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 2014 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金鑫康复堂 2015-07-26

盘点 2014 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2015-02-05 14:47来源:丁香园作者:张阳
字体大小

【编者按】近期,EHJ 对 2014 年心血管领域各个研究方向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由格罗宁根心脏病学中心的 Adriaan.AVoors 博士等执笔。

一、TOPCAT 研究: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无获益

TOPCAT 研究,表明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治疗并无获益。

不过我们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螺内酯能够降低心衰入院率,但增加了肾功能恶化(肌酐增加 2 倍)和高钾血症风险。故此,我们猜测螺内酯对 HFpEF 患者可能是有益的,但是需要严格监测肾功能和管理血钾。其次,本项研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入组患者与北美患者有较大差异。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患者有相对较低的事件发生率,螺内酯对其无效;相反,螺内酯能明显降低北美患者的主要终点。

总体而言,对 HFpEF 患者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没有足够依据。

二、PARADIGM 研究:LCZ696 疗效优于依那普利

LCZ696 是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家族的第一位成员,他的分子组成包括Ⅱ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AT1)和脑啡肽酶抑制剂前体药 AHU377。

PARADIGM-HF 共入组 8442 名 HfrEF 患者,比较依那普利和 LCZ696 减少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和住院率效果。由于后者压倒性的优势,试验提前终止。LCZ696 降低 20% 初级终点事件和 20% 的全因死亡率。并且耐受性良好,无联合 ACEI/ 脑啡肽酶抑制剂奥帕曲拉增加神经性水肿的不良反应。

自从 1897 年 CONSENSUS 试验之后,这是第一个报道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的药物,这是否意味着 ACEI 时代的终结并不可知。

LCZ696 低血压常见

LCZ696 治疗中出现较多的有症状低血压和较少的肾功能损伤患者。尽管该试验严格控制,但药物的磨合过程仍备受关注。超过 1200 名患者因为副作用或者异常实验室指标而被排除在外。因此,能够耐受依那普利但是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在第二阶段中未纳入研究,他们可能会使结果偏移从而有利于 LCZ696。

三、CONFIRM-HF 研究:心衰患者补铁治疗有益

2014 年 9 月 ESC 年会上公布的 CONFIRM-HF 研究证实对 HfrEF 患者使用静脉铁有助于改善症状。大于 40% 的 HfrEF 患者存在铁缺乏(铁蛋白<100ug/L 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 时,铁蛋白处于 100 至 200ug 每升),并且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较差的临床结局相关。 

四、β阻滞剂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或无益

第三项重磅研究是评估β受体阻滞剂在 HFrEF 和房颤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分析选取 10 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 HFrEF 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的效果。该研究共入组 18254 名患者(13946 例窦性心律、3066 例房颤)。对于窦率的 HFrEF 患者,使用β阻剂可使全因死亡率瞎讲 27%,但在房颤患者中未见死亡率降低。所以研究者认为β阻剂不应作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标准治疗,因为其对改善预后无益。当然,这需要更多临床研究验证。

五、CRT-D 有益于轻度 HFrEF 合并 LBBB 患者长期生存

NEJM 杂志发表的 MADIT-CRT 研究显示,CRT-D 有益于轻度 HFrEF 合并 LBBB 患者长期生存。

MADIT-CRT 研究共招募 1820 名患者已接受了 CRT-D(心室同步化起搏 - 电复律除颤)或 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轻度 HFrEF(NYHA 分级Ⅰ-Ⅱ级,LVEF≤30%)和 QRS 时限 130ms 以上的患者。随访 2.4 年后,发现 CRT-D 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衰事件明显减少,后者降低幅度更大。中位随访 5.6 年后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 41%,无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未见获益。

六、新药 Serelaxin 遭 FDA 反对

在急性心力衰竭上,有来自 Serelaxin(注:诺华旗下新药)的最新报道。其能降低毛细血管楔压,在有无射血分数减少患者中有相似的效果;除此之外,对利尿剂反应的影响也是中性的。

Serelaxin 是血管舒张的血管活性肽,还具有抗纤维化、抗炎、促血管生成等作用。尽管 RELAX-AHF 试验的结果令人振奋,该药显著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对急性心衰疗效良好,但对心脏指数峰值变化却无明显效果(图 3)。不过遗憾的是仍遭到了 FDA 的一致反对。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使命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的开始,它需要更多试验的锤炼。

七、远程监护前景不明

2012 版的 ESC 心衰指南已将有无植入性设备的远程监护区分开来。但对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远程监护数据存在不一致,对指南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

最新的数据来自于一项临床试验,它旨在分析 664 名植入 ICD 或 CRT-D 的 HFrEF 患者使用远程监护的效果。初级终点指标囊括全因死亡率、因心衰而过夜住院、NYHA 分级改变、病人的整体自我评估变化。随访一年,333 例远程监护组有 63 例(18.9%)恶化,而 331 例对照组为 90 例(27.2%)恶化(比值比 0.6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该试验存在样本过小,数据处理不准确等局限。

十、迷走神经刺激命悬一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直接迷走神经刺激来提高副交感神经强度改善心衰的效果(图 1)。NECTAR-HF 研究 6 个月随访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并无差异。但是试验组症状和生活质量(次要终点)有明显改善,但这些均是软终点,相比心脏直接获益而言略显单薄。因此,我们更加期待 2015 年会带给我们惊喜。

图2.png
图 1:A  临床试验中双相迷走神经螺旋袖口;B 脉冲发生器和植入电极

十二、心衰未来阵地:表观遗传

之所以如此说,基于两项试验。一项是冠脉内注射 AAV1/ 肌质网 Ca2+ATPase2a(SERCA2a)转基因治疗重度心衰。因为该分子的活性降低可直接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最新研究来自于 CUPID 试验,主要心衰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下降 82%,且无安全问题。

另外则是,microRNA 在心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 microRNA-25 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内钙吸收动力,小鼠注射中注入反义核苷酸拮抗 miR-25 能延缓心衰进展。

心衰是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2014 年带给我们的既有失望也有希望。我们都愿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更多内容参考:十年心衰研究进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angy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