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就是书法家的心灵史 时间:2015年4月4日下午 地点:北京宋庄A区尚艺书院 主讲:于明诠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浪书社社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学艺术,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探索,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感受。不像科学研究,有一个标准答案。艺术没有标准答案。 2、书法很特殊,它是在汉字这个载体上出现的,是字的点画、结构、章法上开出的一朵花,很奇特,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 3、汉字的书写衍生出的这样的一门艺术,只有在这个文化里面泡大的人,才能够从内心里感触到它的微妙、神奇,那种说不出的味道。我认为,有这种特别的味道它才了不起。 4、好多人认为汉字书写艺术就是书法,这个定义太宽泛。说书法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不准确。书法是通过眼睛看的,但看见了什么是每个人不一样的。说书法是视觉艺术,就像说相声是听觉艺术一样,不妥。视觉艺术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的,书法应从书法作者这个角度找到他的本质。 5、书法是什么?书法就是书法家说话,用书法的形式、技巧、语言来说话,表达某种思想、志趣、情感。 6、一件作品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生命,才是好作品,才是成功的。二王、苏黄米蔡不是卖弄技巧,而是每一笔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 7、书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在乎书法里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8、书法史就是书法家的心灵史,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内容。 9、书法不是东西,是个事,作者的心事。 10、书法从远古到汉末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经历了汉字初创到书法五体形成;东汉以后至今是第二个阶段。东汉以后再没有新的字体出现,是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演变的历史。书法艺术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完全是立足于一种艺术形式,实用性逐渐减少,变成一种欣赏艺术。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见字不见人,而第二个阶段是见字如见人。前者是自发的,原生态的一种发展态势;后者是文人的自觉的一种艺术形式,性质变了。 11、汉代以前的碑刻,如甲骨文、钟鼎文等,精彩的很多,但我们一般不去考究它是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给我们的感觉是书法家和他的作品是可以分开的。 12、东汉以后人和作品不再分离,书法是文人性情的艺术,从散怀抱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到书者如也,如其人。 13、篆书、隶书和人的情感、怀抱联系得不紧密,两汉以后,它们被冷落了。从东汉到两晋是个分水岭,东汉后书法才上了一个台阶,才成了标准的文人艺术。二王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塑造了文人艺术的第一个高峰!王羲之说:适我无非新。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到了作品的前面来。 14、以二王为代表的行草书,是最性情的书体,它是飞动的,不稳定的,这些都跟人的内心情感是一样的。 15、书,乃吾自书。书道之妙,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技术上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书法是什么?达其性情,行其哀乐。书法艺术和诗歌、音乐是一样的。懂得人才会懂。书法有境界,是因为有作者的怀抱! 16、晚明的书家将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17、书法艺术美术化,强调构成、形式感,是展览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 18、中国的诗书画印是文人艺术,中国的文化是诗意的,诗意来自文心,文心诗意,做一个有文心的人。 (尚艺书院学员聂海燕根据笔记整理) 于明诠先生书画印作品选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