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典精读】条文不可尽信,还宜批判分析!

 真心人8 2015-07-28


点击标题下「 胡希恕经方医学」可快速关注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胡老讲解

因为这个病啊本来是应该先发汗的病,而不发汗,而反下之,这就是施治之逆了。如果先发汗呢?治之不为逆。这是一个讲法。还有一个意思,本来先应该发汗,而先下之,这是施治之逆。如果先发汗了,那么发汗之后有可下的证候而下之,治不为逆。这么讲也通的。但是底下这一条啊就不行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应该先下的病,而反发其汗,这就是治逆。如果先下之呢,“治不为逆”。这个就不能这么讲了,根据上条说本来应该先下,而反先发汗,这是施治之逆。要是下之后,有发汗的机会再发汗,这是治不为逆,这么讲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但在实际上没有,没有一个病啊(是)先可以泻下的病,像阳明病了,泻下完了还发汗,没有那个事。所以根据这一条知道上面那一条啊,也不能作那个解释。

……本先温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温之,治不为逆。先温,后再解表是可以的,这后头都有的。但是这个下,是没有这个例子的,我们在临床上也没有这种实际的病的反应,也没有这个样子的。所以这段讲还根据头前那个讲对,就是病啊有宜汗的,有宜下的。古人说了,阳盛阴虚,汗之则死;阳虚阴盛,下之则亡。所以该下的发汗了,或者该发汗的下了,都是逆治。别看刚才说的是后世的说法,其实是《内经》上的。这个地方阴阳啊,阳就指着热,阴就指着津液。阳盛阴虚,就是津液亏,他还去伤津液?这个津液不能让它亏。这个书不这么讲,这个书这个阴阳啊与《内经》上所讲的阴阳是不同的,他这个阳常指着津液,咱们头前有很多条文了,(你们)回头看看。他说这个阳盛就是热盛,阴虚就是津液虚,这个不能发汗。热不盛,而津液特别充分,可以发汗,他这么说的。这个是有语病的,我们讲这条可以的。能真正阳虚,真正没有热,也不能发汗,你可知道啊,所以这句话有语病,甚至于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都指着热盛。其实桂枝汤治的病哪一种没有热?都有热,那个热是表热,不是说是有热就不能用桂枝,这是错的。表有热,还是非用不可。所以拿《内经》来注解《伤寒论》,有的地方就注得不通。

底下就承着这一条,说这个汗下先后的问题。


胡老注解

本宜发汗,而反下之,此为逆治;本宜下之,而反汗之,此亦为逆治。


学生总结与体会

汗下失序,于治法为逆。但本条后半部分从临证角度讲不通,胡老辨之再三,如太阳阳明合病,有先表后里或表里兼顾,但未有先里后表的。这些原则在大论阳明病篇也是反复论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