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谈突发大批烧伤事件的应对策略及抢救要点来源:中国好军医 作者:申传安 柴家科 时间:2015-08-13 10:48:41
(四) 成批烧伤病人入院后早期抢救要点 1. 轻度和无休克表现的中度烧伤: (1) 进一步判断伤情 计算确切的烧伤面积,重点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复合伤或中毒、有无需要切开减张的环形焦痂; (2) 镇静、止痛 疼痛明显者,应酌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3) 创面处理 清洁、消毒和包扎创面,尽量避免创面感染;注意体位引流,减轻创面肿胀; (4) 重视基础病治疗 对于合并有偏瘫、中风、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是应加强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调理,以免影响创面愈合。 2. 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和已有休克表现的中度烧伤: (1) 保持“三管“通畅: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呼吸道的通畅问题。条件许可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措施。②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若表浅静脉充盈不良,可行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静脉导管快速输液。若穿刺不成功,不应耽误过多时间,要果断行静脉切开插管补液,最常选用的静脉是内踝前的大隐静脉,此静脉位置较恒定,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若大面积烧伤伤员入院时间较晚,一条静脉输液达不到要求时,可“双管齐下”,希望能在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推注液体1 000~2 000ml,以尽快补充血容量。液体推注的顺序是电解质溶液500ml,5%葡萄糖500ml,胶体500ml,循环交替输入。入院之初血液制品尚未到位时,先输右旋糖酐或血定安等代血浆作为胶体。③留置尿管: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速度,根据尿色早期判断有无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2) 复苏补液,抗休克治疗 大面积烧伤早期补液应把握好时机、途径、成份、量、速度等问题。①补液时机越早越好;②补液途径 应以静脉为主,口服为辅,早期适量分次口服补液有利于保护胃肠道功能;③补液成份 晶体:胶体=1:1,晶体、胶体和水份交替补充,选用晶体溶液应注意电解质平衡,生理盐水含氯离子偏高,可选用平衡盐溶液,胶体最好以血浆为主,可适量使用血浆代用品以及人血白蛋白;④补液量 应在参考补液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如气管切开、悬浮床会显著增加需液量;⑤补液速度 前8h应输入第一个24h总液量的1/2,条件允许时,可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调整补液速度,也可依据尿量的变化调整,一般成人维持尿量在60~100ml/h。婴幼儿和年老体弱病人对循环容量变化的承受能力较差,不足时易发生休克,补液过快又易发生肺水肿,因此应重视单位时间内补液速度,及时调整。
[责任编辑:孙力为] 【上篇文章】迎险而上彰显军人本色 |
|
来自: 军休强军路 > 《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