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美学讲义(十四)

 烟水散人 2015-07-25
书法美学讲义(十四)

你如果对主笔的风格美有兴趣,那末,除了唐代诸家以外,还可以向你介绍两家颇有特色的主笔。一是在云南出土的南朝名碑《爨龙颜碑》,曾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为下笔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试看图例100中的一些主笔,也典型地体现了这一风格。
感字主笔长而特曲;温字主笔一横,一般为平向,它却斜行向上挑起,而且作了延伸;史字主笔一捺,一般为斜势向下,它却平向伸展,特意延长而且近似一横,而次主笔的撇又近于一竖,二者相映成趣;河字更为奇特,一横作为主笔,也特别长,竟穿到两点中去了,犹如流星穿过天河。这些字再加上古朴浑美的笔画,准会使你对这位不知名的书家所创造的特异的美,叹为观止。其主笔的特色,就是各有意度,大胆离奇。这样的艺术处理,一般是不易成功的。该碑碑文上有卓尔不群四字,也可借来作为对其主笔的评价。
    还有主笔卓尔不群的一家,就是宋代的黄庭坚,请看他的代表作《松风阁帖》,梧字的一横一竖、斤字的一竖、所字的一横等,特别是年字的一横一竖、令、参的一撇一捺,都很有气概。书家在挥写时,行之以草篆之笔,运之以战行之意,笔前摇曳而来,趁势落纸,笔后迤丽而去,似不欲还,颇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由于主笔的独特处理方式,由于主笔、次笔的交相错综,互为穿插,因而主笔舒纵而韵远,势长而不漫,既无迫促之态,又无松散之感。而且主笔带动次笔,线条四向放射,又笔笔拱向中心,做到了意凝聚而神不散。
      解缙《春雨杂述》谈到:一字之中,虽欲皆善,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如美石之韫良玉,使人玩绎,不可名言。这当然主要是指主笔。对结体的欣赏经验证明,正是各家名碑帖中令人难忘的主笔,给一个个字倍增了美感。陆机《文赋》说: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成功的主笔正是水中明珠,石中美玉,令人宝爱玩味不尽。而各家碑帖中媚川辉山的主笔的美,又是千奇百态,吸引着人们去揽胜,去探宝。
     戏谚说:配戏不配人。在银幕或舞台上,主角固然是举足轻重、十分紧要的,但配角也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在京剧《空城计》里,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诸葛亮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敞开着的城门口的老弱残兵,难道可以废去不用吗?能说他身上没有戏吗?书法结体中的次笔也决不是无关大局的,也决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陪衬。要写好一个字,在力争写好主笔的同时,余亦当知安顿。应该使次笔配合主笔,与主笔结成和谐合作的艺术整体。次笔安顿不好,就会使主笔孤家寡人、单枪匹马,成不了大事。次笔安顿得好,就能为主笔锦上添花、美上加美。虞世南的戈法虽好,但最后在右上方加上小小的一点,也很重要,如位置不对,形态不美,主笔一戈可能前功尽弃。《楷书金科》谈到戈一点时说:传神全在小中收。前例虞书中的戈一点,位置形态恰到好处,可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颇为传神。上文31)之字第二笔一挑,在颜真卿笔下几乎成了一点,它当然决不是主笔,但这个意气有余,画若不足的传神的一笔,也为全字增色不少。再如颜真卿《勤礼碑》处字,主笔一捺,厚、重、粗、长,着实有力,而几个短短的次笔却轻盈瘦小,出锋迅疾,显得毫不费力,对主笔从近处烘托,从远处映衬,促成了全字的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使全字血脉相通,趣味隽永。由此可见,次笔对于主笔、对于整个字的结体,都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那末,在一个字的众多笔画里,哪一两笔应该作为主笔,而把其余的作为次笔呢?这既有定法,又无定法。说有定法,因为在一个字里,往往只有少数笔画是笼盖、负载、贯穿或包孕其他笔画的主干,而且历来书家处理这些笔画又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有一定的法则可循;说无定法,因为艺术要创新,要发展,在主笔的艺术处理上,可以改弦易辙,可以立异标新。反复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在魏碑中,由于实用的需要,年字用得特别多,因此也被写得特别美,主笔也颇多变化。请看《龙门二十品》中的几个年字,横画、竖画的长短形态各不相同,你可以看到它们主笔、次主笔、次笔三者之间的不同变换。这种不同的处理,启示人们不要囿于模式,而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谈到横向主笔可以上下变换,柳公权《神策军碑》104)中两个至字就是适例。
这两个字的主笔,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也都很美观。关于竖向主笔的左右变换,智果《心成颂》有这么一条:变换垂缩,谓两竖画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右垂左缩,上下亦然。规定哪一个字应右缩,哪一个字应左缩,似有模式之嫌,但它给人的启示是:一、两竖不应等长并列,而应一长一短,一主一次;二、不必拘泥予左短右长的模式,二者的垂或缩是可以变换的。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井字两竖左缩右垂,固然很好,但丹字两个竖向笔画左垂右缩,也很成功。可见,主笔和次笔不但是互力依存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而不是彼此割裂,永远不变的。这里所说的条件,就是善于按照美的规律来摆布结构,调配笔画。这在行书、草书中更是如此。
    书法结体中主次的辩证关系,不仅表现为主笔和次笔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在一个字的重并部分之间。智果《心成颂》说:重并乃促,谓“吕”、“昌”、“爻”、“枣”等字上小,“林”、“棘”、“丝”、“羽”等字左促,“森”、“淼”字兼用之。《八十四法》也说:重者下必要大,并者右必用宽。重并两部分大小宽窄相同,这只在某种书体或某些作品中可以遇到,但一般都分主次。柳公权《神策军碑》昌、羽二字都主次分明,大小宽窄不同。在楷书中,由差异、对立、比较、变化所构成的和谐美,比起某些篆书作品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所构成的图案美来,要重要得多。
     解缙《春雨杂述》还这样写道:一篇之中,虽欲皆善,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极,如鱼鸟之有麟凤,以为之主。看来,这一两个字可说是一篇之主了。当然在行、草书中,不能以字形的大小、笔画的长短来定主次,但长大者往往非常突出,引人瞩目。怀素《藏真律公帖》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小映大,犹如群星之拱明月。另外,怀素在《圣母帖》中,也特意把神字写得长而且大,以为之主。这一字的出现,也如鱼鸟之有麟凤。从所书写的文章内容来看,神字与文章主题有关,因此,书家把帖中两个神字、两个升字都写得非常突出。
《书法美学讲义(十四)(国画网)》由【水墨长安书画网】整理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