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脏病脉案 1. 中风先兆案(气血亏虚、虚风内动) 刘某,男,63岁,工人。初诊于1995年10月17日,霜降前6天。 正常脉象 短涩略沉 病脉 两手脉细软无力,两寸尤甚。 辨脉提要 两寸脉独,寸脉主上,在脏主心肺,在体主头胸。脉虚证虚。 主诉及简要病史 头晕,心悸1周,近 2天加重,感舌麻耳鸣,左侧肢体麻木,两腿无力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晨起口干但不多饮,小便频数,余尚可。 查体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脉细软无力,两寸尤甚;舌略红,苔白薄少津;血压13.8/8.0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脉理病理分析 深秋脉当短涩略沉为平,今见脉来细软无力两寸尤甚;细者阴血不足,软弱无力者气虚。寸脉主上,两寸尤甚者,气血亏虚不能荣于上,经曰:“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者头项痛也。”心脑失养,虚风内动,故见头晕、心悸、舌麻、耳鸣、肢体麻木等证。辛劳之人,平时过于节俭,营养匮乏,气血亏虚不能荣于上,虚风内动,欲发偏枯,谨防中风。 诊断 中风先兆(气血亏虚,虚风内动)。 治则 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此纯虚之证,虽见风证,不可以祛风药治之,仿补阳还五汤意。 2、心悸、水亏火旺心肾不交案 张X X,男,29岁,个体工商户。初诊于1996年4月5日,清明后第2天。 正常脉象 弦而柔和。 病脉 六脉中唯见左寸脉洪大,余弱。 辨脉提要 左寸脉在脏主心,洪为阳脉,非旺时见,主病,为热盛。其余脉沉弱,亦为脉不应时,春见沉弱为阴虚。 主诉及简要病史 心悸阵发已患数年,每活动则加剧,近1月来加重,自觉心慌、气短、烦热、伴见干呕,失眠;纳可,二便正常。 查体 左寸脉洪大而数,余沉弱;舌略红苔白薄。 脉理病理分析 左寸脉洪数,病位在心,洪脉在春为阳有余,主热盛,为心火亢盛;余脉沉弱为不足,为阴虚。心火盛,肾水亏,心肾不交,心火盛故见心悸、烦热,火盛胃气不降故见干呕。肾水亏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烦失眠。 诊断 心悸(心火盛肾水亏,心肾不交)。 治则 清心火,安心神,交通心肾。 3、肾虚腰痛案 李X X,男40岁,工人。初诊于1995年12月8日,正值大雪节令。 正常脉象 冬令脉以沉滑为平。 病脉 两手寸、关脉沉滑应时,唯两尺脉沉弱。 辨脉提要 两尺不应时为变脉,主病。两尺脉在脏主肾,在体主腰膝。经曰:“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腰足清也。”沉弱脉冬时为阴虚精亏。 主诉及简要病史 腰痛,腰膝酸软2年余,近1年来加重,伴见两目发花,眼前似有蚊虫乱飞;纳可,二便便正常。 查体 舌略红苔白薄,脉两尺沉弱,余沉滑。腰部叩击痛不明显,各种理化检查未有阳性发现。 脉理病理分析 冬令脉以沉滑为平,六脉中唯两尺沉弱不应时,两尺在脏主肾,在体主腰膝,冬令脉弱为阴虚精亏。肾主骨生髓,肾阴虚精亏,则髓少骨不坚故病腰痛、腰膝酸软。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肾阴虚精亏日久,母病累子引起肝血不足,肝主目,肝血虚目失所养故昏花。 诊断 腰痛(肾虚精亏,肝血不足)。 治则 补肾壮腰,养血填精。 4、下肢浮肿案 魏X X,男,53岁,工人。初诊于1996年3月20日,正值春分。 正常脉象 弦而柔和。 病脉 初病脉短,后期两尺独大。 辨脉提要 1、春脉本弦今反短,短为气病中气不足;2、尺部属阴,浮大脉为阳, 尺见浮大脉是阳乘阴位,主下焦热盛。 主证及简要病史 双下肢浮肿1月余,晨起轻,午后重,伴见气短乏力畏寒。病起于外感之后(现外感已愈)纳一般,二便正常。有慢性乙肝病史。 查体 满月脸,肝掌,舌略红苔白稍厚,水滑,两关脉短余弱,踝部按之没指。尿常规,肝、肾功能化验正常。 脉理病理分析 春脉弦长,今反短。经曰:短则气病,证见畏寒怕冷,两下肢浮肿为肾两虚,水失运化。肾主水,脾制水,脾虚水无以制则泛溢,肾虚水湿气化不利则为肿。 诊断 水肿(脾肾两虚,中气不足)。 治则 益气健脾,温阳利水。 5、心悸失眠案 霍XX,女,68岁,退休工人。初诊于1995年12月22日,冬至前1天。 正常脉象 冬旺之脉,沉滑为平。 病理 两手六脉浮数,按之无力。 辨脉提要 浮数脉为阳有余,主时为夏,冬见夏脉为阳有余阴不足。脉来按之无为阴虚。 主诉及病史 二天前因生气感心慌,心悸、失眠,午后额部灼热。平时常有失眠,手足心热,纳可,二便正常。 查体 舌略红苔白薄,脉浮数按之无力。 脉理病理分析 冬令脉以沉滑为平,今脉不沉反浮数,按之无力。冬见夏脉为心病,浮数为阳有余,按之无力为阴不足。心火旺水必亏,肾旺时节当藏不藏,脉反浮数在外,为水亏火盛,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故见心慌,心悸,午后额部升阳。病起于心情不畅,肝郁化火,心肝火旺挠动心神。 诊断 心悸,失眠(肝郁化火,心肾不交,水亏火旺)。 治则 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佐以疏肝解郁。 6、肝脾不和,肝郁化火案 高X X,女,41岁,干部。初诊于1995年12月7日,大雪前1天。 正常脉象 冬旺时脉以沉滑为平。 病理 右脉浮弦有力,左脉细弦。 辨脉提要 冬见弦脉为肝病,两手脉中右脉大于左脉,浮弦有力为实。以脉辨证,知病邪来自肝,为阳邪,而表现在脾胃上。 主诉及简要病史 近1周来口苦、口涩、心急、食不知味、腹胀、纳呆、矢气多、大便干。病起于外孙烫伤,病情严重心中焦虚而发。 查体 舌红苔白厚,右脉浮弦有力,左脉细弦。 脉理病理分析 冬令脉当沉滑为平,今脉不沉反浮弦,为冬见春脉为肝病。然而右脉有力,左脉细弦,古人多以左手脉主肝肾,右手脉主脾胃。(丹溪说,两手脉相似,右手弱者责之脾虚。《素问。病能篇》曰,。。。。。。。左脉浮而涩,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右脉浮弦有力为肝气实,右手脉细弦为肝阴虚肝强脾必弱,从肝的有余脉出现在脾部故知此病为肝郁化火克脾犯胃。从病因病机上推求,病发于心情焦虑之后也证实了这一点,肝郁化火和脾失健运同见于一时,故见口若,口涩、心急、食不知味、纳差、腹胀、矢气多等证。 辨证 肝脾不和(肝郁化火,克脾犯胃)。 治则 疏肝解郁,健脾清热。 7、弦晕、中风先兆案 梅XX,女,68岁退休工人。初诊于1995年11月25日,小雪后第2天。 正常脉象 沉滑。 病脉 沉细弦。 辨脉提要 冬旺之时脉见沉滑为平,今沉中兼见细弦为冬见春脉为肝病。细为阴不足。弦为阳有余。 主诉及简要病史 近1周来头晕目眩,两足萎软无力不能站立,伴见心慌、失眠、口干、口苦。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1993年曾患脑梗,经治疗后恢复,半月前发生一次小中风,当时口眼歪斜、失语、半身不遂,一天内恢复恢复正常未留残疾。现纳可,二便正常。自述有家族高血压病史。 查体 血压30.7/16.0KPa,四肢活动基本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略红,苔白中心稍厚,脉沉细弦. 脉理病理分析 冬旺之时脉当沉滑为平,今沉中兼见细弦,弦为肝脉,为阳亢,细者阴不足.经曰:诸风掉弦皆属于肝,今证见头晕目眩,不能站立是肝风欲动之兆,脉证合参为阴虚阳亢,肝风欲动.阴虚水不涵木故见心慌、口干、口苦等证。 诊断 中风先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欲动。) 治则 平肝潜阳,养阴熄风。 8、郁证、带下案 吉XX,女,30岁,干部。初诊于1995年1月15日大寒前6天。 正常脉 沉滑。 病脉 左手脉弦,右手软弱无力。 辨脉提要 脉不应时为变脉,主病。变脉涉及两脏同病时,当按五行生克辨证施治。两手脉不一,右手脉软弱无力主脾胃,左手脉弦为肝脉。 主诉和简要病史无 生气之后,肝区胀痛两月余,近十余日加重。现感身困乏力、口淡、纳食无味、腰酸、小腹下坠,白带量多色黄,月经正常,二便正常。 查体 面色淡黄,舌淡红、苔白稍厚,左手脉弦较有力,右手脉软弱无力。 脉理病理分析 三九时节肾气旺,脉当沉滑为平,今左脉不沉反弦,是冬见春脉为肝病,右脉软弱无力为长夏脉,冬见长夏脉为脾病。脉在肝,有力为实。脉在脾无力为虚。两脉合看为木克土。 病起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故见肝区胀痛。肝强脾必弱,脾虚失运故见身因乏力,口淡无味,纳差。脾虚则湿胜,积湿下流则白带量多,湿郁久生 热则带下色黄。带下日久必损及肾,肾气伤冲任不固则腰酸,小腹下坠。脉证合参为郁证,带下。 诊断 郁证,带下。(肝木克脾土,肾气伤。) 治则 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佐以固肾。 9、脾虚胃失和降案 白XX,女,16岁,学生。初诊于1995年2月25日,谷雨后第4天。 正常脉象 弦而柔和。 病脉 弦而软弱。 辨脉提要 1、初诊:弦而软弱为春兼长夏脉,非其时而有其脉,主病。 2、复诊:弦而洪滑为春兼夏脉,为心病,但有心脉而无心证,非为心病,此案为药力所致。 主诉及简要闰史 腹胀、纳差、纳后腹胀加重,大便不畅半年有余,曾服多种药物疗效不佳。 查体 面色淡黄,腹肌薄弱。六脉弦中兼见软弱无力不胜重按,舌淡红苔白稍厚。 脉理病理分析 春季肝旺,脉当弦而柔和为平,今诊其脉弦而软弱不胜重按,是春兼长夏之脉,非其时而有其脉,主病。软弱无力脉在脏为脾,病性为虚。脾虚运化无力则证见腹胀纳差,纳后腹胀加重,脾虚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故大便不畅。 诊断 脾虚,胃失和降。 治则 益气健脾,通降和胃。 10、咳嗽,寒郁化热案 刘XX,男,24岁,职员。初诊于1995年,元月1日,冬至后10天。 正常脉象 沉滑。 病脉 浮涩而短。 辨脉提要 见此脏脉,有此脏证方为此脏病。 主诉及简要病史 咳嗽20余天,其声深沉无淡,伴见低热午后恶寒。病起于1月前在山区学汽车驾驶,感受风寒。现纳可,二便正常。 查体 舌略红,苔白薄,脉浮涩而短。 脉理病理分析 冬脉应以沉滑为平,今见浮涩而短,为冬见秋脉为肺病。脉浮为风邪在表,为阴虚,脉短为气病,涩为津伤。从病因推求,其受风寒于前,化热伤阴在后,风寒伤肺,肺失肃降,寒邪郁久化热。从症状上看,午后恶寒为表邪未解,咳声深沉无痰为热伤肺津燥痰难出,故咳不止。脉证合参为风寒伤肺,郁久化热伤阴。 诊断 咳嗽(风寒化热损伤肺阴)。 治则 先以宣散郁寒佐以清肺化痰。 11、眩晕、气阴两虚案 蒋某,男,50岁。初诊于是1995年5月2日,春末。 正常脉象 弦而兼洪。 病脉 两寸脉尤甚,余浮软无力。 辨脉要提 既有整体的不应时,又存在部位上的两寸独弱,左寸尤甚,应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主诉与简要病史 今天 下午下班回家,上5楼后突然头昏,口舌、四肢麻木,乏力。伴见心慌气短,汗出,微恶寒。平时工作劳累,长期失眠,纳少,二便正常。 查体 舌体瘦,质略红,苔白薄。脉浮软无力,两寸弱,左寸尤甚。血压14.0/8.0KPA。 脉理病理分析 春末脉当弦中兼洪为平,今见浮软无力是春末见长夏脉为脾病,但未见脾证知非为脾病,按28脉主病求之。浮软弱无力为气血两虚,两寸脉主心肺,以心肺气虚尤甚。本为气血两虚体质,又于劳累之后,烦劳伤气,气虚加剧,血不能上达于头面及四肢,故见头目晕眩、口舌及四肢麻木。由于心肺气虚故见心悸、气短、自汗出、微恶寒。夜间属阴,阴虚不能潜阳,阳不能入阴,故见平日失眠。 诊断 眩晕(气血虚,心脑失养)。 治则 补气养血,安神。
阅读(775)评论(1)
|
|
来自: jinxiangu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