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瓜酱

 圆角望 2015-07-29

  周建道

  “开坛十里香”,“一家有酱百家香”。在我的印象和记忆里,味道最醇厚、最地道、最持久的要算是家乡的西瓜酱了。

  西瓜酱,好酱与好瓜,缺一不可。做西瓜酱的黄豆必须是淮北平原上生长出来的小粒品种,俗称“赖八百”。其身白嘴乌,只有绿豆粒般大小,却充分吸收了土地的滋润和阳光的精华,个个饱满滚圆,粒粒形态丰腴、韧劲十足。瓜则一定要用家乡的特产“三白”西瓜。所谓“三白”,就是白皮、白子、白瓤。“三白”西瓜皮厚,个大,水多,汁浓,而且有种浓郁的清香,做出来的酱也风味别致。

  在我的记忆里,制作西瓜酱的比例是黄豆20斤、西瓜40-60斤、生姜5斤、粗盐5斤。由于做西瓜酱要用当年的新豆子,因此要等到秋后才能做。选好的豆粒要置于阳光下暴晒,清洗干净,在大锅中煮至八分熟,搓去豆皮,煮至入口即烂,无豆的腥涩味为佳。将煮熟的豆子沥去水分晾至半干,滚上白面粉,接种上酱曲、掺匀,用一个竹帘或凉席均匀摊散开,盖上麦穰或纱布,在温暖、弱光下自然发酵。约7-10天后,豆粒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生长了一指(1-2厘米)长的白色菌丝,散发着一阵阵浓郁的豆香。风一吹,每粒黄豆都长出一层土黄色的醭,像包上了一层黄色的棉袄,胖乎乎的样子,既神气,又可爱。人们看到它们,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酱豆霉好了!”

  终于到了做西瓜酱的时候了。夏季瓜田里六成熟的西瓜早已连蒂带秧放在深窖中,用湿沙土储藏好,到了秋天取出来,瓜瓤照样新鲜,汁水依旧丰盈。母亲、婶婶们轻车熟路地将酱豆阴在坛中两三天,将西瓜去皮抓碎,按比例倒入罐中,再加进西瓜瓤。黄豆和瓜瓤的比例为一比三,西瓜汁漫过豆子一拳头左右,再加入辣椒末、生姜丝、八角瓣、新鲜花椒。用干净筷子搅拌均匀,罐口用保鲜袋封严,再从家乡河塘里取来像糯米一样粘、像黄金一样颜色的泥土,严严实实地糊在罐盖上,把罐整体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就算大功告成了。讲究、富裕的家庭还会再加上炒熟的芝麻、煮熟的花生、竹笋丁或肉丁。

  一个月后,酱香浓郁的西瓜酱在我们的朝思暮想里做成了。颜色红润、酱香纯正、香辣微甜,不要说品尝、咂摸一下,就是看一眼就觉得生活无比美好。吃上一瓣,香辣味厚,越嚼越香,且后味弥漫出西瓜淡淡的清甜。红辣椒末也不辣了,生姜丝浸透了豆之香味,更是耐嚼。捧一块薄而脆香的锅贴饼,来一碟色香味美的西瓜酱,直吃得你不忍停筷。酱汤更是妙绝,吃面条舀上一小勺,香味有了,辣味有了,甜味也有了,更有那西瓜的清爽之味融贯其中。

  “慢工出细活”,西瓜酱独特的味道、鲜美的滋味,来自母亲和婶婶们辛勤的汗水和用心、细心、耐心的把关、收藏和酿造。西瓜酱把夏天的味道轻松、惬意地保存到了冬天,把母亲和婶婶对我们的爱,滋润、氤氲了我们的舌尖,成为我们身体和灵魂里的“钙质”和无法改变的“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