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有夢就好zgm 2015-07-27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2015-04-29 22:03:59)

 

                                             探访碧霞元君庙建筑群

 

       去京西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探幽访古,总是经过首钢的石景山,总是擦身而过,总是想以后再去吧,就这样一直没去,后来听说不好进了,就琢磨着去看看,人有时就这么贱骨头,可去时你不去,不叫你去了,你就非想去。春节过后通过朋友关系总算进去转了一圈,石景山古建筑群有些在维修,后来又去过三次,总算都转的差不多了。最后一次5月3日整个横扫一遍,过去没进去过的也都进去了。

       第一次去是与朋友开车去的,一直将车开到碧霞元君庙前,虽已进入初春,可万物还未复苏,但也充分领略了石景山之美……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石景山位于首钢厂内西北隅,海拔183米,占地约25公顷,此山历史上有众多名称——梁山、碣石山、湿经山、石经山等,石景山区由此得名。

        登临石景山,西北望群山叠翠,满目苍茫;东南瞰平畴千里,一览无遗。明万历时期古碑上记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

        古人称其为“仙山”:一是该山所处地理位置好,有仙气;二是该山自古佛道共存,有仙人;三是山上的原金阁寺塔,是辽金元明清历代以来游人登高远眺的胜地,有仙境。它是北京西山风景区的一个亮点,又是十里钢城的制高点。

        我们从首钢的小西门进入,到一停放小火车的地方向右上坡,约五十多米,向左行30米后,路分两叉,后来看出,向右去到仿古建筑----“功亭阁”;向左行可一直到碧霞元君庙前,我们走的左路上山。  

 

                                               首钢小西门(我一直认为是北门)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沿马路而上,首先看到右侧有木栏围着的双眼井一口,据传古井为一大施主捐款建造。井水为活泉水,水质甘甜。原井旁有古槐一棵,直径近米(现已无存),据此判断古井已存有300年以上。1958年建山上水池时,古井被掩埋,1983年绿化公司修路时发现古井遗迹,于1986年发掘出来,立碑、围栏加以保护。

        古井海拔高度约122米的。井口双眼,井台与地表持平。整座井筒直径大约2米。井深实测为64.5米,可惜现在已无水了。井口盖有1米见方的石板一块,上开双眼,直径0.23米。从其所处的位置看,应是碧霞元君庙古建筑群落中的僧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离古井30多米就到了东天门,在路的左侧。东天门为道教建筑,建筑坐西朝东,分为二层,高8.6米,5米见方。一层,砖石结构,虎皮墙身,拱形门洞,顶上内外“十”字发券,外为石券,内为砖券,砖券顶高3—4米。门洞宽1.8米,高2.7米,进深5米。门洞两侧石壁镶嵌楹柱式石刻,造型美观。石刻上承莲叶,下托荷花和吉祥草纹饰,中间砥平洼下,表面已剥落无字迹,推测古时应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联语。二层,应为佛阁,三间,砖木结构,四柱三楹,单檐,硬山卷棚顶,灰筒瓦,坎墙上格子窗到顶,北开门,也就是说原来东天门北侧现在洋灰马路是堵围墙,围墙上可行人进入二层佛阁之内。古时,阁里应有神位,人们从门洞下经过相当于参拜了神灵,也表明由此进入了天界。

        天门——指天帝宫阙之门。古人认为进入了天门,才是进入了神仙境界。东天门应为明代末年建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风格上,它肃穆威严,古朴典雅。古时它有三个作用:一是保障安全,便于守护人登高观察周围的形势,大门夜间关闭,也具有城关的功能;二是顶层设神像,方便了人们进香拜佛的愿望;三是具有美化环境的装饰意味。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4月30日群友勤业斋告之东天门门洞里有摩崖石刻,后在门洞右侧发现“六十九二達子永明皂王保永禄七十五”等字,不知何人所刻、什么意思?!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东天门前行就是翠竹环绕的碧霞元君庙,  以碧霞元君庙为主,这里形成了碧霞元君庙古建群,碧霞元君庙位于石景山南山腰金阁寺遗址之东,海拔133米。东有东天门,南为人工峭壁。由于内部维修未完,所以大门紧闭,头一次无缘进入,但最后还是进去了。
        碧霞元君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太监钱宁建。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上微行石经山,经玉泉亭数日乃还。石经山寺,朱宁所营建也,穷极壮丽,乃邀上幸焉。”朱宁,即建碧霞元君庙的钱宁。朱姓为明代皇帝近侍太监宠信者所赐皇帝之姓,朱宁、钱宁是一个人。从记载可见,碧霞元君庙建成后,钱宁曾“诱帝微行”,即带领皇帝来游石景山。

        据《日下旧闻考》引《戴斗夜谈》记载:嘉靖元年(1522)二月,皇帝派三名官员来石景山把庙拆毁,并命李默撰文叙述毁庙原因。嘉靖皇帝平毁碧霞元君庙,是因为太监钱宁把正德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所以,皇帝把钱宁处死并平毁他所建的一切庙宇。到万历年间(1573----1619),董常侍复建了碧霞元君庙。
       该庙由碧霞元君庙、元君殿和天空寺三部分组成。日伪时期曾更名“本愿寺”,因日久天长庙宇逐渐破落。1985—1986年,首钢在原址的基础上按原制式重建庙宇,现庙宇占地459.39平方米,庙门高4米,面南, 筒瓦屋顶,磨砖对缝墙。五级垂带式台阶,双扇门,过梁上匾书:“碧霞元君庙”汉白玉石额,两侧围墙高2.45米。庙内有115平方米院落。正殿3间,东西配房各3间,北侧客房各2间。主殿后有崖壁,高4.7米。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碧霞元君庙内看院内有古槐、古银杏树各一棵。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是正殿,里面有一尊碧霞元君塑像。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是东配殿,东配殿台阶上还放着一些石构件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块石构件上刻有“南天門”匾额,这应当是已塌圮的南侧上山大门遗物。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应该是南天门遗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是西配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台阶上面是天空寺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碧霞元君庙正殿后面有台阶可到天空寺。天空寺位于碧霞元君庙北侧的人工高台之上,占地586平方米,西南角有一院门,仅宽1.15米,院内南端独立山门为原有建筑,方形,宽3.23米,高4.16米,券门宽1.41米,高2.22米,门上寺额为旧时墨书的“天空寺”三字。天空寺有两进院落,与它西侧的元君殿的占地面积几乎相等。一进院内正殿三间,殿前左侧有古槐树一株,树龄约5、6百年,还有左右配殿及客房。正殿后面为后殿,有正殿3间,左右客房各2间,计7间,后殿北侧有人工山崖,高约10米。

建筑规模与形式都是鸱吻大兽的卷棚顶,灰砖到顶,抬梁式大木构架,进深宽大豁亮,神像已无。两侧配房与碧霞元君庙几乎一样。天空寺以“天空山”即泰山得名,供奉碧霞元君之父泰山神。原天空寺大殿历经风雨侵蚀,年久失修,濒于坍塌,首钢绿化公司于2007年组织施工对天空寺山墙、屋顶进行了落架大修、彩画,恢复了昔日容貌,后殿正在修缮。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药王庙俯看天空寺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碧霞元君庙旁就是元君殿,元君殿包括正殿、月台、戏台。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形式同元君庙正殿,但更加壮观雄伟。虎皮石墙,青石台明,正殿前两层台阶,上层月台六级台阶,一层月台抹灰扶手墙,青石墙帽、中轴线上十七级台阶。甬道南端一座虎皮石台明墙砖压顶平台,乃戏楼基座。

        元君殿内供奉5尊神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其中最仰慕者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女神(现在只剩下碧霞元君像了)。站在戏楼向东南望去,一望无际的京津平原尽收眼底,真实一副美丽的图画。日本占领时期,元君殿内驻扎一小队日本兵统治石景山。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处遗址是元君殿对面的大戏台的平台。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元君殿东侧小门就是通向天空寺后殿的通道。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元君殿月台前的左右两座碑由于石质不好,碑身文字大面积脱落,看其所留文字均为重修大殿之功徳内容。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在元君殿左下边竹林里的石碑由于石质不好,起层,碑身上、碑额上文字已无存。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这是一座清诗碑,位于元君殿南侧不远处西边的绿地当中。石碑高0.65米,宽1.06米,嵌于影壁式建筑墙内。该石碑是清同治辛未(1871年)秋9月安徽贵池县诗人桂本諴游石景山,作《登石景山》诗一首,明写石景山风光景色,暗中以“浊浪”、“清供”、“马驼”等句披露了“慈禧垂帘听政”之时弊,并买一方青石,请人将该诗刻于石上,镶嵌于碧霞元君殿前。时隔二十一年后的光绪壬辰(1892年)秋季时,有同乡方汝霖游此,见诗和之,并请人将石面磨去,重新镌刻,现石碑石刻字迹较清晰完整。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玉皇神祠遗址位于元君殿侧后偏上的台地上。台地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20米。有居中的正殿和一东一西的配殿古建筑遗址,呈现出官式建筑的规范特点。目前已复建起来的三间七架梁正殿,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11.3米,进深7.1米。硬山起脊带吻兽,灰筒瓦,重檐,檐口高度4米,覆盆式柱础,石陡板台基,垂带踏跺中嵌御路石。疑为唐代玉皇殿原址,供奉玉皇大帝,明代改为供奉三清,故暂名玉皇神祠遗址。

       现在玉皇神祠遗址上复建的建筑为三清观,首钢绿化公司于2007年开始在原遗址上组织进行挖掘复建,2009年8月建成,主殿三清殿。绿化公司在对原遗址地基周边进行挖掘过程中,先后出土发现了青石制“神台”,正面雕有莲花座,长约3米,后又进一步清理挖掘出另两座“供台”,经专家考证此遗址不是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庙”,而是供奉三清诸神的“三清殿”,而山门的匾额上仍刻了“老君庙”。而同年在清理中施工队挖出一块“丹陛石”,长2米,宽0.7米,为青石石质,雕有两条飞腾的龙和海水江涯图案,雕工较为精美。从挖掘出的“丹陛石”也与“三清”诸神的等级、规制相符。在旧址恢复建成的“三清殿”在原址基石上起建,坐北朝南,长13.19米,宽7.32米,高8米,建筑面积96.5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三间,南开门,单檐,硬山卷棚顶,复灰筒瓦,彩绘、油漆。

       要想进入山门必须登上上山的台阶,而此台阶异常陡峭,大约有近45度。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而上了台阶,山门前也只有一米多宽的平地。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殿内塑有三尊神像(未完工),左为灵宝天尊、元始天尊居中,右为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首。生于太无之光,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之后,蜕去躯壳,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12年,始化生于背旅之间,言语行动常用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三气也。此气化为开天辟地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元始天尊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三清殿的右配殿为真武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三清殿的左配殿为三星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正在复建的药王庙位于三清殿的东侧约15米处。原来地面建筑已坍塌,但留有明显的地基,遗址长10.1米,进深5.5米,面积约55.5平方米,在正殿的两侧有东西配殿遗址。据绿化公司的老师傅讲,大约在文革后的八十年代,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妇人,从美国回来专程上石景山此处的药王庙找寻她童年的印记。据这位老人讲,在她记事的时候(约5、6岁)曾随家人在此庙居住过。她还清晰地记得在庙门的上方有匾一块,上书“药王庙”三字。

       药王庙在北京城里有多处,主要是祭祀药王的庙宇。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及药圣孙思邈、药王韦兹藏。这座庙怎么供法没看明白,目前此处正在复修,正殿里的三座泥胎正在制作过程,不知正殿两侧左、右配殿如何配置?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什么叫泥胎?这就是泥胎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药王庙西配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药王庙东配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药王殿东耳房的东侧修建了一通道,通向后面的崖屋。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在东配殿后面又修了一长方形亭子,不知有什么说法,观景亭???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正在修建药王庙的山门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三清殿西面看,吕祖庙残迹位于三清殿西侧原约10米左右,原庙已坍塌,只露出地基。首钢绿化公司在组织清理中,曾挖掘出供台一座,此供台较长,由此推断是供奉多人的“八仙殿”。金元时期,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吕洞宾、钟离权等推为“北方五祖”。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各地道观,尤其是全真道观祭祀不辍。八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中国许多地方都建有“八仙宫”,他们手中持有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

                                                                       正在复修的八仙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依次随山往上,又复修了元辰殿、十二生肖殿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八仙殿右侧而行就到了“还源洞”,还源洞在遗址的最西侧,坐北朝南,宽2.57米,进深4.44米,高3.5米,洞门为石条砌成,石门宽90厘米,高1,8米,在石门的上方和左侧垒有石质X字形的透气窗。洞内为石质券顶,面积约11.4平方米。边墙上有古人在人工开凿的崖壁上凿出道道波浪形水纹。洞内陆面极不平整,左部有人工开凿的引水槽,正中凿有深60公分,边长80公分的叩拜池一个,疑为道教尊奉的“神水华池”遗迹。

       据专家分析,还源洞系道教文化所开创。石景山上的所有洞穴依山而建,雕凿而成。在诸多石洞上方的岩壁缝隙间,顽强长出的很多古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树干斑驳,树叶苍翠葱茏,生机盎然,在山壁间的甬道上洒下一地绿阴。还源洞原已坍塌,首钢绿化公司于2003年9月组织进行了修复。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在药王庙东侧崖壁上有两间崖壁石屋,坐西朝东,直对着高炉高位水池。从药王庙东侧通道来到庙后崖壁的北侧有一条陡峭的石阶小路下到地下,石屋前仅有一米来宽的路径。再底下就是呈90度的陡峭崖壁。石屋共2间,相隔2米。其中一孔宽2.4米,进深3.4米,高3.5米,面积约8.1平方米。另一石屋,宽2.7米,进深3.7米,高3.5米,面积约10平方米。石屋由厚10公分左右的片青石垒成,石屋呈券顶,类似陕北的窑洞,券顶浑圆,复以白灰,年代久远,白灰大多已剥落,露出片石。石屋门口距地面2米搭建有厚10公分的石条,上边垒有方形的透气窗口。石屋整体建造工整,质量坚固。屋内有炕、放油灯等杂物的方形孔洞2个。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在上面两座崖壁石屋的下层还有石屋3座,与上面石屋差不多,基本在水池边上。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从上层崖壁石屋边上看下层其中一座崖壁石屋。
探访京西古迹石景山(一)
       据专家根据所用片石的风化程度推断此石屋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另外从石屋崖顶石缝里长出的已枯死的直径近30厘米的古柏的树龄来推断,有近千年也不为过,由此推断此石屋的建造年代应不晚于唐末宋初。何人建造此屋?建造此屋作何用处?可能是古代先人为躲避战乱来此隐匿藏身或者是古代开凿石景山各个佛洞的石匠的住所。

 

 

 

 

(请继续收看石景山金阁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