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大豆

 风的视觉 2015-08-09

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256、野大豆
                                                                           (22364)
256、野大豆
                                                                    
256、野大豆
                                                                          
256、野大豆
  (图中,右上角大个的是“黑大豆”,其余的是“稆豆”)

                                                                     
   科属:豆科大豆属。

   别名:稆豆,穭豆,料豆,(豆劳)豆,鹿豆,驴豆,野毛豆。

   识别: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细瘦。三出复叶,薄纸质,顶生小叶卵状披针形,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色,蝶状。荚果长椭圆形,种子黑色。

   入药:种子入药叫“穭豆”,茎、叶及根入药叫“野大豆藤”。

   性味:甘,凉。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解毒。

   应用:野大豆其别名甚多,关键在个“野”字,李时珍说:“稆,乃自生稻名也。此豆原是野生,故名。”所谓穭豆,料豆,(豆劳)豆,鹿豆,驴豆诸名,都是“稆豆”之谐音转换。我们老家倒是生长一种“黄豆”,植株形态与大豆无别,只是瘦弱一些,但种子比大豆要小得多,比野大豆又大得多,不是圆的,而是扁圆形,有黄色与黑色两种,不需开春即种,一般都在收完小麦以后下种,平时做豆面,磨豆腐都是用的这种“黄豆”,至今还未查出它的植物品种。“野大豆”与“黑大豆”在药用上有区别,前者重在“补益肝肾”,后者重在“祛风解毒”,现在中药房很难买到“稆豆”,就以“黑大豆”代替,可能有点想当然,恐怕是代而不能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