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与古为徒濯古来新——胡问遂书法欣赏

 海明山水 2015-07-28

胡问遂(1918—1999年),浙江绍兴人,当代中国书法大家,沈尹默入室弟子。胡问遂出身书香门第,老宅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仅一墙之隔,家学渊源深厚,自幼深受书法熏陶,日习百字,经久不辍。抗日战争初期,举家辗转数处,最后定居贵阳,发展实业,立志救国。解放后携家眷定居上海,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市青年宫任书法教师。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等。



楷书毛泽东诗 胡问遂 173×42cm 20世纪6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楷书毛泽东诗 局部


1951年,胡问遂定居上海后旋即拜沈尹默为师,成为沈尹默的入室弟子,自此专心于书法研习。据说拜师于沈尹默门下之后,他天天临池不缀,每天八小时以上,日耗毛边纸一刀,用“废纸三千”来形容他学书的刻苦毫不夸张。《兰亭序》、《自书告身帖》、《祭侄文稿》等书法名帖临摹不下数百遍,写秃毛笔无数支。



行书毛泽东诗 胡问遂 173×42cm 20世纪60年代 上海中国画院藏



行书毛泽东诗 局部


综观胡问遂的学书历程,早年学柳公权,继学颜真卿,得厚重丰润之精髓,之后转习褚遂良,得缜密灵动之韵致,进而又上溯“二王”行草,兼涉智永、李北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唐宋诸家。在刻苦习帖的同时,胡问遂还深研北碑,《始平公碑》、《魏灵藏碑》、《郑文公碑》、《嵩高灵庙碑》等,均反复临习。在经年累月的研习古代经典碑帖中,他俊美秀妍的帖学书法中逐渐融入了北碑雄强恣肆的书风,进而使其书法融碑帖于一体,独树一家之面目。程十发先生曾如是评价胡问遂的书法:“书史三千载,帖雅研而碑朴茂,本非一趣,碑帖之间,山水阻隔,消息渺茫。而先生却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常人难予相参,而唯先生独得且能独运,故令人折服赞佩。”



行草毛泽东词 胡问遂 106×40cm 197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行草毛泽东词 局部


胡问遂诸体兼善,尤善行、草、楷。楷书厚重有力而又清雅俊秀,运笔方圆并用,从中可见颜体书法的影响较多;行草书则颇有明代书家之气韵,然又不囿于窠臼,以北碑雄健豪迈之风润色之,濯古来新,最终形成了浑厚凝重而又洒脱灵动的书风。他的行草书,运笔如行云流水,姿态从容,气韵高雅,实为海派书法艺术的又一丰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