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叶文献】(1)

 飞云阁0811 2015-08-04

降脂益寿茶质量控制研究

建立降脂益寿茶(决明子、甜叶菊等)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决明子、甜叶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c。 柱;流动相:甲醇旬 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2%,RSD=2.0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降脂益寿茶的质量控制。 

高纯食品鞣酸的中试工艺研究

前言

鞣酸又称为单宁酸(Tannic acid)、五桔子单宁酸,属于水解类单宁,水解后可得到桔酸和葡萄糖,是最早研究的单宁之一。单宁酸属于典型的葡萄糖桔酰基化合物,结构如图I所示,其多酚羟基的结构赋予了它一系列独特的化学特性和生理活性,如能与蛋白质、生物

碱、多糖结合,使其物理化学行为发生变化;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和静电作用;具有还原性和捕捉自由基的活性;具有两亲结构和诸多衍生化反应活性等,在医药、食品、日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食用单宁酸可作饮料和酒类的澄清剂、稳定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在啤酒及饮料制造时用于除去因蛋白质存在而引起的混浊沉淀。工业单宁酸中含有树脂、蛋白质、淀粉等,为了达到食品鞣酸的要求,进一步分离纯化,除去小分子酚类等杂质,提高其含。量。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沉淀法、透析法、溶剂法、凝胶柱色谱法等,工业生产大都采用溶剂法。

酸能溶于乙醇、乙酸乙酯、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这 图l 单宁酸的化学结构式

几种溶剂中乙醇、甲醇、丙酮都能和水混溶,乙酸乙酯亲水性较差,除少量被水饱合外,可与水很好地分层。利用此性质,可以用乙酸乙酯萃取单宁酸的水溶液,将大部分单宁酸转移到乙酸乙酯层,而将较多量的水溶性杂质留在水层,从而起到提纯单宁酸的目的。国外最早提出乙酸乙酯萃取法提纯单宁酸的是R.Armitage L5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随着没食子单宁化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不断深人,鞣酸原有的各种系列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对鞣酸产品在纯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提取单宁的目的各不相原有小试工艺的基础上,对高纯食品鞣酸进行了中试开发研究。首先用水浸提五樯子制取单宁酸,并在单宁酸溶液中加人某种弱碱性物质A与单宁酸中的杂质进行反应,使之有利于萃取过程进行,然后通过乙酸乙酯为溶剂萃取,活性炭脱色等过程制备高纯度食品鞣酸。产品经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啤酒厂应用,效果良好。

1 实验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原料及试剂

五倍子、乙酸乙酯、活性炭均为工业品;蒸馏水(自制);单宁酸标准品、没食子酸标准品(南京林化所)

Lc6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浸提罐、真空浓缩釜、蒸发器、喷雾干燥器(重庆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1.2 分析方法

1.2.1 五桔子按国家标准(GB584886)测定。

1.2.2 单宁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外检测器波长280mim;流动相,水(1%磷酸):乙醇=8020;固定相,DEVELOSILDDS7;不锈钢柱4 mm×25 12m;流速,1.0 mlmin.

1.2.3 树脂或糊精试验、树脂类物质试验、灼烧试验:按FAOWHO1992标准测定。

1.2.4 干燥失重(105,2 h)

1.3 分离纯化方法

1.3.1 原料浸提

浸提过程是用水浸泡五倍子原料,把有效成分从固体转到液体中。浸提过程主要以优质、高产、低消耗等指标为依据,原料的内部性质,外部形状、溶剂的数量和质量、温度、时间、液固接触的形式都直接影响着浸提效果。

1.3.2 分离纯化

单宁酸是一种混合物,从五倍子原料提取单宁酸时还伴着糖类、酚类、植物色素、蛋白质,无机盐、酯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单宁酸的溶解性、灰分、颜色和纯化均有影响。乙酸乙酯是单宁酸最好的萃取溶剂,它对单宁溶解度好,对非单宁如树脂、淀粉、无机盐、糖类等是不溶解的,利用此性质可使单宁酸与树脂、淀粉、无机盐等杂质分离,同时,乙酸乙酯与水之间溶解度小,重度差大,能分层,形成二相体系,有利于回收。

为从单宁酸溶液中分离出没食子酸类物质,选择在单宁酸溶液中加人某种弱碱性物质A与没食子酸类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生成物在乙酸乙酯中不溶解而达到使单宁酸与没食子酸类分离的目的。

1.3.3 活性炭脱色

五槽子单宁酸的没食子酰基上因含有多元酚,故很容易被氧化,如空气、溶液的pH、温度等都能使单宁酸外观色泽加深,为了除去在操作过程中带人的水不溶物、氧化杂质等,采用活性炭脱色不仅可提高产品纯度,还可使产品外观、色泽、澄明度等达到要求。

1.4 高纯食品鞣酸的制备

首先将257 kg五桔子进行粉碎、筛分,使樯子粒度为0.51.0cm,加入蒸馏水用逆流浸提的方式进行浸提,浸提温度6O7O℃,将810Be。浸提液蒸发浓缩制成1318Be。的单宁浓胶备用。取单宁浓胶600,加人弱碱性物质A910 kg,待反应完全后,加人650 kg乙酸乙酯分4次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一般为5060℃,合并萃取液,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回收乙酸乙酯。浓缩液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再加人活性炭20kg,于7O℃下搅拌脱色30 min,趁热过滤,滤饼用70的蒸馏水洗涤三次,将合并后的滤液置于真空浓缩釜中进行浓缩,然后喷雾干燥,最后得高纯食品鞣酸94.56 kg,高纯食品鞣酸的收率为64.1%。

工艺流程:五桔子一破碎一筛分 浸提一浓缩一加入弱碱性物质A一乙酸乙酯萃取一浓缩一脱色-+单宁溶液一蒸发一干燥一高纯食品鞣酸。其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母液送桔酸车间制取桔酸,回收的乙酸乙酯重复使用。

2 结果与讨论

高纯食品鞣酸的制备涉及到工艺用水量、萃取溶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及pH值的确定、溶剂回收率的控制等诸多因素。中试实验结果及中试样品与进口产品质量指标比较如表1,表2.

2.1 温度的影响

五倍子单宁属于热敏物质,浸提温度一般不超过7O℃;萃取温度升高,单宁酸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相

应增加,非单宁类如树胶、无机盐等则不溶于乙酸乙酯,由于单宁酸属于热敏性物质,温度过高,易于被氧化,故萃取温度一般为5060.

2.2 原材料单耗与溶剂回收率的控制

溶剂萃取法规模化生产高纯单宁酸,五桔子单耗和乙酸乙酯的回收率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其中五桔子单耗应≤3.0t,乙酸乙酯回收率应达9O% ,本工艺技术均达到上述指标。

2.3 pH值的影响

由于单宁酸受pH值影响较大,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氧化,且随着pH值增加,氧化加剧。故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其反应环境的pH值必须加以控制。

2.4 活性炭的选择量。

2.5在脱色过程中,活性炭的内在质量如脱色率、目数、铁含量直接关系到脱色效果,尤其是活性炭的铁含因单宁酸可与铁生成蓝黑色的络合沉淀,影响单宁的质量,目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过滤速度及过滤效设备材质选择单宁酸易被铁离子污染,在选择设备材料时,都以腐蚀率和对单宁颜色的影响两个指标进行选取。单宁酸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材料应选择奥氏体不锈钢(1Crl8Ni9Ti),搪玻璃反应釜和内衬塑料等。

3 结 论

以五桔子为原料,通过蒸馏水浸提、乙酸乙酯萃取、活性炭脱色等单元过程中试规模制备了高纯食品鞣酸,单宁酸含量达98.5% ,收率为64.1%,五桔子单耗为2.8t,乙酸乙酯回收率为94.05% 。该工艺经济合理,主要原材料五桔子单耗≤3.0t,易于工业化。

贵州是五槽子的主产省,高纯食品鞣酸的成功研制,对提高五倍子深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年份茯砖茶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茯砖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属黑茶类),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丝绸之路两侧的牧民日不可少的饮料,并被称为神秘之茶。民间常将其作为一种治疗腹泻的偏方,并有研究资料证明茯砖茶有很好的抗腹泻效果[1】。致泻的原因有多种,主要腹泻有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及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等,一般情况下细菌可能导致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茶叶是一种纯天然饮料,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丝状真菌等)具有广谱抗性,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茶叶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组分和机理有一定的研究2-5],但有关茯砖茶的杀菌作用还鲜见报道。本研究选用常易引起动物腹泻的几种菌,探讨不同年份茯砖茶的水提取物对其抑菌效果,比较不同陈化程度的茯砖茶的抑菌活性,为分析茯砖茶的药理功效做些基础研究,对进一步扩大其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取湖南益阳茶厂于1996200220093个不同年份生产的茯砖茶,分别粉碎后过20目筛备用。

试验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杆菌(SaLnorzella)、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志贺氏菌(Shigella),均由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微生物研究室提供。

2.主要仪器与设备

R-100旋转浓缩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H-2050R离心机(长沙市八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数显恒

温水浴锅(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LS-B50L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SW-CJ-2D名牌之星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ZD-85荣华气浴恒温振荡器(长沙八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镊子、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皿、无菌过滤头、铝质烘皿、规玻璃仪器、抽滤装置等。

3.主要试剂

酒石酸钾钠、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三氯化铝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4.试验方法

(1)茯砖茶水提物的制备。茯砖茶水提物的制备参照文献[6],将茯砖茶粉碎,按茶水比1:15用沸水浸提茶叶30rmn,两层纱布过滤,滤液经4500 rpm离心15min后浓缩,制成相当于含茯砖茶原料l.Og/mL浓度的提取液,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中,经121.3C20min高压灭菌后,冷却备用。(2)培养基和茯砖茶水提物的药敏纸片制备。牛肉膏汤、琼脂培养基及药敏纸片的制备均参考文献[7]

(3)试验菌活化培养、活菌计数和供试菌液的制备按参照文献[ 8-9]

(4)药敏纸片法抑菌试验。按参照文献[10]

(5)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按参照文献[11]略作优化,将配置的固体培养基在121.30CO.lMPa条件下灭菌20min,当灭菌培养基冷却至60C左右时,在无菌条件下准确量取不同体积的茯砖茶提取液加入固体培养基中,配制成浓度lOOmg/mL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3.13mg/mL1.56mg/mL0.78mg/mL的茯砖茶水提取液浓度系列培养基,每个浓度做3个重复。不加茯砖茶提取物液的培养基为阴性对照。冷却凝固后,每平皿加入O.lmL的菌悬液,涂匀,将细菌置于37C下培养24h,观察生长情况以不长菌的最低提取物溶液浓度为该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6)茯砖茶茶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参考文献[12]

二、结果与分析

1.六种细菌培养物菌落形成单位的测定

结果见表137C环境下培养24h6种细菌培养物活菌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将各菌的菌原液稀释到105cfu/mL,根据各菌的活菌数排列,从大到小依次需稀释104倍、104倍、103倍、102倍、102倍和10倍。

2.药敏纸片法测定茯砖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结果见表220092002两年份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对不同供试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仅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20.40mm:t0.87mm,其次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对大肠杆菌

的抑菌圈只有10.95mm±0.53mm2002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有18.10mm±0.91mm,其次是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仅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效果不太明显,对其他4种供试菌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合来看,茯砖茶的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效果越差。

3.茯砖茶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检测

结果见表3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提取物对志贺氏菌的MIC值最小,为1.56mg/mL2002年生产的茯砖茶提取物对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值最小,为3.13mg/mL1996年生产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值最小,为50mg/mL4.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不同年份茯砖茶的内含成分的差别很大,随着茯砖茶贮存时间的增加几种主要的化学成分相应减少,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多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24%6.12%2002年生产的分别含有12.50%6.48%1996年生产的只有4.79%2.21%,减少得较多。

三、讨论

茯砖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多糖、维生素等。茶多酚具抗氧化、抑菌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肠内细菌、肺炎杆菌、黄曲霉菌、金黄色链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3]。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一大类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低浓度能抑菌,高浓度能杀菌[1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抑菌效果最好,2002年的次之,1996年的茶最差,说明茯砖茶存放的时间越长其抑菌效果越差。茯砖茶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自动氧化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茶叶中的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茶多酚和黄酮类的含量减少较多,这两种成分均是抑菌活性成分,因此导致茯砖茶越陈其抑菌效果就越差。

提取物体外的抑菌强弱与提取物成分组成及浓度密切相关,但大多数药用植物水提取物浓缩至较高的浓度时,往往会变得粘稠,这种提取物成分复杂,常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及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有机酸等多种抗菌、抑菌成分,也有蛋白质、淀粉、多糖、树脂等无抑菌作用的成分㈣。本试验所用茯砖茶提取物,未作醇沉去杂,对各细菌的抑菌作用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显示仅对部分菌种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本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茯砖茶提取物抑菌效果,此两种方法均是测定抑菌作用大小的有效方法。药敏纸片法操作简便,抑菌圈直径大小也可作一种定量测定指标,但不够精确,可用于筛选药物;二倍稀释法是一种精确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较为复杂,可作为最后精确测定方法。

总的来说,茯砖茶提取物对致腹泻微生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说明茯砖茶对细菌性致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陈化时间越长,其抑菌效果越差。

参考文献:

[1]余智勇,黄建安,杨明臻,等.茯砖茶抗腹泻效果研粗.茶叶科学,200929(6)465-469.

[2] WU S C,YEN G C,WANG B S.Antimutagenic and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Pu-erh tea [JJ. Food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7,40(3 ):506-512.

[3] TIWARI R P,BHARII S l<,KAURH D,et aLYnaljsticantr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and antibiotics[Jl. Inrlian J MedRes2005122: 80-84.

[4] LEE H C,JENNER A M, LOW C S,et a1.Effect oftea phenolics and their aromatic fecal bacterial metabolites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J].Research in Microbiology,2006157(9)876-884.

[5]唐裕芳,张妙玲,冯波,等,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Jl.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53-557.

[6]徐任生,陈仲良.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Ml.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

[7]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和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9-102.

[8]沈关心,微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0.“

[9]沈萍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杨履渭,刘秉阳.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440-447.

[11]谢主兰,吴文龙.榕树叶抑茵作用的试验研究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3(2)7-9.

[12]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24-135

[13]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28-329

[14]俞佩芳,三种常见药物植物抗茵作用的探讨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8( 1)89-93.[15]路振香.八味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茵试验切.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3)37-39.

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研究进展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 Sc)和钇(Y)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Rare  Earth),简称稀土(RER)。分为轻稀土(又称铈组)和重稀土(又称钇组)。其中铈组稀土含量大于钇组稀土含量,两者比值为2.15,铈组元素的分布量每吨为101g,钇组元素的分布量为每吨49g。稀土农用是我国科学家首创,是居世界领先水平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成果。自1972年我国首次将稀土应用于农业以来,已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稀土不是生命必需元素,但由于其在低剂量条件下对生物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中作为一项增产措施被广泛应用。中国是茶叶主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随着茶叶生产新技术的不断推出,特别是稀土的广泛应用,使得茶叶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家标准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各类食品中稀土含量规定了限量指标,其中茶叶的限量指标为≤2.Omg/kg。为了更好地执行此标准,有必要测定分析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这不仅对茶叶质量控制有指导意义,而且能为茶叶的种植、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稀土元素对茶树等作物的作用及对人体的影响

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降解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可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稀土离子进入植物体以后对生物体内生物酶、生长素等蛋白质大分子配体产生了作用。稀土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减轻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有报道称:在茶树叶面喷施硝酸稀土有增产提质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王常红等研究了稀土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对茶叶叶面喷施硝酸稀土,观测茶树的花蕾生长动态及生长类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对茶树使用稀土不能盲目,在茶树新梢生长的季节里施用稀土,对促进春夏茶增产是有利的,而在秋季就要慎用。稀土在植物的增产增效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稀土元素的毒理及生理效应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且使用超量将导致致突变性、Hormesis效应(适宜剂量的稀土可提高作物产量,但超过一定剂量就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等负面效应。而且残留的稀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多年来随着稀土在农业、医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证实稀土是一种生物微量元素。鲁越青等总结了微量稀土元素的药效及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凝血作用、烧伤药物、抗炎、杀菌作用、抗肿瘤、抗动脉硬化等。另有研究证明,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高于2mg/kg剂量的农用稀土(常乐)仍能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肝细胞和发育中的红细胞DNA损伤。Birgit K Caiser等研究了受氧化铈污染的环境对人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摄取的潜在途径是胃及肠上皮细胞,而且粒子越小越容易被人吸收。经静脉进入的稀土主要沉积于肝,其次是骨、脾、肾;从呼吸道进入的稀土沉积于肺和支气管;从腹腔内进入的稀土主要沉积于腹膜部和消化道。轻稀土主要分布在肝中,骨骼中含量较少;重稀土主要积聚在骨骼里,肝中较少。

二、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

1.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茶叶中的稀土元素的检测技术经历了低级到高级,微量分析到痕量分析的过程。出现的主要技术有偶氮胂Ⅲ-K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分析法、ICP-AES法及ICP-MS法和中子活化法等。

GB/T5009.94-2003《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中使用的是的分光光度法,对上述方法是否适用于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检测,学术界仍存在质疑。周卫龙和董菁等人先后探讨和改进了国标测定茶叶中稀土总量的方法。结论是该国标并不适用于茶叶,并研究改进了新的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方法。

近年来,ICP-AES法及ICP-MS法是发展最快的无机痕量分析技术,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高效的样品分析能力,越来越多地用于茶叶等的微量元素的分析检测。Nan zhang等用改良的ICP-AES法测定环境和食物中的稀土元素,影响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H、流速、样品体积、洗脱离子等。ICP-MS仪器用等离子体( ICP)作为离子源,质谱(MS)分析器检测产生的离子。它可以同时测量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测定分析物浓度可低至亚纳克/升或万亿分之几的水平。易于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应用十分广泛。因此,2008年国家颁布了CB/T22290-2008《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CB/T23199-2008《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将ICP-AES法和ICP-MS法用于国家标准中。

中子活化法简称活化法( activa-tion  method),利用中子照射某些元素,产生核反应,使这些元素转变为放射性核素的过程,称为活化。研究活化产生的核素的放射性特点,如半衰期、射线的种类和能量等,来确定试样中某些元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分析。张智勇等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油菜叶绿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叶绿体中含有微量稀土。

2.前处理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以样品预处理来看,主要分三类:酸化消化、微波溶样、悬浮制样和灰化法,酸化消化和灰化法处理方法较为普遍。

目前,微波消解技术在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谭和平等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茶叶和土壤样品进行处理,以ICP-MS测定了其中的稀土、重金属元素以及ITeRb等鲜有报道的元素,完善了微波消解技术的应用体系,并与电热板消解法做了准确度、精密度与回收率比较。实验证明,微波消解法能够完全满足土壤和茶叶中重金属与稀土元素消解的要求。

浊点萃取法( 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液一液萃取技术,它不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以中性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的溶解性和浊点现象为基础,改变实验参数引发液相分离,将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分离。目前该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样品稀土检测的前处理中。Yingjie Li等利用在线CPE萃取技术,通过使用/不使用8-羟基喹啉( 8-Ox)作为螯合剂,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影响萃取效果的参数主要是pH、流速、螫合剂的浓度及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的浓度。

三、国内对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析方法的研究

从文献来看,目前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最常用的就是ICP-MS。徐子刚和许凌等采用ICP-MS分别对9种茶叶(包括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和209只茶样(包括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普洱茶等)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发现,9种茶叶中轻稀土元素质量浓度都较高,其质量浓度占被测稀土总质量浓度的80%以上。209只茶样中含量低于0.50mg/kg的有26只,占所有被测样品的12.4%;含量高于2.OOmg/kg的茶样有19只,占9.10"/0;所测茶样稀土含量主要分布在0.5mg/kg1.5m;/kg之间。林文业等采用ICP-MSHN03+H202混酸体系高压密闭微波前处理样品联合技术,同时测定了大米、茶叶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对消化条件、测定方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并进行了国家标准物质的对照分析质量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达9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8%,仪器检出限为5070ng/kg

  在稀土含量检测的方法中,GIV15009.94-2003在准确度和效率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检测技术的需求。已被现代先进的分析仪器取代。而上述文献中采用的是ICP-MS方法,可测

15种稀土元素,在灵敏度、准确度方面均有良好的结果,但由于ICP-MS高昂的造价,限制了该仪器在实验室的应用范围。同时,根据文献统计,在茶叶中含量较高的稀土元素主要为LaCePrNdSm,而且目前所用的稀土化肥中以上述5种元素的氧化物为主。而ICP-OES完全可以满足检测这5种稀土元素的要求。石元值和霍江莲分别建立了用ICP-OES同时测定茶叶样品中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前者采用干灰化与微波消煮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绿茶与乌龙茶茶叶样品,结果精度与准确度良好;后者在优化条件下,5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为1.1—5.1g/kg,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国家一级茶叶标准物质( GBW10016),结果符合证书值要求。

四、不同地区间及茶树不同部位中稀土元素含量的研究

茶叶中稀土元素与其生长环境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直接相关。土壤中的稀土含量以稀土氧化物计算,一般为100200mg/kg,而且多以难溶化合物状态存在,土壤中稀土的含量因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而异,呈一定的生物气候带分布特征。王立军等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中国不同地带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棕壤、褐土、淋溶黑钙土及白浆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砖红壤、红壤为轻稀土富集、Ce亏损型。徐鸿志等用ICP-MS检测了分别采自山东临沂、浙江衢州和湖南岳阳地区的茶叶及相应地域016cm深度的种植土壤样品,数据分析表明,茶叶中稀土元素的丰度随地域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相关的差异性同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李崇勇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来自汉中茶区西乡、南郑、勉县、宁强等地的绿茶中稀土含量。通过样品比较,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取得了较好结果。样品中稀土含量均低于l.Omg/kg

上述的研究认为,茶叶中稀土含量的高低与土壤母质稀土含量、使用稀土肥料等因素有关。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期及不同部位上的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也不同。杨秀芳等研究发现:茶树新梢的稀土元素,其含量高低与茶树叶片的生长期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同样的生态条件下,生长期越长,叶片越老,其对稀土元素的积累就越高。而且稀土总量与叶片位置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树新梢中芽部的稀土含量最低,嫩茎和不同位置的叶片稀土含量均高于芽部。据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送检样品进行稀土总量的测定发现:稀土总量与茶叶的原料老嫩度关系很大,嫩度较好的名优绿茶等产品的稀土总量一般不会超标;而原料成熟度较高的铁观音产品,大部分样品测定结果在限量值(≤2.Omg/kg)附近,有的样品存在稀土超标现象。

五、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存在状态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早期人们对稀土元素存在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富集和分级上,现在这个过程仍然不十分明确,ShiMing Ding等研究了小麦中的稀土元素的存在和分布,发现稀土元素主要

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细胞壁中。ZhongShulin对天然生长的茶叶进行生化分离,将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脂溶性物质、粗茶多酚、粗蛋白等,用ICP-AES法和马尿酸偶氮氛麟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稀土元素含量,发现稀土元素镧主要分布在含蛋白质的组分之中。

汪东风等用ICP-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稀土元素3/4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a-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1/4(约0.48mg/kg,远低于≤2.O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是和茶多糖结合存在的,有必要对其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汪东风等应用ICP-MSNMREXAFS等分析方法测得成品茶叶中含有稀土结合多糖( REE-BPS),试验表明:按稀土农用的常规方法施用稀土虽对植物性可食部分中稀土总量增加不多,但通过对多糖中稀土含量分析时发现,茶叶REE-BPS含量增加较多。同时进行的动物试验证实,REE-BPS具有较强的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和降血糖的作用。通过用不同浓度的REE-BPS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影响的分析表明,REE -BPS1.5lOmg/mL范围均有以血清凝集素为指标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其中以浓度2mg/mL最为明显。

研究表明,茶多糖稀土复合物还可用于农残的降解。杜德红和吴昊等分别研究了茶叶多糖铈配合物( Ce-TPS)和茶多糖稀土复合物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有很强的降解作用,TPSCe-TPS应用于大田,可有效降低菠菜中毒死蜱及乐果残留量;茶多糖稀土复合物能有效降解果蔬中的毒死蜱残留,降解率高达85.4%82.4%。结果显示,将茶多糖稀土复合物作为果蔬脱毒死蜱清洗剂使用是可行的。稀土离子也具有抑菌作用,一般表现为,适宜浓度的稀土元素在生长前期对微生物生长有轻微刺激作用,提高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可以推测茶多糖稀土复合物或许也有抑菌的作用,值得科技工作者研究。

六、展望

国内对茶叶中的稀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含量的检测上,对于存在状态、作用机理及污染危害分析的还较少,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比如对存在状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稀土元素和茶多糖形成复合物,对该复合物的研究现在已成为热点,它的功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茶叶中稀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更合理地利用,为人类造福。

茯茶历史及研究现状

茯茶,因当时所采用的原料来自湖南,故又名“湖茶”,又因在伏天生产,也叫“伏茶”,香气和功效类似“土茯苓”,因而得名。茯茶为砖块形蒸压黑茶之一。对传统茯茶产品已有相关的研究,但优质茯茶加工工艺、品质形成及品质特色有待研究。

茯茶历史

茯茶约在1524年生产问世,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临湘和益阳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吨。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楼洞茶场,引用湖南茯砖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吨左右。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砖的松紧度和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相应的环境条件外,也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茶有单独“发花”工序,在烘房中缓慢“发花”。

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橙红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橙红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1986年起茯砖的规格逐步小型化,茯砖茯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菌落(俗称“金花”,学名称之为冠突曲霉菌,内含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颗粒大,干嗅有菌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评价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

茯茶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茯茶选用的原材料为黑茶三级、四级,该原料叶薄,色重,有一定的含梗量,无机元素含量高,符合传统茯茶的特殊制作工序要求。过去人们制作茯茶,依凭繁琐而复杂的手工工艺,使得产品既不卫生,又难以大批量生产;现在生产采用科学而精密的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彻底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量。

茯茶是砖茶中的特殊高档品种,这种看似简单的微型砖茶,其制作需要经过选料、筛制、渥堆、压制、发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有一道发酵与发花的关键工序,它可使黑茶生成一种颗粒“金黄色菌花”,此“金黄色菌花”已在87年国家标准中,命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其他茶叶难以具备的菌种。它能助消化、降脂肪、解油腻,从而也使茯茶形成了它特有的优势。由于茯茶特殊工艺而存在的大量冠突散囊菌借助体内物质代谢及分泌的胞外酶作用,形成独特的品质风味。他不仅温润适口,而且调理五脏,并具有浓郁的“菌花香”以及茯苓与茶有机协调的药用保健功能,故人们将此茶称为茯茶。茯茶压制、烘干后,一般用严格的隔潮包装。较精致一些的普遍采用铝铂纸裹严,然后塑封。茯茶块有的粗犷大如砖块,有的则精致小如指头。

茯茶的药理功能

据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及理论检测分析表明,高级茯茶中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有的无机元素、钾、锌、铁、锰、铜、钙、镁比其他茶叶高;茯茶的原材料本身即具有对人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阻断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形成;所含脂肪分解酵素含量高于其他茶类;茯茶中的--氨基丁酸含量丰富,有着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因而茯茶具有分解油腻、利尿通便、消食和胃、止泻化痔、醒酒安神、抗癌防辐射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功能。对于年龄在50-70岁的高血脂症患者,每日坚持饮用茯茶3次以上,不出一月,身体血液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脂质过氧化物等生化指标,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不难看出西北地域的人们为何对此茶情有独钟。当然,各个民族,不同地域的茶艺各有特色,概因饮食习惯、地域风情不同而异。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草原的奶茶,还有诸如清茶、摆头茶、三泡台等等,花样繁多,别具风味。

长沙市科技局立项,长沙蔚都实业研发生产,泉笙道茶业出品的高档优质茯茶--禅洱茯茶,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品的禅洱茯茶打破了传统工艺上的局限性,产品规格、原料与传统边销茯茶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传承湖南黑茶的传统工艺上,将传统与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是湖南黑茶标准化生产的一大步。

茶多酚在水产品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大多数食品较长时间的保存往往需要添加食品防腐剂。现在食品工业中主要使用的化学合成防腐剂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陛高、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和可防腐保鲜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茶多酚(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花青素和酚酸4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的数量最多,

约占茶多酚的60%~80%,它是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主要有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GCG)6种。其中前4种为非酯型儿茶素,后2种为酯型儿茶素。这些物质的化学组成如图1所示。

 

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纯的茶多酚是白色的不定形结晶或粉末,带茶香,有涩味,并略有吸潮性,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而呈淡黄色至褐色。茶多酚易溶于水及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茶多酚对热和酸比较稳定,但在pH≥8或光照条件下

易氧化并褐变。

3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

3.1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

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自日本学者最早报导茶叶的抗氧化活性以来,数以百计的研究报道了茶叶及其活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对O2-OH一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8%以上,清除速率常数在lO ~10H数量级,对活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的综合清除效果优于VE和V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以下4种机制完成:

(1)茶多酚中的儿茶酚(邻苯二酚)结构具有很强的金属离子螯合的能力,从而降低了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2)茶多酚能够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从而减少对细胞DNA和其他分子的氧化损伤。

(3)抑制氧化酶,减少自由基生成。通过猝灭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如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酯还原酶、谷胱甘肽一S一转移酶的活性。

(4)茶多酚能与过氧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终止脂质过氧化链反应。

3.2 茶多酚的抑菌性

茶多酚对l2个细菌类群的近百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茶多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一般仅为每千克数百毫克,对食品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f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等)的测试结果表明,其MIC均未超过1 g/L,最佳抑菌浓度为4.0 g/Lt。表明茶多酚对细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和较强的抑制能力。

茶多酚的抑菌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几种可能的机制主要有:①特异性地凝固细菌蛋白;②与细菌遗传物质结合;③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茶多酚能够逐步破坏假单胞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碱性磷酸酶渗出,继而破坏细胞膜,并在细胞膜上形成孑L道,加速内容物的渗漏,使细菌代谢发生紊乱,起到抑菌作用。

影响茶多酚抑菌作用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NaC1等。pH值对茶多酚抑菌活性的影响较大,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茶多酚抑菌活性较好且较稳定,当pH值为7~8时抑菌活性最强,但随着碱性的增强,抑菌活性反而呈下降趋势。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即低温长时间放置和高温短时间加热对茶多酚抑菌活性影响不大。另外,NaCI可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随NaC1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量效关系。

3.3 茶多酚的增效剂

3.3.1 有机酸类

酒石酸和柠檬酸分子中具有很多羟基结构,其质子可释放出来用于还原茶多酚。另外,有机酸还能螯合金属离子,使其不再起助氧化作用。

3.3.2 维生素类

VE通过钝化氧化自由基的活性或与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反应来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VC则以其良好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对茶多酚起到增效作用。

3.3.3 壳聚糖

茶多酚与壳聚糖复合运用到牛肉中,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的效果。

3.3.4 脂溶性茶多酚

由于极性抗氧化剂和非极性抗氧化剂在抗氧化功能上的互补性,使茶多酚和脂溶性茶多酚联合使用的抗氧化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嘲。

3.3.5 B一环糊精

添加B一环糊精可以增强茶多酚对鱼糜的保鲜效果阎。

4 茶多酚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水产品的特性是鲜度容易下降,腐败变质迅速。这是因为鱼贝类死后的僵硬、解僵及自溶等一系列变化进度快及鱼贝类结缔组织少、肉质柔软、水分含量较高、体内组织酶活性强、蛋白质和脂质比较不稳定的缘故。鱼贝类的脂肪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十四烯酸、棕榈油酸、十六碳二烯酸、油酸、亚油酸、山嵛烯酸、花生烯酸、二十碳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等。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极不稳定,在光照和高温条件下双键易氧化,逐渐分解成醛、酮类物质,使鱼肉产生不良气味而导致风味的改变和引起鱼肉蛋白质的腐败和变质。水产品的保鲜通常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延缓或抑制生鲜鱼贝类的腐败变质,以保持其新鲜状态与品质。茶多酚因为其良好的抗菌及抗氧化性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水产品的保鲜中。

4.1 茶多酚在鲜鱼保鲜中的应用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茶多酚对鲜鱼的保鲜作用,包括鲢鱼、鲫鱼、草鱼、鲤鱼、带鱼等,表明茶多酚能够明显地延缓鲜鱼腐败变质的速度。如Fann研究了在一3℃条件下碎冰贮藏时喷淋0.2%茶多酚对白鲢鱼的保鲜作用。结果发现,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鱼肉组织内源酶的活性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明显降低鱼肉的pH和TVB—N值,喷淋茶多酚的白鲢鱼货架期达到了35 d,比未喷淋的延长了7 d。汪兴平等把鲜鱼切片后,用6 g,L的茶多酚进行浸泡,在5℃条件下贮藏的货架期也达到35 d,这与Fan等人的处理方法不同,但研究结果相同。蓝蔚青等6 g/L的茶多酚加入到带鱼段中,冷藏贮存,带鱼段样品贮藏10 d仍能达到二级鲜度, 比对照组延长了至少3 d的货架期。茅林春等㈣报道了茶多酚对微冻鲫鱼的保鲜作用,用0.1%的茶多酚浸泡的鲫鱼,在第20天的贮藏品质相当于未用茶多酚处理的第l0天时的品质。廖丹等惰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添加到草鱼中并提取鱼油,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影响都比较显著,添加茶多酚的处理比对照组的酸价值低

30%左右,而且第5天后,浓度为0.05%和0.07%处理组的抗氧化作用仍然良好。

4.2 茶多酚在鱼糜保鲜中的应用

鱼糜制品即是在鱼肉中加入2%~3%的食盐,研磨成肉糊后,再对其加热使之凝固制成的凝胶状食品的总称。鱼糜最初由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以海产低值鱼类为原料加工而成,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是一种大量加工转化鲜鱼的有效途径。鱼糜在冷藏条件下能够较好地保持鱼肉的鲜度,但是保持时问较短,且容易氧化腐败变质;而冷冻贮藏,又很容易使其水分流失和蛋白质变性,致使鱼糜凝胶强度和弹性降低。将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可在延长鱼糜货架期的同时提高鱼丸的凝胶性能。励建荣等将茶多酚用于梅鱼鱼丸保鲜作用的研究,鱼丸经真空包装后,于0℃下贮藏,添加了茶多酚的鱼丸细菌总数和TBA值比对照组低,硬度比对照组高,但其弹性与对照相仿。刘焱等fl31将茶多酚与VC和柠檬酸复合添加到鱼糜中,探讨茶多酚对鱼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了茶多酚的冷藏鱼糜的成胶性能较好,酸价与过氧化值以及TVB—N值都较低。以上研究表明,将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是,茶多酚是否会对产品的色泽产生影响,是否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影响鱼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产品营养特性等方面还有待探索。

4.3 茶多酚在牡蛎保鲜中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牡蛎的销售以开壳为主,牡蛎机体相当柔软细腻,极易在加工或处理中受到破坏而破肚、变色及快速自溶等,目前常用的冻藏保鲜、高压处理保鲜等方法都会不同程度地对牡蛎机体组织造成伤害,臭氧处理也存在一定的残留问题,而茶多酚结合低温保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牡蛎机体组织的伤害。曹荣等41采用1.0%茶多酚+O.5%壳聚糖+0.06

溶菌酶的复合配方研究了在5℃条件下对牡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配保鲜剂处理组牡蛎的货架期为19 d,比未处理组延长了近1倍。而且两组货架期终点的优势腐败菌也明显发生了改变,未处理组为假单胞菌,处理组为乳酸球菌。

4.4 茶多酚在虾、蟹保鲜中的应用

虾的鲜度变化规律和其他水产品相类似,当虾体变黑,体表失去光泽,呈现“腐败”状态时即不可食用。王朝瑾等l15J用茶多酚对南美对虾进行处理,通过挥发性盐基氮值和pH值的综合分析发现,经1.60%茶多酚处理的对虾肉保存时间可达8 d,延长了南美对虾的保期。李虹等,研究了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溶菌酶以及山梨酸钾对蟹糊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用0.50%茶多酚+0.o8%~L酸链球菌素+0.03%溶菌酶+0.10%山梨酸钾复配成的保鲜剂可有效地抑制蟹糊中微生物的生长。

5 茶多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目前,食品添加剂正向着安全、营养的趋势发展。

茶多酚因其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抑菌和保健功能,可以广泛用于水产品、油脂、肉类、火腿以及方便面等食品中。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①对茶多酚防腐机理的研究还不够透彻;②茶多酚本身容易被氧化而产生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的物质和新的自由基,当食品中加入量过多时,它的作用反而和通常所期望的抗氧化特性相矛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③ 由于茶多酚的脂溶性较差,直接加入到油脂性食品中会出现凝聚和沉淀,进而影响其抗氧化陛能的功效。所以,在加强茶多酚基础研究的同时,为了解决茶多酚溶解性和易被氧化的问题,可以将其改性。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分子修饰法和溶剂法等。茶多酚经改性后,一方面可提高其抑菌性,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其油溶性,并减缓自行氧化的速度。

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生产量约65万t,其中约有13万t的茶片和茶末。同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修剪叶和滞销的老粗茶,对茶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可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另外,茶多酚和其他天然添加剂复配可增强其抗氧化和抑菌效果,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基于茶多酚天然、安全的特性,相信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品尝菊花茶

今天,老师让我们一起品尝菊花茶,我一听.可高兴了.因为喝菊花茶在夏天可以清热、去火、解暑、败毒,在长时间工作,学习后,喝菊花茶还可以解除眼部疲劳呢!接下来老9币拿出了一袋黄山贡菊.我仔细一看.这种菊花的花瓣可真小呀.正当老师读反面的说明的时候,我突然一听,安徽!这可是我老家呀!我心里真骄傲,我老家不仅有著名的黄山,还有菊花茶,真厉害!

茶事多多有东坡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原名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宋代“三苏”,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美誉。苏轼为何叫东坡,这与他宦海沉浮有关,所以茶事也正是这种经历的折射反映。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指控讽刺新法而下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风)团练副使,此时,好友马正卿送他几十亩营地,苏轼把这块营地称作东坡,称自己为东坡居士,苏东坡名字由此而得。

桃源三味香天下

雪峰山下,沅水带前,被誉为文物之邦、风景之国的武陵,不仅桃花源古朴的风韵、天然的秀色令人大饱眼福,而且桃花源情味悠长的美食也脍炙人口,让你大快朵颐。除“秦人擂茶”、“桃源年粑”并称桃花源美食“双绝”之外,尚有“桃花鱼”、“桃源鸡”和“鲊粑肉”三味名重天下,是避秦人款待游客既饱口福又享眼福的上乘佳品,倘若失之交臂,会令你遗憾终身!

中国宫廷名饮:奶茶

奶茶亦称乳茶,是中国历代皇宫御膳中的主要饮品,也是宫廷各大筵宴、皇帝万寿、皇太后圣寿庆典、宴请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外国使臣,或是宫内各种神祖祭祀等等不可或缺的“御饮”之一。帝王之中最嗜奶茶者非乾隆皇帝莫属,他“御题”五言绝句赞奶茶云:“酪浆煮牛乳,玉碗凝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子雍间有誉,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臣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皇帝、皇后一般在正膳之后饮用奶茶。

泡杯绿茶赏秋月

中秋佳节倏又至,依然赏月吃月饼。然在我国,于中秋之时赏月吃月饼常有清茶相伴。可国人茶道精深,吃茶也是一门学问。煎茶的火候最难掌握,其妙诀在于东坡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按震钧所说:“细沫徐起,是为蟹眼,少顷巨沫跳珠,是为鱼眼,时刚微响初闻,则松风鸣也。自蟹眼时即出水一二匙,至松风鸣时复入为之止其沸,即下茶叶,少顷水再沸,如奔涛溅沫,而茶成矣。”这煎茶如此繁杂,对于现在的人,听听即是,不必劳心把玩。其实,中秋品茶重在谈天赏月,以绿茶为便,多为冲泡法,讲究有,但感觉还不算麻烦。

风姿千种的女子茶和野生古茶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茶,是中华国粹。我国素有“茶的故乡”之称,风姿千种,难以尽数。

历代帝王与名菜名点

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末代皇帝陈叔宝,人称“陈后主”。陈后主10岁的时候,十分贪玩。他嫌呆在宫中闷得慌。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悄悄地溜出宫门,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悠。这儿店铺、酒肆、茶楼、布庄、米号……门面挨门面,多得数不清。他挤在人群中,目不暇接,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玩多了。

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胃癌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调查189例胃癌患者和567例对照人群,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胃癌发病前5年及10年的住房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是否补充维生素、是否使用冰箱、吸烟和饮酒史、既往胃病史、肿瘤家族史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与胃癌联系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P值等。结果社会经济状况好(高学历、白领职业、人均收入高、住房面积大)、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与胃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社会经济水平高、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为胃癌的保护因素;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努力提高人们的社会经济水平、增加冰箱的使用率、适当补充维生素、常饮绿茶、戒除烟酒等可能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完成机构:[1]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江苏徐州221002 [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