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位戏曲大师爱情观的特性 1.莎士比亚的乐观性
莎士比亚喜剧多半是在比较包容的思想氛围中创造出来的,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种繁荣景象。最关键的是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主义气息,给他的创造
带来了蓬勃向上的朝气。莎士比亚喜剧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敢于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宗教禁忌的青年男女形象。首先,莎士比亚
的爱情观具有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他认为爱情是伟大的,他相信巨大的爱情的力量能够冲破一切阻碍,正义能够战胜邪恶。正如《维洛那二绅士》中开始恋爱的小姑
娘裘丽亚表达她对情人的爱情一样,“你越把它遏制,它越燃烧得厉害。汩汩的轻流如果遭遇障碍就会激成怒湍;可是它的路程倘使顺流无阻,它就会在光润的石子
上弹奏柔和的音乐,轻轻地吻着每一根在它巡礼途中的芦苇,用着这样游戏的心情,经过了许多曲折的路程,而到了辽阔的海洋。”⑨《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安痕
拒绝父母包办婚姻,密谋和情人私奔;《仲夏夜之梦》中的黑美霞为了爱情毅然离家出走,等等。这些执著的爱情故事使我们看到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此外,
莎士比亚爱情观的乐观性还包含了他对人的缺点的宽容,他相信人能够收到正义和道德的感化。《冬天的故事》中,郝美温妮在遭到丈夫误解之后,在宝琳娜的帮助
下,以坚毅的意志生活下来,终于等到了丈夫醒悟和悔改的那一天。面对妒忌成性的国王,宝琳娜毫不畏惧,当面谴责他的荒谬猜忌以及对王后的残酷与凌辱。她以
自己的勇敢、机智,促使了奇迹出现。西西里国王利翁替斯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自恨与哀痛的折磨,真心悔过自己的过错。 2.汤显祖的妥协性
和莎士比亚相比,汤显祖生活的明代中后期,思想比较禁锢。资本主义虽然有所萌芽,但根本没有动摇封建主义这棵大树。汤显祖虽受到王学的影响,但是最终没
有完全摆脱正统儒学的影响。“中国的浪漫主义仍然不脱古典的理性色彩和传统。”⑩汤显祖生活的社会不允许他像莎翁那样公开地颂扬自由的爱情,否则就会像李
贽那样有灭顶之灾。他在反封建礼教的同时,又具有与现实妥协的一面。他尝试着在情和理的问题上寻找新的结合点。汤显祖的戏剧中的爱情包含着爱情和仕途之间
相平衡的理想,他把科举、仕途的成败看作是人生价值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志。《临川四梦》中的男主人翁都接受了求仕、尽孝、遵从家长等责任,这似乎成为爱情通
向世俗婚姻的一条必经之路,爱情也似乎也多了一份教化功能。《牡丹亭》中的丽娘还魂回生后,还得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终还是走了“奉旨完婚”的
旧途才落得个大团圆。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汤显祖的精神困境,他并没有真正摆脱封建思想规范的牢笼。在情和理的矛盾冲突下,汤显祖采取与现实理性相妥协得办
法作为归宿,他通常借助于梦幻等非现实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梦想,从而赋予作品一定的悲剧色彩。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
的爱情观都具反传统性,他们讴歌纯真、忠诚的爱情,批判虚伪的矫情和禁欲主义。由于他们生活的文化土壤不同,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同,因此他们的爱情观又具有
各自的特性。无论是东方的汤显祖还是西方的莎士比亚,他们借助于戏剧中的男女主人翁对建构在自由爱情基础上的婚姻进行大胆追寻,对压抑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进行无情的批判,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与现代性。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坚强的人格魅力惠泽了全人类,值得我们再次重读。 作者简介:安鲜红,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① 石璞:《欧美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第257页—第258页。 ②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③④⑥ 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2),新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页,第27页,第251页。 ⑤⑧ 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第70页。 ⑦⑨ 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1),新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第543页,第106页。 ⑩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9页。 参考文献: [1] 石璞.欧美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莎士比亚.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M].湖南:新世纪出版社,1997. [4] 汤显祖.徐朔方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 欧阳光主编.元明清戏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戏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原载:《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10/05
|