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妊娠外感验案介绍

 寂寞在繁衍 2015-08-16

诸小丽整理

     初诊:2013年05月02日。虞某,女,26岁。

患者自测尿妊娠(弱阳性),昨夜(5月1号)发热,自测T:38.5℃。现测T:37.3℃,身楚微汗,咳嗽,咳痰色绿,咽痛咽干,咽峡充血。舌稍红,苔薄腻,脉浮稍数。辅助检查:WBC:12.76×109/L,N:10×109/L,E2:558pmol/L,HCG:261.6U/L,P:62.73nmol/L.

中医诊断:妊娠外感。

治则:清热解表,解毒利咽。

方药:蛇莓20g,大青叶10g,寒水石(先煎)15g,石膏(先煎)15g,桑枝15g,薄荷(后下)6g,青黛5g,牛蒡子10g,桔梗6g,元参10g,3剂。

二诊:2013年05月04日,患者T:37.1℃,咳嗽较剧,痰绿,质稠,喜饮,舌稍红,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68.00ng/L,WBC:11.98×109/L,N:8.0×109/L。

治则: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味:炙麻黄6g,石膏(先煎)30g,杏仁10,炙甘草5g,寒水石(先煎)15g,竹茹10g,冬瓜仁10g,蒌皮10g,鱼腥草20g,炒芩10g,芦根30g,3剂。

三诊:2013年05月06日,患者T:37.1℃-37.4℃,咳嗽如前,咳痰,色黄绿,质稠,口渴。E2:838pmol/L,P:75.97nmol/L。

继续予以麻杏甘石汤加味:炙麻黄6g,石膏(先煎)30g,杏仁10,炙甘草5g,芦根代水50g,竹沥2支冲,冬瓜仁30g,蒌皮10g,浙贝母10g,黄芩9g,3剂。

四诊:2013年05月10日,患者咳嗽明显好转,基本控制,口干。E2:1152pmol/L,HCG:6488U/L,P:55.5nmol/L。

方药:芦根代水50g,竹沥2支冲,冬瓜仁30g,蒌皮10g,浙贝母10g,黄芩9g,桑白皮10g,桔梗6g,地骨皮10g,白茅根10g,枇杷叶10g,甘草5g,3剂。

按语:孕妇营血下聚以荫胎,正气不足,易伤外邪。患者孕后不慎外感温邪,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营阴郁滞,经脉不通,营卫失和,故发热,身楚微汗;邪从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咳嗽;温热病邪易搏结气血,蕴结成毒,且多夹秽浊之气,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痛,咽峡充血,咳绿痰;温邪易伤津液,故咽干。舌稍红,苔薄腻,脉浮稍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清热解表,解毒利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方中蛇莓、寒水石、石膏性寒,清热泻火,解毒,善治温热病。《日华子本草》称蛇莓“疗伤寒大热”,《伤寒类要》又称其治天行热盛。《医林纂要》称寒水石“除妄热,治天行大热。”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透散卫分表邪,且可解毒利咽。大青叶、青黛、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利咽,配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通利经脉,以解营卫郁滞。

二诊患者表症不显,无发热,而以咳嗽咯痰为主。热邪入里,壅遏于肺,肺热壅盛,灼津为痰,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故咳嗽剧烈。痰热壅肺,伤及血脉,有血败肉腐成脓之势,故咯绿痰,质稠。治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为主。《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止咳,重用石膏清泻肺热以生津,并可制约麻黄辛温之性,配合杏仁降利肺气,一宣肺,一清肺,一降肺,宣降相因,清肃协同,恢复肺的宣降功能,专以止咳;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在此基础上合以寒水石、黄芩、竹茹、冬瓜仁、瓜蒌皮、鱼腥草及芦根以增其清肺化痰,宣壅止咳之功,杜绝成脓之势,使脓未成者即消。

三诊患者仍以咳嗽,咳吐黄绿痰为主。《内经》:“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痰热壅肺日久,必有成肺痈之势。故增加芦根及瓜蒌仁剂量,善清肺宣壅,涤痰排脓。竹沥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胶结者最宜,故易竹茹为竹沥,增强其清肺化痰之功。寒水石不可久用,以防伤胃。

 四诊咳嗽明显好转,而热病后期,津液多有耗伤,故口干。故继续予以清热化痰之品,巩固治疗。全方清热化痰与养阴生津并用,祛邪扶正兼顾,使热清痰消津复。患者孕酮值不胜理想,故予以黄体酮针肌注保胎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