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王羲之行书密码

 zcm1944 2015-08-07

序跋

破译王羲之行书密码

作者:欧阳中石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7日 15版)

    张旭光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组织活动家,并且长期从事书法教学,也是我的学生。他的42集《行书技法讲座》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播出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张旭光自1990年就编著了《楷书》教材,请我写了序言,那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实用性很强的一本教材。25年后,他又拿来了《行书八讲》,我认为这本书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行书八讲》提出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作者学习、研究、实践王羲之行书30多年的心血和经验的总结,很实用。学习行书自王羲之入手,学王羲之自《圣教序》入手,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论原则,适合初学,容易见成效。不少院校近年来在行书教学上参考了这一学习路线。

    二、该书对王羲之行书笔法之“方与圆”的分析、应用,对结构之“形与势”的分析应用比较透彻,概括比较准,分类比较细。尤其在与楷书笔法、结构的对比中,揭开了王羲之行书的密码,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与享受的氛围。

    三、《行书八讲》对行书的临摹给出了一个好的、能见成效的方法,即“分析比较法”,带领学书者分析起笔,分析“方与圆”,分析“形与势”,然后下笔。这样能保证学书者下笔有由,起笔自信,并且有了自己校正自己的标准,对于学书有成者亦有启发作用。

    四、这本书提出的“创作三段论”,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怎样从临摹转向创作的问题,为临摹日深者走向创作提供了参考,架起了桥梁,很有实用价值。

    五、《行书八讲》既通俗、实用,又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如对“为何在东晋时期出现了行草书高峰,以后再也未超越”的解释,发前人所未发;如行书结构的“闭合性规律”,对于把握行书结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再如,行书的核心是“潇洒”,人生的潇洒;行书的神采主要来源于“变化”,姿势、起笔、收笔、速度及墨色的变化等等,都很有见地,给人启发。

    总之,这部作品汇聚了作者几十年的心血、经验和才情,再加上作者本身行草书创作水平高,长期担任国家级大展的评委,是中青年书家中的领军人物,为当代书坛所公认。因此,他的体会和经验管用、可信,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本文为张旭光《行书八讲》一书之序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