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唐《万壑松风图》-宋代画家李唐山水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百了无恨 2015-07-29

【作品名称】:万壑松风图

【朝 代】:南宋

【作 者】:李唐

【画芯尺寸】:139.8X188.7

【成品尺寸】:挂轴

【作者简介】:李唐,1066年生,1150年逝世,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作品赏析】:

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国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总之,书与画开始平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名画赏析:李 唐  万壑松风图 (高清局部震撼呈现)

李 唐 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宋代,李唐,绢本设色,立轴,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山水名画高清图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1124年,其时李唐约70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甲辰是宋宣和六年,李唐已经步入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一)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二)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二)《万壑松风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三)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四)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四)在《万壑松风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国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五)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五)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六)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六)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总之,书与画开始平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七)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八)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高清大图(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