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昵称2040955 2015-08-14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的问题

  当前我国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德育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脱离生活实践,脱离学生的身心特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效果较差。其二,德育内容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往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阴暗面都被剔除在外,回避了丑恶,使得学生心里没有明确的善恶标准,缺乏是非观念,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应对能力差。其三,德育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时代发展脱钩,缺乏时代感。

  

  2.德育教材的问题

  现在中小学德育教材大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基本上不是传统的印刷书籍,把德育内容固化其中,违背了德育的规律。另外,学生往往喜欢一些较新奇的事物,目前德育教材形式单调,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已远不能满足德育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品德培养的需要。

  

  3.德育方法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最常采用的仍是课堂讲授法,简单的说教,黑板+板书,将抽象的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生硬地将大量的德育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即使有的教师采用诸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也缺乏创造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网络道德的问题

  中小学生尚处于身心未成熟时期,对于网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自制力,很容易沉迷其中。当前,我们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有:学生过分依赖网络这种虚拟的交流工具,缺乏与教师、父母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满足于虚拟世界所带来的成就感;各种不良信息大量涌入中小学生的视野,严重侵袭着他们的良知和纯真等等。这些网络道德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有助于德育内容的丰富

  信息技术可用来更新德育内容,即给德育增添富于时代性、现实感的东西。要想给学生一些富有时代性的德育内容,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即时性等优点,使得短期内给德育注入新的内容成为现实。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在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后,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近期重要的国际国内大事,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另外,教师可通过介绍一些有关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内容的网址,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这两种方法,着眼点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可谓殊途同归

  

  2.有助于德育教材的多样

  信息技术可用来包装原有德育内容,使原有德育内容具有新形式,让学生对原有内容增加新鲜感,克服厌旧心理。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为:利用视听技术把德育内容制作成磁带、碟片或视频短片等,从而满足学生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把德育内容包装得绚丽多彩,使学生在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官享受中,轻松融入德育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则可将德育内容制成网页和在线小游戏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德育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这些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开展。

  

  3.有助于德育方法的变革

  当信息技术介入德育以后,德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投影仪投影、放映视频教材等渐渐成为教师喜欢的方式。也有很多德育方法可选用,如陶冶法、示范法等。信息技术可帮助教师组织和管理各类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德育环境,德育活动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过QQMSNBBS、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同步的交流、合作。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助于网络道德的解决

  网络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块新阵地。网络道德问题是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相比其他道德问题具有独特之处,如虚拟性、匿名性和隐蔽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如果要解决网络道德问题,就不能用传统的德育方法来解决,需针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特点人手,对症下药,自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来解决。

  

  三、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思路——德育软件

  

  德育软件,即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软件来改进德育形式,是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方式。当一种德育软件被开发出来后,就会形成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德育的大好局面,提高德育的实效。德育软件与其他软件是有区别的,设计的目的、作用等均有不同。

  

  1.德育软件开发的原则

  (1)育德性。育德性,是德育软件开发必须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没有育德性,就没法称作德育软件。作为德育软件的开发者,必须明确自己设计的目的,不可对自己设计的东西一知半解,脱离开发方向。许多软件开发者不了解德育规律,没考虑软件的育德性,简单地将德育软件设计成一般的软件,这是很不负责的。要想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将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德育教师、学生一起纳入开发队伍中,这既可保证技术性,又可保证育德性。

  (2)技术性。德育软件是技术的产物,它的技术含量必须是非常高的,技术性是德育软件质量的保证。如果一个德育软件漏洞百出,那么即使它的育德性很强,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德育软件。尤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德育软件开发出来后可能要在网络上使用,这样就有可能受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因此,设计德育软件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其安全性,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3)交互性。交互性是德育软件开发的重要原则。单向信息传输比双向互动的效果要差,即时交互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德育软件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需要,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问题拿出来与教师、同学一起交流,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提高自身修养。

  (4)情境性。德育软件是运用技术手段,来把德育的各方面整合到软件中。这种软件就必须符合德育的一些特点,情境性是德育的一大特点,因此,德育软件的开发也必须考虑情境性。德育软件呈现给使用者的是一种虚拟的,但又是很逼真的情境。使用者在其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满足使用者的感官享受,使他们能在使用软件时真正起到促进德育的作用。

  

  2.德育软件的框架

  (1)说明部分。这一部分是德育软件的门户,主要介绍该软件开发的目的、开发人员组成、使用操作说明等等。内容虽不多,但却十分重要,尤其是使用操作说明更为重要,一般向使用者说明软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快捷键的设置、登陆管理界面的方法、软件的运行环境等。德育软件开发者应认真设计好这部分。

  (2)管理系统。这部分主要是用来验证使用者身份,赋予使用者管理权限,确定其他资源共享者会员身份。管理系统中将教师德育工作情况进行登记,并详细记录了所有学生的年级学号、德育成绩。它包括:登录注册界面,验证登录者身份明确其权限,一般以账号和密码登录,不登陆者只能以游客身份访问,权限小;查询板块,如成绩查询、德育情况查询等,只要在指定的查询对话框里输入自己的学号,就可以查到自己的德育成绩和情况记录;信息公告模块,公告近期的德育动态、即将举办的德育活动等等。

  (3)交流活动系统。这部分主要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一为聊天室,主要为师生在线实时交流提供方便。二为BBS,主要为师生异时发表和探讨德育话题提供平台。通过大家的交流沟通,可以了解当前中小学生思想发展状况,有助于德育的开展。

  (4)反馈系统。这部分主要为学生提意见或建议、咨询等服务的。学生可通过E-mail等形式提问题或建议给相关人员,最终将结果回复给学生或以公告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学生也可通过E-mail或站内信件的形式发给管理员由其代为汇报或解决。

  (5)技术支持部分。这一部分是德育软件开发者给德育软件使用者的售后服务。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使用者可根据开发者所提供的一系列修补软件来查补漏洞,也可通过软件中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或要求他们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探讨,试图理论化、系统化,以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期待这些观点和看法能对中小学德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与中小学德育整合过程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