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通荀玉根:从美股台股看杠杆牛喜悲

 牛人的尾巴 2015-08-02

海通荀玉根:从美股台股看杠杆牛喜悲

2015-08-02 10:29:35 来源: 海通证券(上海)
217

后续监管应从限制场外融资方面加强监管,避免卷土重来

①美国1929年股灾后市场进入3年熊市,风险源于保证金交易泛滥和大规模银行资金入市,股灾后信用紧缩冲击实体基本面。②台湾1990年泡沫破灭前,新银行法修改导致场外地下钱庄陆续倒闭,场外融资真正进入大规模去杠杆,市场1990年迎来超80%的大跌。③A股“杠杆风险”已释放,1.8万亿场外配资相对于银行信贷体量较小,信用风险可控,未来需加强场外配资监管,警惕台湾1988年再杠杆历史重演。

从历史角度观察这轮股市去杠杆风险的影响。A股今年以来急涨急跌的市场表现已经具备杠杆市的基本特征,6月以来的市场调整是A股第一次经历的杠杆风险。我们重点回顾了美国1929、台湾1990两次历史上大规模的杠杆牛,并且分析了包括台湾1988年市场调整之后的市场表现以及杠杆变化,从历史对比的角度来衡量这一轮市场调整的影响幅度,以及后续杠杆的变化方向。

1929是美国杠杆最疯狂时期。美国1929年股灾后市场进入3年熊市,风险一方面来源于杠杆率过高,保证金交易泛滥;另一方面源于大规模的银行资金入市。1920-1929年银行的证券经纪人贷款数量从15亿增长至170亿,证券贷款占银行信贷总量的38%,短期拆借利率被推升至12%的高位。由于大量银行信贷进入股市,导致股市泡沫破灭后,银行坏账大量产生,从1930-1932年陆续出现了三轮银行倒闭潮,银行数量从1929年24504家下降至1932年底的17802家,银行倒闭引发的信用紧缩冲击了基本面,经济陷入衰退,指数直到1954年后才再次恢复1929年的高点。

台湾1990年股灾风险同样源于其规模巨大的场外融资。台湾1990年泡沫破灭后的巨幅调整,与其规模巨大的地下钱庄和场外融资有很大关系。据统计其地下钱庄规模曾高达3000亿新台币,约占其当时银行贷款总额4.38万亿的6.8%,场外配资高峰期1989年地下钱庄提供给投资人的利息曾高达月息4%。到1989年后期,由于新银行法的修改,场外地下钱庄陆续倒闭,场外融资真正进入大规模去杠杆阶段,市场在1990年迎来超80%的大幅调整。

海通荀玉根:从美股台股看杠杆牛喜悲

A股杠杆风险可控,股灾已过。6这轮A股 “杠杆风险”释放,银行配资的结构化产品大约8000亿左右,场外配资规模约1.8万亿元,相对于目前整体的银行信贷规模,杠杆引发的信用风险仍然可控,股市“去杠杆”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幅度远小于美国1929以及台湾1990,市场风险可控。

加强场外配资监管,警惕台湾1988重演。6月以来的A股调整,更加类似于台湾1988年,属于市场加杠杆过程中的杠杆风险释放。台湾19889月突然宣布征收资本利得税,之后市场大幅调整超过44%,但当时的市场调整并未消灭台湾场外融资的杠杆主体,大量的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场外保证金交易在1988年股灾之后很快卷土重来,最终市场在19891-6月再次从4980点迅速上涨至9846点。在这轮A股杠杆引发的股灾过后,后续的监管应该更多从限制银行资金入市、限制场外融资方面加强监管,警惕台湾1988年情况的重演,避免场外融资的卷土重来。

曹帅 本文来源:海通证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