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整理 初诊:2012年10月06日。林某某,女,23岁。经行呕吐,纳欠一年。13岁月经来潮,既往月经规律,30日一行。经量少,色黯,有血块,偶有痛经,经前乳胀。夜寐欠安,多梦,是有头晕,耳鸣。未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疏肝解郁,和降胃气。 方药:柴胡10g 二诊:2012年10月24日。乳房较此前减轻,口味苦,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党参10g、炒黄芩5g 、生姜5片、红枣5个、炙甘草5g,7剂。 三诊:2012年11月17日。Lmp10月26日,经行恶心消失,4天净。 方药:逍遥散加菟丝子12g、杜仲12g、杞子12g、桑葚12g,7剂。 四诊:2012年12月4日。Lmp12月1日,今已净,经行恶心消失,乳房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半夏10g、砂仁(调冲)5g、降香5g,7剂。 按语:恶心呕吐等病症病起于阳明,经水始于冲脉胞宫,足厥阴肝经络阴器,与冲脉相通。所以肝气郁结,冲气不和,复加经期阴损阳旺,上冲阳明,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发恶心呕吐。张锡纯曾云:“冲脉上隶于阳明,其气上冲不已,易致阳明胃气不下降。”故马老认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于疏肝解郁,降气止呕。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治疗阳明病证之要药。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香附理气解郁调经,为妇科调理气血之要药;沉香与降香相须为用行气止痛,温中降逆以和脾胃。旋复花与代赭石合用平肝理气,重镇降逆以止呕;并且代赭石还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耳鸣病症。半夏、苍术燥湿健脾,降逆止呕。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降气止呕之效。二诊马老加入生姜、红枣、炙甘草、党参意在取旋复代赭汤益气和胃、降逆止呕之效。三诊随访之时患者经行恶心已消失,仅有乳胀等不适感,所以马老继续给予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解郁以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