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野豆子》杨焕文

 作家文坛 2021-08-06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野豆子,一种野生的原始豆科植物,有人说它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大豆的祖先。  
    的确,若你仔细观察它,那极似大豆的、只稍小而略长的叶子;秋时它那与大豆无异、仅仅只是个儿很小的毛绒绒的豆荚;还有它半粒米大小的种子在你嚼烂它之后,那与嚼生大豆毫无二致的味道,无一不在告诉你,它就是大豆的祖先。只不过是人们载种的大豆植株形态和种子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每到大暑节后,生长在我们这里河岸荒地的野豆子就进入了它们的生长盛期,一蓬蓬地攀爬在它们邻居的身上,密密的。也不管它的邻居是矮树,是高草还是蓠架,甚至是乱石窝。即使是周围没有任何可攀援的东西,野豆子也会把它们的嫩蔓相互纠缠在一起,支撑着向上生长。凡有野豆之处,你都可以看到它们在炎夏里的茂盛与顽强。  
    野豆子是缠绕藤本植物,与人工栽培的大豆不同,(当然人工载种的大豆在肥料过多时也会生出藤蔓)而且甭管它生长得如何茂盛,它柔弱的藤蔓却总是细细的,直径不会超过半厘米。只是极长而且有很多分枝,帖地的节还会长出根系。若土地稍肥,定会生长成一个很大的由单株形成的群落。有点像华南的榕树,它的由气根不断壮大而形成的众“树杆”,支撑着榕树庞大的树冠,远远看去,俨然一个小森林。  
    野豆子是春生植物,晚春里,它那头年秋天掉落的、鸟儿检剩的小小的豆籽悄无声息地发芽,缓慢地生长着。由于小,极不起眼,因而晚春至孟夏,人们几乎忽略它们的存在。甚至连蓬雀们都不屑一顾。到了仲夏,野豆开始从荒地野丛中探出她嫩嫩的头,观察着她周围的世界。大暑之后,夏日正炎,众多的植物们因拍热,几乎停止了生长。而野豆却完全不同,趁着这良好的机会,飞速地生长着它们的枝叶,盖过它的邻居。在适合它生长的荒地,甚至可以形成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豆的族群,与人类种的庄稼一样。  
    处暑之后,野豆子开始开花了,于藤蔓的每一节生出一个个小小的花穗,渐次地开出与人工种植的大豆形态、颜色一样的花儿,区别只有大小不同。花渐次地谢后,绒绒的豆莢也渐次形成,或三或五地挂在藤蔓的节芭上。除个儿很小以外,其它形态与人工种植的大豆无异。之后莢内的种子迅速长大,或两粒,或三粒。未成熟时,扁扁的。秋后,野豆子的小叶子黄了,豆籽成熟了,豆荚由棕色变成了黑棕色,这时你若剥开来,可见里面小小的豆子却是穿着深色的迷彩服呢!不是人工种植的大豆的黄颜色。只是种皮里面的豆的子叶与人工种植的大豆无异。当然个儿很小。  
    其实,野豆子的种子个小又身穿迷彩服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它们为了保护种子、在自然界千万年中进化的结果。因为越大又颜色鲜明的种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野地,是非常容易被鸟类,鼠类发现而被当作它们的粮食的。野豆子的这种形态正是它们成功延续至今的秘诀呢!当然,野豆子的这种保护措施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保护自己。它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结极多的种子。它们知道,无论鸟儿鼠类如何检食,都不可能全部检完,总会有遗落。这就足够了!像鱼儿生出许多的蛋,育出很多鱼苗,在被天敌吃去了很多之后,总有极小数会逃过天敌,长成大鱼一样。植物界这种延续种族的策略多的是,野豆子当然不例外。  
    野豆子虽然野,于人们好像并无用处,但是它却是大豆原始基因的不可以或缺的载体。人们的农作物,几乎都是由它们野生的祖先驯化、改造而来,也必将进一步改造下去。它们祖先的基因必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护农作物的野生祖先就显得非常必要。野豆子当然也是人们应当保护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国家把它例为二级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只是这保护措施却只要求人们完全地不去干预、别去霸占它们生存的土地即可。  
    让野豆子自生自长自繁衍吧!它们来自自然,也让它们永远自然。  

            作于2021年8月5日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杨焕文,文字爱好者。50后,苗族, 务过农、参过军,做过法官、任过律师。作品大多以乡土为题材,骨子里恋着脚下这片土地,文字源于土地的深情。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