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回顾 | 宿燕岗: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渐近故乡时 2015-07-31



2015年7月16日晚上八点,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请到上海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为我们带来《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讲题,小编就此为大家做下简单回顾。


编辑:Zoe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心衰药物治疗是根本。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图1)。其中,带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with defibrillator)的CRTP/CRTD开辟了心衰里程碑式的新疗法。


图1


CRT治疗心衰的发展


  CRT疗法也是在标准心衰治疗基础上LVEF≤35%的患者。不似药物,CRT的适应证明显局限,只适用于QRS波增宽,尤其是CLBBB患者(国外宽QRS占中重度心衰约30%)。其疗效的获得同样建立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主要促使存在心室非同步的患者进入良性循环(如可耐受更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自1993年问世以来CRT治疗心衰经历了三个阶段:


  1、治疗心衰:自MUSTIC研究到CARE-HF研究,肯定了CRT在 NYHA Ⅲ、Ⅳ级患者中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约30%)的作用,使其治疗心衰的适应证从Ⅱb类上升为Ⅰ类(证据级别:A)。


  2、抑制心衰进展:包括REVERSE、RAFT和MADIT-CRT试验,明确了CRT对NYHAⅠ、Ⅱ级患者具有抑制心脏重塑、延缓心衰进程、降低死亡率(证据级别:A)。


  3、预防心衰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鉴于右室起搏的弊端,对心功能基本正常但需要心室起搏的患者直接CRT预防心衰的发生。(BLOCK HF/Biopace)。


  CRT适应证级别(图2)看CRT治疗的循证医学发展:



图2


  美国每年CRT植入量约20万台,而我国为2000台/2014年,仅相当于美国的1/100(而总心衰患者数目相仿)。


ICD应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主要适应症包括NYHA II或III级,LVEF35%,不论是否存在室性心律失常,不论基础心脏疾病(缺血/非缺血)。一级预防时,强调生存状态良好,预计生存期>1年的患者。


  ICD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国内对于猝死的认识不足、经济问题、不改善症状、过分相信其他疗法(抗心律失常药物、血运重建等),但实际上抗心律失常药物只有β受体阻滞剂(Ⅱ类)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SCD,胺碘酮只是无负性肌力,但并不能降低心衰死亡率。只为预防ICD术后频繁放电或不适合ICD者为预防持续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CCM应用


  CRT主要用于宽QRS间期(>120ms),只占心衰少数;约有30%的患者对CRT无应答;窄QRS只有ICD预防猝死的适应证;如何纠正窄QRS患者心衰(除药物等外)?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心脏收缩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CCM)有所掌握。


  1960年代,由Wood等在羊和牛的试验中发现,动作电位绝对不应期心肌细胞外电刺激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延长动作电位时长。落入绝对不应期的刺激不会诱发动作电位,该刺激称为非兴奋性电信号(nonexcitatory electric signal),亦称心脏收缩力调节(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信号。CCM信号可延长动作电位平台期,导致Ca++跨膜运入胞内增加,改善肌浆网钙ATP酶(肌浆网钙泵,SERCA)的活性(后者在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功能明显下降)。CCM在检测到心肌激动后延迟30-40ms发放冲动,振幅在10-30mA,持续时间按在10-20ms是有效的,总能量大约是标准起搏信号的100倍。


视频回顾


  除了以上小编呈现的内容,宿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CCM应用现状、Fix-HF-5研究、治疗心力衰竭的ABCDE等内容,小编在此也没办法一一赘述,若想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开如下视频回顾:




专家简介




宿燕岗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及心脏植入性器械的植入和随访工作,所在中心每年植入心脏起搏器850台左右,名列全国前茅。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起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HRS和EHRA会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等多篇杂志编委。主编起搏相关专著4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包括国家、国家教委、卫生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和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多项。


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每天获取心血管领域最新、最权威、最实用资讯,还有每周两堂高质专家讲座,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