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蕲艾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昵称9LxOB 2015-07-30
【摘要】:艾叶(ArtemisiaargyiLevl.etVant)是菊科蒿属艾的干燥叶,是中医常用药材,主要用途为艾灸中的灸材。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其中尤以湖北蕲春产的艾叶最具道地性,称其为“蕲艾”。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中医热和针灸热的兴起,引发对艾叶化学成分及艾灸作用机制的广泛研究。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对蕲艾道地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及艾灸作用机制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前人基础上继续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在比较不同贮存期艾叶中正构烷烃的类型及其含量、不同采集期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成分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工作如下: 1、通过梯度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法,分别从贮存期为1年、3年、5年的蕲艾叶中得到正构烷烃,采用气质联用(GC-MS)色谱法对其正构烷烃的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及内标法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从3种艾叶中共检测得到17种正构烷烃,均以C31含量最高。三种艾叶的正构烷烃总含量分别为318.65、528.23和394.20ug/g,三年艾叶正构烷烃含量最高。 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6个不同采集期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GC-MS)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进一步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发现芒种节前后五天蕲艾叶挥发油的含量最高,品质最好,是蕲艾叶采集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时期,而非传统的端阳节。 3、利用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大孔树脂、MCIgel及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蕲艾的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采用谱学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2)、5,7,4′,5′-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木犀草素(5)、槲皮素(6)、金圣草黄素(7)和高车前素(8),其中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