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器字

 黄毅弘 2015-08-11

  

欧阳修的器量

宋朝宰相陈执中被弹劾下台,外放地方做官。按照规矩,要由翰林院起草一个制文,对官员写一个评价,这个任务就落在欧阳修的头上。

陈执中一听就吓坏了,因为他一直不喜欢欧阳修。他在陈州当知州的时候,欧阳修从颖州前往南京路过陈州,想拜访他,可陈执中偏偏以各种理由拒而不见。让欧阳修在同僚面前很没面子。后来欧阳修回到朝中做内阁大学士,陈执中在朝为宰相,吃过陈执中"闭门羹"的欧阳修,再也没有登过陈执中的"三宝殿"。

有了这些"前嫌",陈执中的担心并非多余,搁在谁身上都会多想。陈执中担心欧阳修会念及"前嫌",把自己写得一塌糊涂,一钱不值,一无是处。甚至提醒地方严加管束。那样的话,自己即便到了地方做官,也是抬不起头来的,会成为没人理睬的孤家寡人。

然而,当陈执中拿到制文的时候却傻了眼,因为文中对他的评价竟然是:"杜门却扫,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意思就是说,陈执中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努力远离权贵以避嫌;处理事情从良心出发,从来不会因为毁誉而改变。

看到这个制文评价,陈执中大喜过望,感叹道:"即使与我相知很深的人,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句句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他将此制文亲手抄录一份,寄给好友李师中,还说:"吾恨不早识此。"劝李师中"多交欧阳修这样的好人"。

后来,清朝陈淡野在《相理衡真》中对此有过评价:"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欧阳修为后世所仰望,一是才气大,二是器量大。尤其对于拒绝过自己的"前嫌",从来不会记在心中。大度大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器量,这就是欧阳修独特的个人魅力。


噐 qì

 "器"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狗的叫声。金文的"器",字形中间是"犬",四周各有个"口"字,代表一只狗正在破口大叫。小篆的"器",字形和金文相近。"器"后来本义消失,假借为器具。

因为器具都能容纳物品,所以"器"也引申为才华,如 "庙堂之器",意思就是有治理国事的才能。现在,"器"也常表示人体中的器官。 

〈名〉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器,器皿。字形像器之口,是看家犬看守的容具。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名词:由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脏腑。  器度 器量    器官  /  大器 小器    脏器    不成器 成大器    大器晚成    生殖器 消化器

管仲之小哉!——《论语 · 八佾》 

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者。——《百喻经 · 搆驴乳喻》 

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小乎。——清 · 魏源《默溪沙 · 学篇三》 

②名词:容具。  器具 器皿  /  瓷器 木器 银器 

,皿也。——《说文》 

物周为。——《周书 · 宝典》 

夫冰炭不同而久。——《韩非子 · 显学》 

倾侧。——《虞初新志 · 秋声诗自序》

③名词:有用之物。  器材 器件 器械 器物    器乐  /  机器 乐器    

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法言 · 先知》

④动词:重用。  器爱 器任 器重    

先主之——《三国志 · 诸葛亮传》

朝廷之。——《后汉书》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君子心怀天下,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作用于某一方面,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只考虑眼前的人,往往看不到未来。)

  此章言简意赅,意义既广泛亦深远,属“两端四角式”启发教学的例子之一。

  要了解本章应先自器具本身开始分析,器具的特性主要有三。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用途;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性质。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这与以下这章有部分相似: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必须要能做到广泛地阅读典籍,吸收知识,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此便不至于偏离人生的正道了)。此章另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约之以礼”按以上的解释,则亦有人性非绝对为善的意思。但“约之以礼”另有一种解法:以躬行实践来解礼,故“约之以礼”即解为:能归纳到实践之上。

  就定量而言: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这与以下这章相呼应:为政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去攻击那些与自己不相同的思想言论,是会造成害处的)。此章又有另解,容后表。

  就定性而言: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这是近似于以下这章: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唯一行事的标准就是义)。

  综言之,偶觉得将上述三个角度的看法都合并起来更为完整,也许也更接近孔子之原意。即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