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色调应该是鲜亮的

 小新绘本馆 2015-08-04

  每年儿童节,各种关爱孩子的新闻铺天盖地。

  有一条新闻却有点“格格不入”。近日,网传成都一名“热血”小学生六一前给教育局长写了封信。因为排练儿童节汇演节目长达三周,最后彩排时却被淘汰,怒了的小朋友得知“局长叔叔最管事儿”后,致信教育局长要求不过儿童节。小朋友的信函笔迹清晰,字字工整,很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的响亮童音。

  “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中说的这句话,至今看来依然值得深思。在一些教育者眼中,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任意使用的道具;他们口口声声爱孩子,却常常让孩子承受千斤重担;他们承诺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孩子头顶的天空却总是同一种色调。

  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受教育权等诞生的。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我们尤其要反省自身,以人为本,守住教育的儿童本位,探寻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以成人惯常的简单思维做出反教育的行为,以爱孩子的名义做着伤害孩子的勾当。遗憾的是,这样无视儿童身心特点的粗暴教育经常见诸报端,让人心寒。

  鲁迅《狂人日记》的最后一句是“救救孩子”,现在看来似乎更该关注如何“救救成人”。

  5月22日,广西钦州西寮小学的4名小学生,上室外课时抓住了一只蜥蜴,并对着蜥蜴喊“校长”。此举激怒了校长苏某。苏某用废弃电线抽打4个孩子。当地派出所决定对苏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可以想象,假若小林宗作或陶行知看到了这样的行为,断然不会当头棒打,而是蹲下身来和孩子耐心交谈,询问孩子如此做法背后的原因,想着作为教育者如何改正自身,抑或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尽管如此校长仅仅是个案,但教育者需要警惕粗暴的、功利的儿童观。学生家长也不能跟着社会的功利之风,将自己的成就感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有媒体报道,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追捧。不少家长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试图将孩子培养成童星。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孩子们忙于各种秀场,童年的时光消耗在各种奔忙中,上演了现代社会的揠苗助长。

  爱孩子,就让孩子有自由成长的空间,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这方面,教师也好,父母也好,都应矫正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以新的眼光看待孩子,为孩子的童年注入快乐,让儿童做童年该做的事,譬如阅读。

  实际上,经典童书是理解并践行教育规律的理想途径,其中有着科学的儿童观,能看到一颗颗鲜活的童心,一幅幅美丽的成长画卷。上周来华访问的英国童书作家安东尼·布朗,就道出了快乐童年的秘密:他经常睡前给孩子读绘本。“即使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从未脱离绘本阅读,我们就绘本中的故事谈话、讨论,我学会了倾听,我和孩子们之间也建立起很好的亲子关系”。

  童年只有一次,逝去了便成永久的遗憾。有趣的是,这几年很流行成年人过儿童节。有媒体报道,一帮“少不正经”的“80后”甚至“90后”会在儿童节这一天,系上红领巾,去踢毽子、丢沙包、拔河、跳绳。“浪点的”会回学校,重新寻找曾经留下的青春痕迹。但不管怎么找,想必都无法回到童年,找回只属于孩子的放空与全情投入。

  既然童年如此让人留恋,莫不如我们从现在就俯下身来看待儿童,让其负重减下来,让时间慢下来,让快乐多起来,让童年鲜亮起来。当孩子在大地上奔跑、与小伙伴嬉戏、与经典童书相伴,抑或对着天空发呆,我们不仅守护了孩子的童年,也能恍然穿越时空,如老子所言的“复归于婴儿”。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