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颐 王某,男性,1. 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多方-治疗不效。诊断:滞颐。治宜清热燥湿健脾。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茯苓15g ,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 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 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 继服6剂。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1986年11月初诊。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证属脾胃虚弱,小儿食积致痞。治以和胃消痞为宜,用半夏泻心汤主治。处方:清半夏8克,淡干姜3克,黄芩3克,黄连2克,党参8克,炙甘草2克,大枣3枚,焦三仙各6克,炒苡仁6克,茯苓6克。3剂,水煎去滓,日分3次服用。药后诸症皆有减轻,大便成形,守方共进8剂,诸证皆除,后调理脾胃而收功。” 陆某,男,46岁。 2010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胃脘饱胀3年。 病史:食欲正常,但进食不多即感饱胀。无嗳气、泛酸、胃痛等症。曾自服西洋参两年多无效。近年来失眠,难入眠,早醒。大便一日两次,第二次溏薄。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感。舌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 处方:制半夏50g,川连5g,干姜5g,炙草6g,党参15g,红枣6枚,黄芩9g,7剂。 2010年12月23日二诊:饱胀感、失眠均好转。早上刷牙恶心感本来每天有,现一周只有两次。大便、舌脉如前。 处方:守12月16日方,改制半夏60g、干姜9g,7剂。 2010年12月30日三诊:食量增加,进食后无饱胀感,眠安,大便较前成形。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感,一周只有一二次。补诉:近年来性功能下降。舌苔薄,有齿印,脉沉细。 此后,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用仙灵脾、蜈蚣、生晒参等,性功能恢复正常。胃痞、泄泻、失眠、刷牙时恶心感等症亦均再未发生。 呃逆:武姓妇,患病呃逆一年之久,百药无效。向余问方,余思服药太多,凉热补顺,清肺暖胃,平肝散郁均不见效,则以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钱、白芷一钱煎服,四付全愈。 朝食暮吐:孟某患病半年,治皆无效。余诊之,脉左弦右大,心烦胀满,呕吐酸水,不呕必泻,泻而肠鸣。以半夏泻心汤加生姜三片、白芍五钱,十付愈。 又范姓女患朝食暮吐,饱闷饥烦,呕吐酸秽,肠鸣腹胀,脉弦细。以本方加六曲三钱、陈皮三分,七付愈。 五更泻:王赫周,患病一年,五更泄。心下胀闷,呕吐肠鸣,脉弦细。以本方加焦三仙九钱、陈皮三钱、榔片三钱,十付愈。 腹大如鼓:某患腹大如鼓而不痛,本方加陈皮二钱、焦榔三钱、桔梗三钱、枳壳三钱。 按:以上痞满不畅等诸证皆系阴阳失其升降之机所致。 陈某,男,76岁,解原村人。心下痞满已历三载,食后嗳逆吞酸,消化甚难。今年作钡餐检查,诊断为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服药(不详)已多,症不见轻,反有不适之感。望其面色萎黄,体瘦如柴,额纹状如核桃,舌淡红,苔薄黄。切其脉,沉滑无力。诊其腹,心下痞,脐周无压痛。询知食冷则脘胀益甚,大便溏薄,食热则牙龈肿痛,眩晕头痛。寒热不耐,娇气无比。古有肺为娇脏之称,由是观之,彼胃可谓娇腑矣。
患者郭某,男,七十一岁,自诉胃部满闷不适,无食欲,饮食过热或过凉皆不适。精神尚可,身体偏瘦,舌质红,苔白中间微黄。脉数,右关微滑,沉取无力。寐差,大便粘腻不爽,小便微黄。既往糖尿病十年。辨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湿邪中阻。遂处半夏泻心汤三剂与之。一周后领一胃痛病人来诊,告余服一剂后思饮食,三剂后饮食正常。睡眠大便皆恢复。最令其高兴的是近两年因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瘙痒也不治而愈。本想嘱其再服汤药一则巩固疗效,再则也想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但患者不愿再服,实为憾事。 1不孕 彭海燕医案:田某 女 29岁,结婚4年余,3年前怀孕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此后三年未孕。诊刮病检报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测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对上升缓慢。其爱人精液检查正常。屡服健脾补肾之品不效。患者平素小腹冷感,胃脘嘈杂胀满,大便质稀1—2次。月经周期正常,舌红苔薄黄腻,证属寒热互结,胞宫受阻而致不孕。 巧妙化裁,衍化出八种泻心汤 1、若兼肝郁化热,肝气横逆者,可加入四逆散加强疏肝解郁和胃之功,称为疏郁泻心汤; 2、若兼肝脾不和,脾虚气陷,见腹泻肠鸣较甚者,可加入痛泻药方以疏肝补脾,升清止泻,谓之升清泻心汤; 3、若兼肝气犯胃,痰浊上逆,见呕逆剧甚,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可加入苏子梗、旋覆花,以加强降逆化痰,而成降逆泻心汤; 4、若出现脾胃失和,痰湿壅滞,肺失肃降者,可加入桔梗、贝母、百部等,以疏调脾胃气机,宣肺化痰止咳,衍化为宣肺泻心汤; 5、若加入内金、薏苡仁,能调和脾胃,消滞化机,谓之开胃泻心汤; 6、若加入藿香、佩兰、厚朴,具有理气和中、芳香化浊之功,称之化浊泻心汤; 7、以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为宽胸泻心汤,具调和脾胃、宽胸散结之功; 8、以半夏泻心汤加元胡、佛手为散痛泻心汤,具调和脾胃、行气止痛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