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水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诗书之华 2015-08-04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独山、都匀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的西部。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水族人的聚居区主要是以三都县为中心,此外还有三都周围的荔波、独山、都匀。水族自称“睢”,汉音译为“水”。水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九万大山以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是贵州高原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水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很早时候,水族人民就创造了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或”水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水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历法——水历。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水族人民还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人类起源》、《人龙雷虎争天下》等神话,反映了水族先民与自然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揭示了人类早期群居穴处,以及血缘家庭的一些生活画面。 《石马宝》、《简大王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反映了水族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水族的民间乐器,有铜鼓、在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水族人民用铜鼓和大皮鼓,能演奏出典雅、抒情、奔放、热烈、哀怨、悲伤等情调。水族的斗角舞、铜鼓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水族工艺美术有刺绣、剪纸、印染和银器加工等。这些工艺精巧别致,久负盛名。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原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水书”是水族民族的文字。水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水族古文字则是这一文化的传承载体。“水书先生”是指那些能看懂“水书”,“能与鬼神对话的人”,被称为“鬼师”或“师人”。每位“水书先生”的头脑,就是一座水族文化知识的“活宝库”。

 

    水书,是水族民族的古老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水书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水书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专家认为,水族的“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水书又称“反书”,其一是指其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型的写法。“水书”文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水书由三类文字组成:一是图画文字,二是象形文字,三是借用汉字。作为文字的活化石,水书提供了文字起源的生动材料,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造字方法,以及汉族与水族文化的交融。水书,是水族文化的传承密码。

 

    现在,世界上正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只有三种:中国的汉字;中国贵州的水族文字——水书;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字。

 

    水书,是水族民族的“易经”和“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水书的产生历史非常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水书,一个仅有八百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水书穿越时空,流传至今,非常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礼失求于诸野”,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

 

    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级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包含着科学的哲学伦理和辩证唯物史观,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

 

    神秘的“水书”究竟有多少个文字?据称,“水书”共有古文字1400多个。“水书”中隐藏的巨大的秘密。“水书”可能揭示水族与中原汉族的渊源。让人震惊的是:贵州当地水族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这充分表明:“水书”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同时也说明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在夏商时期,华夏民族群体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水语称水书为“泐睢”。泐,源于古汉语,是母语遗存;睢,是水族从古至今的自称读音,是发祥于睢水流域的烙印。唐代设置抚水州,安抚自称“睢”为主体对象的人类群体,从此以“水”代“睢”。这是中央王朝确认水族之始,也是水族演化为单一民族的历史见证。

 

    睢县、睢水与水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饮睢河水,成睢人。普天之下的水族,自古以来都自称“睢”、“人睢”。水家民间古语有:“饮睢水,成睢人;饮睢河水,成睢人”。水家古语十分明确地指出,是“睢水”或“睢河”、“睢溪”养育水家先民共同体“睢”、“人睢”。“睢”或“人睢”,就是当今的水族。水家古语所说的睢水或睢河、睢溪在哪里呢?中国以睢、濉命名的河道有三条:一条名为睢水,故道在今河南开封,向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北,接着转入安徽省濉溪市南、宿县、灵壁,然后穿过江苏省睢宁县北,流到宿迁县注入泗水,最后汇入淮河入海;另两条是濉溪及新濉溪,发源于安徽省砀山境内,穿入河南省夏邑县境,又流过安徽濉溪县、灵壁县、泗县境内,最后流经江苏省泗洪县注入洪泽湖。睢、濉同音,早期多用睢,后期增用濉。 根据水家先民活动的地望推断,水家古语所指的睢水或睢河、睢溪,看来与古水道睢水、濉河关联最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无数次改道。黄河下游水域,被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称为睢水。“睢”、“水”一声之转,音同字通。据考证,远徙云贵高原的水族便是从这里的一脉。水书的传承者们称,他们的祖先源于黄淮一带古老的睢水流域,其水族的“水”字为“睢”字的字音谐变而来。据2004年综合新华社消息,《贵州抢救濒临失传的象形文字“水书”》一文称:“水族发源于中原睢水流域,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商丘,属于夏商文化圈。由于族人自称‘睢(水音)’而得名。” 贵州省内研究水书的专家王品魁、潘朝霖教授也认为:“水书源于《洛书》,根据易卦、星象、五行之理,进而推演吉凶,预测祸福,解决疑难。从水族古文字看,涉及阴阳五行八卦方面的文字是相当全面的。”水族人所传水书显系先商甲骨挈刻文字,是研究甲骨文的活化石。

 

    水族、水书皆起源于中华腹地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商丘一带的睢水流域。睢水,也称“濉”或“濉水”,位于河南省东部以及安徽省北部。位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并且连接黄河与淮河。睢水流域就是水族、水书的发源地。中原的河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夏商周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许多悠久的氏族、部族的诞生地。水族实际上是华夏后裔,水族是3000多年前的中原汉族人。睢县、睢水,水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渊源关系。水族也不会忘记他们祖先曾经繁衍生息的睢县、睢水。贵州水族、水书与中原古睢水流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专家们一致认定:水族先民是在先商时期从古睢水流域逐步迁徙到云贵高原,逐步演变为我国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

 

    水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水族人民历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水族儿女,其中以潘新简和邓恩铭最为著名。潘新简和邓恩铭不仅是水族人民的伟大英雄,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英雄。

 

    潘新简(1820—1869年),贵州荔波九阡里梅采寨人。1854年,34岁的潘新简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九阡地区树起反清起义大旗,并提出了"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政治口号,他所率的水族、布依族的起义队伍曾达到1万多人,他们联合上江的罗光明,都匀的柳天成和下江的潘老帽等汉族、布依族、苗族起义友军,纵横荔波、独山、都江、古州、三脚屯、都匀以及广西的南丹、思恩等地。他的起义队伍与各路义军并肩作战,先后攻打荔波县城17次,攻破6次,并与其他义军联合攻打独山、都江、古州、八寨、嘛哈、南丹、思恩等府、州、厅、县城8座,杀死知县以上反动官吏数十名,击毙总兵、副将、游击、守备、千总等武官近百名,消敌近千。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1869年兵败被俘,同年8月15日在桂林英勇就义。潘新简牺牲后,其余部还坚持战斗长达3年之久。1872年起义最终失败。潘新简领导的这场农民大起义,前后达18年之久,是水族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斗争时间最长的农民革命运动。

 

    邓恩铭,字仲光,亦名邓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01年出生在贵州荔波的一个水族农民家庭。1917年秋,邓恩铭因家庭生活困难,远赴山东投奔叔父,并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邓恩铭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山东共产党小组的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1922年,他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随后投身于工人运动,历任青岛市委书记和中共山东省书记,1925年和1928年两次被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代表大会的12名代表中,邓恩铭是最独特的:邓恩铭是唯一的贵州人代表;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是唯一的水族代表;邓恩铭是年龄最小的代表。

 

    2008年秋,我在黔南时,见到有一“水书研究所”,并见到了水书研究所的蒙先生。蒙先生从柜中拿出了几本水书资料,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水族的文字——水书。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水书”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存在。在这以前,我只知道有水族这个民族,但不知道水族的文字——水书。我知道水族,是缘于邓恩铭烈士。我在三十多年前就知道了邓恩铭烈士,邓恩铭是水族人,因此我也就知道了中国有水族这个民族。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水族民族的文字——水书,我更不知道水书还承载着中华早期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巨大秘密。所以,这次听了蒙先生的介绍,我感到非常惊讶,并且使我对水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和水族的文字——水书立刻肃然起敬。据蒙先生介绍:历史上,水族先民共经历了两次大迁徙:(1)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末期,水族先民从中华腹地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商丘千里迢迢地迁移到岭南的广州一带,行程2000多公里。(2)在1400多年前,水族先民从岭南广州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沿珠江——西江——浔江——黔江——柳江——融江(还有龙江、环江)——都柳江溯流而上,来到了贵州与广西交界的都柳江上源一带(苗岭山脉以南、九万大山以北),从此,水族先民就在此定居下来。那么:为什么水族先民从中原睢水流域千里迢迢地迁徙到岭南的珠江一带呢?为什么水族先民又从岭南的珠江迁徙到贵州南部的都柳江上源一带呢?这是水族的两个巨大的历史之谜。

 

    如果水书之谜可以解开,那么,就可以解开许多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之谜:

 

    1、可以破解甲骨文之谜。甲骨文是怎样产生的?

 

    2、可以破解汉字之谜。汉字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3、可以破解早期中华文化之谜。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

 

    4、可以破解《易经》之谜。《易经》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5、可以破解汉族的早期发展之谜。汉族早期的历史和文化是怎样的?

 

    6、可以破解商朝之谜。商朝的历史和文化是怎样的?

 

    7、可以破解夏朝之谜。夏朝的历史和文化是怎样的?

 

    8、可以破解水书与甲骨文的关系之谜。水书与甲骨文孰早?

 

    9、可以破解夏商周卜筮文化和楚湘卜筮文化之谜。

 

    10、可以破解水族民族的迁徙之谜。水族民族的两次大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见,解开“水书”之谜的意义是多么的重要!

 

    近十年来,有众多的专家、学者、文化研究者、民众、社会团体、各界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海外华人团体、海外华侨团体,新西兰华人,共同呼吁设立一个“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这是一个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建议!关于“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的日期,多数都主张设在二十四节气的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因为,自汉代以来,“谷雨祭仓颉”,是流传两千年的民间传统。也有极少数主张设在仓颉的生日那一天——夏历三月二十八。这两个观点都很有道理。是否可以考虑,把这两个日期(谷雨,夏历三月二十八)都设立为“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呢?也就是说,“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的日期有两个: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夏历三月二十八。

 

    根据众多的专家、学者、文化研究者、民众、社会团体、各界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海外华人团体、海外华侨团体,新西兰华人,都共同呼吁设立一个“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并且都主张把“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设在二十四节气的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那么,把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设立为“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是非常合适的。因此,这样,就可以正式地把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设立为“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那么,把夏历三月二十八设立为什么节日呢?可以把夏历三月二十八设立为“仓圣节”、“字圣节”、“文字节”、“文祖节”。仓颉是文字始祖,简称为“文祖”。

 

    把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设立为“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

 

    把夏历三月二十八设立为“仓圣节”、“字圣节”、“文字节”、“文祖节”

 

    上面这两个节日的内容几乎相同,但是,也有微小的区别。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的“中华汉字节”的节日内容是纪念中华汉字,当然也要纪念汉字始祖仓颉;而夏历三月二十八的“仓圣节”以纪念仓颉的诞辰为主。这两个节日的“相同程度”有90%以上。

 

    由于“水书”对于中华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为水族的文字——“水书”设立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可称为“水书节”,或者称为“水族文字节”或者称为“泐睢节”。

 

    如果把谷雨(阳历4月20日左右)设立为“汉字节”或者“中华汉字节”,那么,就可以把阳历4月25日设为“水书节”,或者称为“水族文字节”或者称为“泐睢节”。

 

    因此,建议把阳历4月25日设为“水书节”,或者称为“水族文字节”或者称为“泐睢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