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中国 > 舌尖上的北京 >

 刘腾骏 2015-08-09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吸收了满汉饮食文化精粹,皇家与市井味在此共存,不仅有名目繁多的京味儿传统小吃,更有独具京城特色的官府菜、清真菜、私家菜。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分为汉民风味、回民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宫廷菜是北京菜系中的一大支柱,体现了北京800年为都的历史特点,有着十足的贵族血统。

  

  北京烤鸭

  

  烤鸭是享誉世界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被誉为“天下美味”

  涮羊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如今,涮羊肉已经成为北京的特色美食。

  官府菜

  

  官府菜即官宦人家的私房菜,强调甜咸适度,南北均宜,以选料精、下料狠、做工细、火候足为特点,多是烧、炖、焖、蒸,羹汤为主,很少用爆炒,讲究细火慢做,原汁原味。在京城,流传最广的官府菜是以清末谭家谭宗浚父子所创的“谭家菜”。

  驴打滚儿

  

  驴打滚儿又叫豆面糕,是老北京着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成品红、白、黄三色分明。因为最后的制作工序需要裹上黄豆面,就像郊野的野驴撒欢打滚儿时杨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儿2、炒黄豆面的时候一定要用最小火,并且不停地用铲子翻动以免炒糊,随着炒制的时间越长,黄豆面的颜色会越深。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面茶

  

  面茶不是茶,而是一种面食,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再淋上芝麻酱,多在下午售卖。面茶最讲究的是喝的方法,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

  糖葫芦

  

  秋冬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支着糖葫芦串的摊贩,红彤彤的山楂果或间有草莓香蕉桔子蜜枣等水果馅料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串在竹签上,酸甜适口,老少皆宜。

  炸酱面

  

  炸酱面是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炒肝儿

  

  炒肝儿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芸豆卷儿

  

  芸豆卷儿是民间小贩街头巷尾沿街叫卖的小吃,因有幸被慈禧发现并引入清宫,而成为御膳。普通的民间小点心因受到了老佛爷的喜爱而一步登天了。虽然做法并不复杂,这道御膳却不像其他清宫点心,现在随处可以买得到,要想找到它,还真得费点功夫。

  麻豆腐

  

  麻豆腐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河南安阳也有类似食物,称为粉浆坨子。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传统小吃中的名品,中华名小吃。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老北京烤肉

  

  老北京的特色烤肉是炙子烤肉,老百姓用铁条钉成圆铁板,叫做炙子,下面用果木或松木取火,将牛肉或羊肉切成薄片煨好味后,放在炙子上用长筷翻烤,不一会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加上现烤的芝麻酱烧饼,也可就着糖蒜或嫩黄瓜,便能大快朵颐一番。

  豆汁

  

  豆汁是老北京的独特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据说,豆汁儿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早在辽宋时期就已盛行。但是其成为宫廷饮料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糖火烧

  

  糖火烧是满族传统小吃,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糖火烧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其香甜味厚,绵软不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及维生素e,适合老年人食用。

  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因为几百年的沉淀和几把无情的大火早已去掉了北京的浮华,只剩那厚重的石刻和微微的落寞。但美食的力量又将更多人带到了这座千年紫禁城,继续她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