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的历史
现代的DISC理论是最早出现於19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William·Moulton ·Marston) 发展了一套理论来解释人们的情绪反应。直到那时为止,对於这类的研究仍是局限於心理疾病或是刑案上的精神错乱方面,而马斯顿则想要将这些概念延伸到涵盖一般人的行为方面。 1928 年,马斯顿在他的著作《常人之情绪》(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 中公布了他的发现,并在书中也对其所发展的系统作了简短的叙述,该书首度尝试将心理学从纯粹的临床背景向外延伸应用到一般人身上。从这样不起眼的开始,DISC 系统现在已发展成为可能是全世界最广泛被采用的评量工具。
了解DISC 人类的行为有如冰山,因为所有行为中有九成是看不见的(如:想法、感觉、情绪、价值和需要等),然而这九成造就了一成的可见行为,DISC是一种[人类行为的语言],其基础是马斯顿博士二十年代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我们能辨认、可观察正常人类行为,并将其分成四大类。他发现行为风格类似者会展现类似的行为,并成为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 DISC所评估的主要的四种行为特征为:
D——代表“支配”
(Dominance)
S——代表“稳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DISC组合 不同的DISC组合
肢体语言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管理风格不同,
采购习惯不同,
情绪反应不同,
如此多的不同,
了解彼此 DISC,
DISC理论是目前世界上最被广泛运用的人类行为分类方式,是行为风格理论重要组成部分,DISC这四种特质在个人身上的不同百分比的显示,决定个人行为风格的差异,重点是要了解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解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通向成功的那条路......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人,要找到自己的“使用说明书”。一定要找到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也许你是值60000元的,可是你一生都在把自己当作只值600元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天分所在,要找到自己的天分,让天分来为你工作。 再有,作为企业管理者,则必须了解每个员工的“使用说明书”,因为用人就像下棋一样,先要充分了解不同棋子的功能,合理布局,才能下得精彩。 “成功绝对不是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只会把他今天的所作所为与他的人生目标比,而不是跟别人比。 垃圾放对位置就是资源;人才放错位置也是庸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