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远临证70年日知录》摘录

 寂寞在繁衍 2015-08-14

408、1992年9月,老朽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见一患者,体温38.5°C-40°C,高烧已经月余,打针、吃药、理疗,毫无起色,予清热解毒加大量石膏,亦如水投石。尔后回农村诊治,一70岁医家按温病邪入气分调理,外邪与阴虚阳盛相合,给予玄参20克、生地黄30克、知母15克、香薷10克、大青叶30克、银柴胡15克、板蓝根30克、大黄2克,具宣、清、滋、下四法,水煎分三次用,连服十天症状消失,病人即能下田秋收了。此案表明,壮水养阴、制火,也为退烧一大法门,农村同道,技巧艺高,我等甘拜下风。 

 

409、霍丙乙兄,家传刀圭已历三代,积累许多经验。曾对老朽讲,大黄物美价廉,乃一味良药,胃气上逆止吐,火邪上冲止血,降阳亢头痛,消腹中胀满,鼻衄吃了便停,大便困难可通肠泻下,加入补剂内,流动气机,令药效遍布人体发挥作用。理应如是观。

 

412、中医传统辨证施治规律,先解表,后疗里,刘河间已打破此限,投防风通圣散就是例子。老朽遵其意调理温病,采用内外双解法,既无邪陷亦未见漏底下泻不止,临床常用香薷、浮萍、青蒿、银花、大青叶、连翘、黄芩、山栀子、黄连、石膏、贯众,大便不爽加大黄,肠停燥屎加元明粉,却收到理想效果。因而不必拘泥旧规,要有创新精神,也是“有故无殒亦无殒”的深刻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