这一点。尤其在学习新的教材内容前,教师恰当运用生动的语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导入,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借贵刊一角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课前导入在课堂的运用示例
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我首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能否说一下美国的国旗名称叫什么?”共同回答:星条旗。进而又问:“星条旗的图案组成是怎样的?”学生们开始众说纷纭。因为有很多人平时在电影、电视里多次见到过,星条旗一出现,大家都知道,它代表着美国。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图案具体构成。于是我告诉大家:“美国的国旗是由蓝底白星和红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十三条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十三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旗杆左上角蓝底上的五十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着现今美国的五十个州”。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十三个州扩张演变为五十个州的历史。然后开始直入主题、导入新课:“那么二百多年前的美国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民族独立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美国的独立战争,”(板书:美国的独立战争)
在讲《列强瓜分非洲》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最先踏上的是哪块土地?”回答:非洲。(强调:并非整个非洲,而是西海岸。)接着讲到“非洲是一块美丽富饶但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大陆,可翻开非洲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非洲的国界线有的笔直,有的以经纬线为界,还有的以山脉、河流为国界线,而造成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并非自然的作用,而是人为的因素。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根据各国实力、利益的需要,爬在桌子上你一横我一道画出来的。殖民主义时期留下的“国界”是一种人为的疆界,既没有地理的依据,又不符合种族与民族的分布。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会被列强瓜分,瓜分的具体情况以及给非洲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由此导入新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课前导入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学生在校整天,一直在接受知识的灌输,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体力已经疲惫不堪,留给他们唯一轻松的快乐的空间是在课间短暂的十分钟。课间他们尽情嬉笑、玩乐、谈天说地……突然,上课铃响了,学生们的思维、情绪还未能稳定。这时的教师如果单刀直入主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谈一些有趣的话题,给他们的思维一些回复的时间,会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2、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强调问题所在。例一中所讲的关键词“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民族独立、独立战争”就是关键问题所在。学生会想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是如何进行统治的?美国为什么要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方式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过程?独立后的美国发展道路如何?等。在例二中学生会考虑:为什么殖民者最先踏上非洲,却最后瓜分这块土地?而且瓜分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期?此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着怎样的发展时期?这些正是课堂重点、难点所在。
3、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课前导入,学生知道了当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经常有学生不知道当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答非所问)而且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的答案也是通过他们分析讨论得出的。教师只是适当加以补充说明。(上述的那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又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这里不再多说)
4、扩大学生学习视野。中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有半生不熟的社会经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好奇是他们成长中的最大特点。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最热衷于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中探索问题获取知识。但是,现今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获取知识的时间、方法、途径和信息来源非常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补充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学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也可使原来离现实生活己经比较遥远的历史现象又回到他们中间。
除了上述作用外,语言导入法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恰师生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中运用导入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可生搬硬套,脱离现实。更不能把历史课当成故事课,这样就会喧宾夺主,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会受到影响。
2、课前导入语言要生动、精练。课堂教学艺术,最主要的是语言艺术。但生动绝不是哗众取宠,浮词花腔,庸俗猎奇。精练就是画龙点睛,直取主旨。
冗长、繁沓、琐碎,往往使学生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3、导入的史实要准确、有趣味,通俗易懂。准确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要尊重历史事实。切忌为追求讲课的生动而不顾历史的真实,任意夸张,妄加褒贬。导入时引用的史实要有趣,通俗易懂能被学生接受,不可进行内容空洞、政治说教式的导入。
4、作为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学习以掌握全面丰富的史料,绝不能仅限于教科书教参所提供的,更不能吃老本。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如有可能,平时养成摘抄剪辑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精彩史论,宝贵资料、重要数据、珍贵图片、名人名言、域外采风或剪辑或抄录,分门别类,这无异于建立一个小小资料库,在教学中经常可以派上用场。
总之,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除了语言的导入,还有漫画、图片、投影、音像资料的导入。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H.A多勃洛波夫也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妙,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