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思维转变

 tuzididie 2015-08-16


  从学生到职业人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重要转变。

  当从学校迈进职场,一切都已经发生变化。原来的安全感不复存在,我们需要主动承担责任和迎接新挑战;原来的行为习惯需要修正,不可以迟到早退,更不可以旷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深层次的思维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迥异于学校的新世界。

  学生气在职场中是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人喜欢学生气,甚至连我自己也不例外。学生气不是单纯的天真和可爱,也不是对潜规则的漠视和无知,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学生式思维习惯。

  第一,学生学习普遍规律,而职场强调个案经验。学生时代我们吸收的都是世界的普遍规律,从数学公式到马哲原理,从秩序方法到定义模型。无不是普遍规律的呈现。职场中按普遍规律行事必将处处受阻。因为公司有特殊的背景和需求,市场也有其特殊的操作空间,不去研究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个案,不学会“重视特殊性”的思维方式,职场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也是一句空话。如果说学校是训练宏观规律思维,职场则需要微观个案研究。为什么公司喜欢有经验的人,因为他们亲历了更多的个案学习。所以,从普遍规律到个案研究的思维转变是我们学生走向职场的第一步。

  强调个案思维,要尊重和发掘具体经验的价值,不要动则“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干的,不是每个公司都这么干的”来否定宝贵的个案经验。对差异性、特殊性的包容和接纳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第二,学生追求绝对优胜,职场重视定位匹配。学生时代评价优劣方式简单,成绩好就是好。我小学当班长就是因为学习好。选班干部老师不会去分析个人性格,不去做配对分析,仅以成绩排座次。这种环境不利于学生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形成,考试也大多有标准答案。快毕业了,有人抱怨:我成绩不优秀,也没当班干部,我怎么能找到好工作。他们多以为找到好工作都是品学兼优的,殊不知最好的工作属于那些把自己放在合适位置的人,公司选择人才也是看是否合适,而不追求绝对的优胜。适合和匹配的思维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走进职场至关重要。

  第三,学生在意个体成就,职场需要合作共赢。几乎每一个刚工作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和领导沟通,我也不例外。在学校,我们很少因沟通做的好而加分。可横向的沟通和联系是职业人竞争力的重要侧面。如何有效沟通不仅关系个人机会得失,更关系个人人生福祉,因为你只有在团队中才能贡献价值,你只有在联系当中才感觉安全。增加对他人的了解,增加对组织的了解也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在沟通中建立信任、完善工作,创造成果,职业生涯才会乘风破浪。

  有一种思维叫角色思维,意思是指,你属于什么角色就应该具备该角色的思维模式。能够适时调整思维模式的人,必定有更多成长的空间。因而,我们初涉社会的学生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因为灵活,所以有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