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情商培养(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开心黎明 2015-08-03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云晓/主编

第六十四回

第五章

情商与财商教育中的心理学

一、情商培养:最重要的四大关健点(1)

二、情商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迅速提升

三、理财教育:家长必备的三大理财观念

四、理时教育:最有效的四步骤



引语


高情商的孩子,不仅自信心强、意志力坚定、生活态度乐观,更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高财商的孩子,不仅对金钱有着正确的认识,拥有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更能较早掌握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的技能。

无数事实证明,情商、财商的培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教育要点,不仅关涉孩子现在的健康成长,更关涉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如何。

作为父母,我们唯有先行为孩子铺设好这条科学的情商、财商培养之路,才能给予孩子一个好未来、好人生!


()情商培养:最重要的四大关健点(1)

方法一:用认同原则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相信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以下几个特点而心烦:

有钱就花、有新衣服就穿、有好吃的立刻就吃·····一点自控力都没有;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不管在什么场合,马上就会大哭大闹;

常常把困难或挫折放大,经常会悲观、泄气;

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处的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小伙伴们闹别扭;

……

其实,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对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这些都是孩子情商的表现。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存在上述的这些特点,这说明这个孩子的情商水平很低。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心理学家们却认为,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占20%左右,而情商因素却占到80%左右,因此,心理学家们推出了这样一个成功方程式:

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我情绪的认知能力;

◇二是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

◇四是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五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当然,孩子情商的水平不可能像智力水平那样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例如,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能够自如地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是否能正确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具体来讲,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以下儿个特点:

1.自制力强。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例如,跟家长一起逛商场时,他们能够控制住玩具和零食的诱惑,不对家长提无理的要求。

2.自信心强。自信是任何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情商水平高的孩子对自己很自信,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自己有能力和决心去战胜任何困难。

3.生活态度乐观。情商高的孩子都很开朗、热情、乐观,即使是在很恶劣的环境下遇到很多困难,他们仍能自我激励,乐观地对待生活。

4.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是指孩子与其他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妒忌等)少一些。

心理学家们还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高情商,与他们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孩子的情商培养应从小开始。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持有这样一个观点:情商是很虚无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法操作。事实上,家长们的这种想法更多只是一种偷懒的借口。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情商的主要内容,然后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去培养孩子的情商。

方法一: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认同原则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孩子也不例外。作为成人,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化解这些情绪,但孩子却不懂得这样做。所以,每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孩子会用哭、闹,甚至摔东西等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当然,在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坏情绪会通过很多奇怪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很气愤地对你说:“妈妈,今天我的好朋友被一个男生推倒了,她的身上沾满了很多脏脏的泥巴。”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不停地追问孩子这件事情的细节,“你的好朋友有没有哭呀”、“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呀”……之后,尽管关于“推倒事件”这个话题已经结束很久了,但孩子还会不断地提起。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个现象会持续好儿天。

孩子为什么总是把这件事情放在嘴边呢?是因为她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对家长说这件事情,并不是出于对好朋友的同情,而是害怕这种遭遇同样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家长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并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这种情绪,孩子很快就会把这件事情忘掉。例如:

孩子:妈妈。今天我的好朋友被一个男生推倒在地上了,她的身上沾满了泥巴。

妈妈:你一定很看不惯那个男生的做法了。

孩子:是的,他总是欺负我们。

妈妈:你是不是怕他也会欺负你?

孩子:那就让他来试试,他要是敢推我,我也会推他,让他全身都沾满脏兮兮的泥巴。

说完,孩子高兴地笑起来,好像真的把那个男生推倒在地一样。

家长这样与孩子沟通,孩子很快就会把这件令他担心的事情忘掉。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并没有为孩子提供任何具体的自卫方法,而是把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一点点引导出来。这样,孩子既认识了自己的情绪,又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没有必要再担心了,所以很快就会把这件事情忘掉。

在与其他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把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的事情转嫁到自己身上。例如,当他们听说有孩子被家长抛弃后,他们也会担心自己会被抛弃,因此会表现出很多负面情绪,例如焦躁不安、总是发脾气等。在类似的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不能责怪他们,而是要学会揣测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把这种担心和焦虑说出来,这样孩子的负面情绪一般都会很快消失。

当然,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孩子还常常会错误地,或片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在这些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感觉,而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把自己正确的感觉说出来

因为弟弟的出生,一个5岁的孩子感觉心里很不平衡,于是他这样对妈妈说:“妈妈只爱弟弟,一点也不关心我,我恨妈妈。”

听孩子这样说,妈妈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认同孩子的情绪说:“妈妈一定令你很伤心了?

“是呀,以前妈妈每天都会陪我做游戏,现在妈妈只会关心弟弟。”

“所以你觉得妈妈不爱你了是吗?

“是的。”说着孩子竟然哭了起来。这时,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一边把孩子楼在怀里,一边抚摸孩子的头。

令人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孩子竟然停止了哭泣,抬起头来跟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有些时候你还是很爱我!

妈妈继续楼着孩子说:“那当你感觉妈妈爱你的时候,把这种感觉告诉妈妈可以吗?

孩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爱”与“恨”都是孩子很自然的情感,当他们说自己恨家长,或恨某个人时,家长不要太紧张,而应该引导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上面的事例中,因为弟弟的出现,孩子感觉到家长不再爱他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而是要认同孩子的这种感觉,并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情感的另一方面。当妈妈通过爱抚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爱时,他就能回忆起之前妈妈爱他的那些瞬间,这样,孩子就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情感了。

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有意义。“当你感觉到妈妈爱你的时候,把这种感觉告诉妈妈可以吗”,这不仅能够引导孩子回忆起之前妈妈爱他的点点滴滴,而且还使孩子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到“爱”上,不仅有助于孩子保持积极的情感和情绪,积极地与家长合作,而且还会使亲子关系一点点升温。

在以上的两种情况中,家长都成功地促使孩子的负面情绪消失了。在此过程中,两位家长都运用了稳定孩子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认同原则,即不管孩子的情绪是否正确、合理,家长首先认同他们的情绪,然后想办法使孩子的负面情绪消失。

其实,当孩子产生害怕、生气、愤怒等负面情绪时,“认同”是使他们负面情绪消失的前提,因为只有他们的情绪得到认同,他们才能听得进家长的话,进而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错误的或片而的。

所以,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孩子,而是应通过认同原则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